fbpx

一味追求跳脫舒適圈,可能是你永遠無法對自己滿意的原因

目錄

想聽這篇的聲音版嗎?快來這裡聽Podcast!

Ep. 91

先來提醒一個重要消息。

 

我為了你準備的免費限時資源《年終年末的自我對話Time》,在發文章的這一刻只剩大約一個星期就會下架了。我會帶你在這個轉換年份的關鍵時間,跟自己進行一場內心的對話,作過去一年的回顧及新一年的期待想像。

 

這套資源只開放使用到1月15日。我知道有些Writer是分段進行的,如果你做到一半還沒完成,記得要趁最後這幾天完成喔!時間一到連結就會失效了。如果你連開始都還沒開始,更是要把握最後機會報名跟進行喔!我知道你很忙碌,也忙著投入為新一年的目標打拼了。但是我相信,花一段時間跟自己約會,你會發現非常值得跟重要。在1月15日前,你都還來得及把握機會,馬上到這裡報名吧!

 

現在請你花一點時間思考一下,「跨出舒適圈」成為了現在非常流行的口號,你對於「舒適圈」有怎樣的看法和感受呢?你認為「舒適圈」代表甚麼?

這一篇內容是為了回應一位Writer的敲碗。有一次我跟她在私訊裡聊到關於舒適圈,她希望我可以做一集分享我的看法。很多人、很多網上資訊都會跟你說,要跳脫或跨出舒適圈。你也大概聽過你朋友在想要尋求突破的時候,跟你說他想跳脫舒適圈。

 

今天我會講講為什麼我對這個說法比較有保留,而對另一種叫做「擴大舒適圈」的看法比較認同。同時,我會跟你分享我自己版本對舒適圈本質的詮釋。

 

我現在來先說說,我認為「跳脫/跨出舒適圈」這個說法有哪些誤區。

「跨出舒適圈」的誤區

如果要我為這個部份下一句註解,我會說「一味追求跳脫舒適圈,可能是你永遠無法對自己滿意的原因」。

 

「跳脫舒適圈」的這個概念在我們腦袋中形成的一個畫面,就是在一在片範圍中間,有一個圈圈叫做「舒適圈」,而在這個圈以外的範圍,我們會用各種詞語形容,可能是「挑戰」、「成長」、「突破」等等。網上面流傳的其中一個版本的圖,說在舒適圈以外是”Where the magic happens” 「奇蹟發生的地方」。

 

我認為以上的說法其實並沒有錯,也能非常有效激勵人們勇敢行動跟成長。只是這個表達開始讓很多人進入了誤區,把舒適圈污名化,而我認為這個污名化反而開始對心理構成了另外的負面影響。

 

誤區一:誤把跨出舒適圈是唯一正解

很多人把這個畫面偏激地想成舒適圈裡完全都是爛東西,而好東西只能在舒適圈外找到。

不知道從甚麼時候開始,當一個人說「我要跨出舒適圈」,他就會收穫無數被讚揚的光環。是的,勇敢是值得被表揚及支持的。但為什麼一些為自己的人生決定待在舒適圈裡的人,開始受到被鄙視的眼光,接收著「不思進取、短視、膚淺、散漫」的標籤?

 

於是,連我們想為自己決定要待在舒適圈裡,也有了沈重的代價:好像要跟別人交待這是個合理的決定,甚至要承受自己內心一再地指責自己「不思進取、短視、膚淺、散漫」。這是你對自己說的話嗎?

 

我們開始相信,舊的、舒適的自己是需要被摒棄的。你一再地向自己的潛意識暗示「現在的我就是不夠好,我此刻擁有的不值得我去看重和連結,我要的東西不在這裡!」

 

這也就形成了我剛才說的「你永遠無法對自己滿意」,又重新落入被你鄙視的結果。再明確一點說,就是你永遠不會知足,永遠都處於匱乏心態中。

 

誤區二:焦慮及匱乏感讓你的舒適圈永遠不舒適

舒適感其實有可能代表你領土夠大、你已經夠好、你擁有夠多。如果你的舒適領土侷促到只夠你縮成一團待著,那麼的確想要往外探索更大的領土,的確是合理及有需要的。

 

但如果你的舒適圈已經大到有一座城堡,大到你每天換一間房住也要花一整年才會重覆,所謂的跳脫舒適圈真的還有這麼迫切嗎?的確在城堡外一定有更多新鮮又值得探索的事,但這座城堡有差到需要被你嫌棄嗎?知足也是種選擇。

 

回到本質的思考,我們其實不是怕舒適,是怕自己舒服久了會怠惰腐爛。有些人太怕自己會爛掉,卻養成了一種病態,那就是一感覺舒服就開始不舒服,開始焦慮不安、猛烈攻擊自己。當你一直往自己本來住得好好的城堡灌水、射炮彈,當然會覺得這座城堡住不了人。

 

連舒適圈也永遠不舒適,那你到底在甚麼時候在你的人生裡感覺舒適?這是個非常可怕的人生!不是嗎?

 

跨出舒適圈真的沒有不好!不過,它對你來說是「不得不做」的強迫,還是城堡住久了想出去遊歷或挑戰的快樂自由選擇?

講完誤區,現在來說說舒適圈的價值,也就是舒適圈裡的「好東西」。

舒適圈的價值

價值一:舒適圈是我們的安樂窩。

我們每天下班後都會回家休息,每週會有一兩天放假休息,每年也至少要放幾個長一點的假休息。那麼為什麼我們沒想到,我們在面對人生的挑戰,也需要放假呢?

 

人生是場長跑和無限賽局,配速跟休息也非常重要。一直要自己跨出舒適圈,就像是老闆永遠不讓你放假、甚至不讓你下班。你聽了也覺得非常不合理,真的發生了你也大概會去告老闆吧?

 

而舒適圈就是我們走人生路時,累了就隨時可以回去休息充電的地方。

 

價值二,舒適圈是我們內在世界的定海神針

你認為一個家庭生活美滿的人,他的工作表現會是更出色還是更混亂呢?

 

如果你想像,這樣的人會在職場中更神采飛揚、思路清晰、潛力爆發的話,那麼也請你相信,舒適圈對於想在人生中闖出一片天的你一樣重要。

 

因為你知道你在外冒險時就算發生甚麼事,你依然有所依靠、有地方可以去、無後顧之憂。這不只是像第一點說的「休息」那麼簡單,還包括了你舒適圈中本來就已經被你圈住的資源。例如:你的專長、經驗、智慧、人格特質、給你心理支持的美好關係、金錢資本等等。

 

因為你知道你舒適圈裡有這一切,你不用怕你去冒險會一無所有,在舒適圈以外的恐懼圈不再如此令你恐懼。

 

這是舒適圈的價值。如果一直把眼睛往外看,你可能會連你本來在舒適圈裡、在你手上的資源也忽視掉,更不要說要靠它們來為你的冒險舖路了。明明有資源卻用不著,不是很可惜嗎?

 

就像是手上明明有一百萬,你卻把它丟了,只想要去得到另一個還沒擁有的一百萬。你本來擁有的一百萬也很有價值,並不會在你擁有它的那一刻就價值打折呀~而且,獲得更好價值的最好方式,就是用手上的一百萬去賺錢更多。

 

正正因為你再次看見了舒適圈的價值,你反而能夠更安心勇敢地去做新的嘗試、並且善用資源幫你更輕易地實現更多。

 

這裡先做個小總結—停止污名化舒適圈,對你的人生滿足感及面對挑戰的能力都會有更正面的幫助。

 

好,那現在來聊今天的第二大部份:

如果用「跨出舒適圈」的說法容易讓我們掉進誤區,那怎樣的說法會更適合呢?我自己更習慣的另一個版本的說法,叫做「擴大舒適圈」。

 

換一個版本:「擴大舒適圈」

現在先在腦袋裡想像一組由三個圓組成的同心圓。最中心的圈是舒適圈,舒適圈外的一圈叫做學習圈,最外圈是我們前面就有提到的恐懼圈。

 

這個版本的概念如何運作呢?如果我們給自己的挑戰過於艱難到幾乎不可能達成的程度,進入到了恐懼圈的範圍,那麼很自然地我們的逃跑或僵化的反應就會產生。要嘛就是從一開始就逃避這個目標,要嘛就是接受了挑戰卻僵住了、完全無法正常運作,也就是說選擇恐懼圈內的目標是在給自己設下一個注定失敗跟自我打擊的局,沒有必要自己玩弄自己吧。

 

那麼想要成長,最適當的目標距離就是在學習圈內。它依附在舒適圈的邊界,給你在平常舒適圈裡的生活多上了一些挑戰性,你不確定自己做不做得到、但又沒有難到不可能達成。這個區域也正正是心流可以發生的地方。

 

它之所以叫學習圈,就是因為你不熟悉,但隨著你不斷地練習,你會學會這項新的技能或心法。而當你學會了,連這個新事物對你來說,也從坑坑疤疤練到駕輕就熟,它對你來說又會變成新的舒適範圍,這也就是擴大舒適圈的發生過程。

 

我其實更喜歡學習圈的另一個英文說法,叫做「Stretch Zone」,中文翻譯成「伸展區」。

 

Stretch有拉筋的意思。假設你想練劈腿一字馬,但你目前腿只能張到1.5米寬。那你不能用蠻力逼自己一下子把腿全劈開,除了會爆痛以外,你還會受傷進醫院,這就是在恐懼圈會發生的結果。但你一直逃避拉筋的辛苦而不練習,你也永遠不可能把筋自動變開。所以要做的就是偶爾承受把筋拉開一點點地痛楚,先拉到1.6米、再到1.7、到1.8,每一次都把新的距離從會痛熟練到不痛,然後繼續延伸,有一天你就會做到完整的劈腿了,而且還不會受傷。

 

而我們會願意去做拉筋的練習,是因為我們知道自己不需要24小時都持續拉筋動作,而是每天拉十分鐘、或甚至是每週拉幾次就好。我們記得回到舒適圈裡,好好休息恢復,並且好好生活也是同樣重要。

自由是:隨時選擇要到學習圈走跳,還是回舒適圈待著

舒適圈跟學習圈是這樣互相依附及配合的,與其一直極端地待在舒適圈不動、或是追求一直要站在學習圈裡,還不如靈活地按照自己的需要、狀態及人生規劃,調配你在這兩個區域遊走的比例跟節奏。這樣的概念底下,你是自由的。

 

「擴大舒適圈」的概念美好在它給予我們一種希望,就是我們可以愈變愈強大、自由的領土可以愈來愈寬。這是一份讓我們生命充滿色彩及想像的禮物。同時,我們不必沈迷在更大更大的領土,記住,你的城堡可能已經夠好了,你已經夠好了。

 

最後,我想引用我在[《人生4千個禮拜》生命有限,所以我們更會為錯過而喜悅。我們從來就不擁有時間。]這篇文章裡提過的一句話:「人生的真相,就是人生短暫到我們注定錯過絕大部份的體驗,不管你接不接受,這都是命中注定的。」

舒適圈外的世界也一樣,對比我們有限的人生,它幾乎是無限大。因此,不要因為怕錯過而無限制地追求擴張。接受有限,你才能全神灌注地在舒適圈裡盡情舒適、暢遊於你已經擁有的人事物,並且選擇最有價值的挑戰並全情投入其中的成長。

 

除非我們有無限的生命,否則我們不能甚麼都要,也不能成為所有我們想成為的樣貌。願你愛上你能成為的那個你。

 

說起今天文章中你最深刻的重點,你會想起甚麼?

 

希望你享受今天的對話。

 

~本週微步調任務~

花一點時間去整理出屬於你版本的舒適圈理論。想跟我討論的話,可以截圖這一集發在IG限動,打上你的想法,並且TAG @lifestorying,讓我看見。私人帳號的限動我是看不見的,所以你則是可以改為在私訊找我聊。

分享文章

關於作者 Shaya
從小到大,我都常被身邊的人形容為「想太多、情感太豐富、太認真」。雖然這些情感上的起起落落有時候真的滿累人的,但我卻同時從自己的內在世界發現很多人心有趣又寶貴的東西。
後來經過了心理諮商輔導碩士的進修和服務有身心需要人士的日子,我更深體會到真正領人走向豐盛生命的幾乎都必須從內心出發。
於是,我開始了《Life Storying 微步調生活靈感》的內容分享,希望透過我的掙扎連結於你。
讓我們一起從內心一步一步的累積改變、並從生活中的小處開始實踐成長吧!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每個人存在於人世間,都在寫著屬於他的一個人生故事

每個人的書本厚度不一樣,取決於他的壽數有多少。

身為作者的我們,無法得知我們的故事寫到了幾分之幾。不管我們願意不願意,隨著分秒過去我們的筆都不斷揮舞著、書頁也不斷往後翻著。

關於過去,你或許有些遺憾寫下了某些的決定,寫成了今天的你。你或許相信,你的故事只能以同樣的風格貫徹始終地寫下去。的確,無人能改寫過去。但,你知道嗎?你永遠可以重新定義過去的故事,選擇用新的風格創造新的情節。

關於未來,你或許曾夢想一個美好的畫面可以發生。然而你知道,要寫出改變總是比重覆寫著那些老掉牙情節要用力得多,於是默默地用著慣用的字眼、寫下了一樣的每一天。但,你知道嗎?改變或許真的沒有那麼難。你永遠可以從此刻開始,只要專注地決定並寫好當下的那一個字,就能一字一句地漸漸累積成新的情節。

在這裡,我們將一起探索把故事寫得更美的方法。

在你Life Storying的過程裡,願我的分享能予你一些寫作靈感,以微步調活出新情節。

by Shaya
A Life Story Writer (just like you)
想做甚麼呢?
喜歡聲音
喜歡文字
分享網站
追蹤專頁 緊貼所有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