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正向心理學|幸福學01|變快樂的學問

目錄

想聽這篇的聲音版嗎?快來這裡聽Podcast!

Ep. 63

[國語版]
[廣東話版]

想像如果上帝送你一個機會,十歲的自己現在就站在你面前,你有機會用一句話傳授他變得更幸福快樂的秘訣,這句話是帶有魔力的,他會天天記住並應用到他的生活裡,你會對他說甚麼?

.

.

.

今天我們會開啟一個新系列,叫做《幸福課》,顧名思義就是分享讓你變得更幸福快樂的學問。

 

哈佛大學公開課—正向心理學

我在三月初的時候開了一場IG直播,當初跟大家分享了很多個改變我生命的作品。其中一個就是哈佛大學的公開課,課程編號1504的積極心理學(或稱正向心理學)。

 

這門課其實非常出名,從一開始只有六個學生坐在教室裡。在辦了幾年後,這門課成為了最愛歡迎的一門課,曾經一學期有1400名學生報讀。

 

講師Tal Ben Shahar因為這門課而受到了很多媒體的關注和採訪,而這門課是以「幸福學」或「幸福課」的名號在大家之間流傳,因為它是一門讓人們變的更幸福的課程。

 

你可想而知這門課有多大的魅力和影響力。我自己的生命也的確在很多年前,在上了這堂課後經驗了很多改變,而那些改變只是一個開端而已。我的人生再一直走下去的時候經歷到的,是這些觀念愈來愈紮根的正面影響。

 

我也很想把這些值得被擴散出去的影響分享給你,所以終於下定決定開啟了這個系列分享。

 

在我分享我自己的理解之前,再次非常推薦你親自把整個課程學一遍,至少一遍。它是免費的資源,你只要上網查”Harvard Positive Psychology Open Course”就能找到英文原文的影片。如果你希望有中文翻譯字幕的話,也可以在YouTube搜尋「哈佛幸福課」就能找到完整影片,但字幕是簡體中文的,將就一下還是會看得懂。

 

我的分享無法取代講師的教課,所以我並不會像單純說書的方式精準地整理重點,而是把我個人在當中覺得有趣的內容帶出來跟你分享,也會加上許多我個人的感受和經驗理解。希望這樣的分享除了對你有幫助以外,還能讓你也開始對這門學問有興趣,隨時想到可以去進一步踏上積極心理學的學習、或最直接地去上這門哈佛幸福課。

 

正向心理學不是心靈雞湯

積極心理學或正向心理學,或是英文叫Positive Psychology。這些稱呼全部都聽起來很有活力、很有希望、很正面,對不對?到底這些名字是怎麼來的呢,這就要從積極心理學是如何從心理學中發展出來的歷史進程去說明。等一下我會簡介積極心理學的發展故事,就連這個進程本身也已經可以對我們看待人生有很多的提醒。

 

在那之前,我想先澄清一下很多人對積極心理學的誤解。有的人聽到這門學問,以為他就是非常不切實際地一味鼓吹大家積極生活,把一些屬於陰暗的、悲觀的、消極的東西忽略掉甚至是併除掉。

 

但其實它就是一鍋濃濃的心靈雞湯嗎?不是的。

 

積極心理學,其實是鼓勵大家用積極的態度去面對人生一切的現實。講到現實,一定是包括了所有的快樂、痛苦、成功、失敗,只差我們選擇用怎樣的心態去迎接。積極心理學沒有要你欺騙自己,反而是打開心去接納所有真相,並積極創造出對你有意義的結果。

 

關於這個「接受現實」的觀念,在往後的系列內容還會講到。那現在我們回到這集內容,希望可以從積極心理學的發展背景、我自己的一些資料補充、以及教授分享的幾個比喻,提供你理解積極心理學的基本脈絡。如果你想聽原汁原味的內容,可以去看公開課的第一堂課。

 

正向心理學的發展歷程

在心理學的概念之前,人類用哲學以及生物學的角度分別去理解人類這種生命的存在和意義。後來開始發展出用實驗去理解人類的反應和思想活動,是從威廉.馮特 (Wilhelm Wundt) 這位學者開始。而在人類心理活動變成可以被觀察和作出結論的這個背景下,就有利行為主義心理學這個學派誕生。

 

行為主義心理學

行為主義心理學主張人的行為是由獎賞和懲罰機制所驅動的。人會傾向做出可以得到獎賞的事,例如是實際的物質獎賞(像是食物、金錢)、或是感受層面的(像是愉悅感、受肯定)等等。也會避免做出會受到懲罰的事情。

 

你應該很容易想像,這個學派為什麼很適合在實驗的環境下誕生了吧。用實驗就很容易觀測到人類或一些實驗生物對於不同的事物會作出怎樣的行為反映。非常顯而易見,又容易解釋,也被視為非常科學的一個取向,這個學派也因此被稱為其中一大學派。

 

精神分析學派

第二大學派是非常出名的佛洛伊德開啟的,也就是精神分析學派,主張人類的心理活動可以分為意識和潛意識兩個部份,而人的很多反應和本能都是由潛意識所主導的。也是從佛洛伊德開始了我們印象中那種坐著對談就能進行的心理治療方式。

 

他相信治療是要進入到人的潛意識層面去工作的。在佛洛伊德的理論裡面,人類在成長過程不同的階段要去發展的任務是不一樣的,當你在某階段裡沒有圓滿地完成任務的話,就會大大影響你將來某些特定議題上的適應程度。所以這個理論你可以說是有點消極的,好像你的童年就影響了你很大部份的人生。

人本主義心理學

那第三大學派,人本主義心理學,就是回應當時這兩個學派而出現的。

 

先標註一下,這個就是正向心理學最開初的起源。

 

人本主義心理學認為人的行為不只是賞罰機制可以概括解釋的,人性比起「如果有A條件就會出現B結果」這種簡單邏輯還要複雜得多,這是跟行為主義心理學不一樣的地方。

 

跟精神分析比較的話,它覺得人性不能只看成會被本能主宰的一件事情,也更多把側重點放在未來的改變而不是過去經歷的影響。

 

人本主義心理學強調討論人的本質、尊嚴、實現目標、意義感、愛等等內在的人性資源,相信只要給予一個人合適的條件,他就能發揮出他最大的潛能。用一句話說就是「讓一個人活出他最好的他。」

 

這就是正向心理學最初的根。

 

當然還有很多心理學派,但今天這裡先不作討論。

 

對心理治療的探討新角度

除了回應當時現存心理學的理論之外,人本主義心理學的學者後續發展,也強調了跟當時理解治療非常不同的路向。在以前,人們看心理治療在問的是以下的幾個問題。

 

「如何定義一個人生病了,需要被治療?有哪些病徵?」

「如何治療這些問題?」

「甚麼叫恢復正常?」

 

這些屬於病理學的角度當然也都是有必要去定義和研究的問題,可以幫助我們辨認出需要治療資源的人,以及發展出有效的心理治療。

 

而人本主義心理學則提出除了討論怎樣從生病到醫好外,也很值得去探討一些正向的元素,像是如何培養心理健康品質以及正向的特質。也就是說,任何人,不管你的心理狀態如何,都可以應用讓不好變好、讓好變更好,在預防及鞏固上下功夫,而不再只是講病理了。

 

這也是為什麼,在正向心理學裡面,不會定義好跟不好的界限,也不需要定義好的程度。不管你的起點在哪裡,都可以專注於問「如何變更好?」的這個問題:

「如何變幸福?」「如果讓關係更親密?」「如何更有自信?」等等的。

 

那到甚麼時候Positive Psychology這個名詞才出現呢?

正向心理學領域正式開展

1998年起,馬丁·賽里格曼 (Martin Seligman) 擔任美國心理學會主席的時候,正式提出了正向心理學的這個領域,並且大力推廣。在人本主義心理學的基礎上,專注於探討令人變幸福的學問。

 

當然這也有助於把本來相對空泛的幸福概念、美好特質等等,開始用可以測量跟具體的方式做研究。馬丁·賽里格曼顯然是最關鍵的推手,他也因此被稱為「正向心理學之父」。

 

以上就是正向心理學發展的歷程。那在這裡我想再分享一下我自己的觀點。

 

心理學派不分優劣

心理學派並沒有分優劣,全部都有其價值和探討的重點,他們可以彼此補充、也各自有未涵蓋之處。每個人可能對於不同學派的認同度都會有所差異,所以不要去戰學派。

 

百花齊放的觀點可以幫我們多角度思考,取對你有用的部份去改善你的生活。

 

我相信對人類創造幫助才是學者跟研究人員們最想達到的目的。

 

好的,那從以上的發展歷程裡,我們可以做甚麼樣的反思呢?

 

你可以去反思一下,你平常看待事情的角度是傾向於發現很多待解決的問題嗎?還是同時你也會去看你跟他人身上本身就擁有的優勢及資源,會好好去培養和發揮呢?

 

我自己覺得發現跟解決問題當然很重要,但同時不要忽略一些正面的部份。否則人就會活在匱乏感和焦慮裡,好像要一直去追些甚麼停不下來,也錯過好好發揮原有優勢的機會,這會非常可惜。

 

但如果只一味地去看樂觀的那一面,而忽視掉危機和需要處理的問題,也是非常危險的生活方式。而且這樣的話,人也會很難去陪伴他人經歷痛苦。

 

所以,也鼓勵你可以去思考一下自己的定位在哪裡,如何調整出一種對你生活最有幫助的心態定位。無論如何,多去學習一下不同理論都是好多,你就多了一些選擇性。

那下一步,當我們要去繼續認識積極心理學的時候,要帶著甚麼概念去學習才更容易掌握精髓呢?

 

正向心理學的學習精髓

以下我會跟你分享Tal Ben Shahar教授在課堂裡提到的兩個比喻。

 

米開朗基羅的大衛像

第一個,是關於那個曠世鉅作,大衛像。有人問那位用石頭雕出一個美男子的藝術大師,米開朗基羅:「你是怎樣雕刻出這樣一座出色又生動的大衛像的?」

 

米開朗基羅回答說:「不是我把他雕刻出來。而是當我看到這塊大理石的時候,我就看見了大衛在裡面。我只是把那些在他身上多餘的石塊鑿掉、去除,讓他呈現出本來的樣子。」

 

這樣的回答很浪漫、很有藝術家情懷,對吧?但其實這也是積極心理學的根本信念:

我們每個人天生就已經擁有所需要的資源,我們本身就很美好。只是我們身上有很多不屬於我們本能的限制和綑綁,像是對失敗的恐懼、對人事物過多的期望等等這些從文化而來的阻礙。

 

很多的學問和學習都是種加法。但積極心理學不一樣,它是一套減法的學問,教我們如何看見自己本來的樣子,並且一點一點把那些阻礙、多餘的石塊鑿掉,回到最簡單的狀態。

 

這也回應到Tal Ben Shahar教授為什麼說:

「上完這門課,你可能不會說『謝謝你教會了我新的東西』,但希望你會說『謝謝你提醒了我本來就知道的』。」

「你可能不會說『Thanks for teaching me many new things』,但希望你會說『Thanks for reminding me of the things I already know』。」

 

容器的比喻

第二個比喻,是容器的比喻,對比information 跟transformation 的差別。

 

想像你有一個容器,當你放入很多的資訊 (information),是可以把它填滿,感覺很充實沒錯。但改變真的會因為你單純一直接受資訊就發生嗎?不會的。只有當你改變容器本身的形狀,才能產生真正的transformation。

 

舉個事例來說,A跟B兩個人都接收了同一個information「因為下雨,今天的活動要取消了。」如果A的心智是悲觀的形狀,他想的就會是「太倒霉了。期待很久的活動被取消了。」B的心智是積極的形狀,他的解讀可能是「雖然很可惜,但天氣難以預測。就當作在家好好休息吧。以後還有機會的。」

 

教授希望我們記得,積極心理學強調的是真正的改變(transformation)。我們學到的到底是information還是transformation,非常取決於我們個人有多主動地把所學應用到生活裡面、持續練習與行動,以真正改變我們心智的形狀。

 

所以往後不管是你去上這門公開課、聽我們《幸福學》系列的分享,還是學習任何知識,都可以提醒自己要積極追求transformation,而不是聽了一堆information就自我感覺良好以為自己學會了。

 

Science that works

正向心理學的領域學者們非常努力地在做一件事,就是為心理學的象牙塔搭一座橋連接到大眾的街道上,讓研究和學問不再只是外星文,而是對普遍人類真正有意義的、可以改變生命的一套方法。

 

所以教授也說”Positive Psychology is a science that works”,是一門可行、行得通的科學。而這門科學對你來說work不work,我覺得這就是我們學習者要讓它work在我們生活中的責任了。

 

期待跟你分享更多這門science that works。我可以跟你見證”It works for me.” 也希望”It works for you.”

 

還記得在文章一開始,我問你如果可以跟十歲的自己分享快樂的秘訣,你會說甚麼嗎?鼓勵你在之後讀這系列的每一篇內容,都可以帶著這個問題去讀。在過程中,你可能需要去等待,也可能會一直去修改你的答案。

 

不要停止好奇和發問,這是正向心理學在頂尖成功人士身上發現的其中一個關鍵特質。

這週資訊很多,放心,之後的內容應該會簡單許多。

 

~本週微步調任務~

今天你也可以先從這集內容,記住你最深刻的一個重點,應用在你的生活裡面。

 

如果你想實際體驗正向心理學如何改變你的生命,也可以參加我所設計的《三個月療癒之旅》電郵計劃。我融合了正向心理學的元素,確保你馬上就可以在你生活細節著手應用,開始培養出快樂幸福的能力。

正向心理學|幸福學02|生命魔法—你欣賞的價值會增值,你忽略的價值會貶值

你可以施展魔法,把你所擁有的一切美好與快樂放大。

正向心理學告訴我們,看見美好跟發現問題一樣很重要。快樂可以愈種愈多。

予以肯定與欣賞,賦予信心,能讓一個人發揮出最大的潛能,也是關係親密感的關鍵。在我們「稱讚會壞事」的文化裡,也許你可以重新思考你對自己、孩子、關係的培養策略。

閱讀更多 »

It’s your turn!動起來~

分享文章

關於作者 Shaya
從小到大,我都常被身邊的人形容為「想太多、情感太豐富、太認真」。雖然這些情感上的起起落落有時候真的滿累人的,但我卻同時從自己的內在世界發現很多人心有趣又寶貴的東西。
後來經過了心理諮商輔導碩士的進修和服務有身心需要人士的日子,我更深體會到真正領人走向豐盛生命的幾乎都必須從內心出發。
於是,我開始了《Life Storying 微步調生活靈感》的內容分享,希望透過我的掙扎連結於你。
讓我們一起從內心一步一步的累積改變、並從生活中的小處開始實踐成長吧!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每個人存在於人世間,都在寫著屬於他的一個人生故事

每個人的書本厚度不一樣,取決於他的壽數有多少。

身為作者的我們,無法得知我們的故事寫到了幾分之幾。不管我們願意不願意,隨著分秒過去我們的筆都不斷揮舞著、書頁也不斷往後翻著。

關於過去,你或許有些遺憾寫下了某些的決定,寫成了今天的你。你或許相信,你的故事只能以同樣的風格貫徹始終地寫下去。的確,無人能改寫過去。但,你知道嗎?你永遠可以重新定義過去的故事,選擇用新的風格創造新的情節。

關於未來,你或許曾夢想一個美好的畫面可以發生。然而你知道,要寫出改變總是比重覆寫著那些老掉牙情節要用力得多,於是默默地用著慣用的字眼、寫下了一樣的每一天。但,你知道嗎?改變或許真的沒有那麼難。你永遠可以從此刻開始,只要專注地決定並寫好當下的那一個字,就能一字一句地漸漸累積成新的情節。

在這裡,我們將一起探索把故事寫得更美的方法。

在你Life Storying的過程裡,願我的分享能予你一些寫作靈感,以微步調活出新情節。

by Shaya
A Life Story Writer (just like you)
想做甚麼呢?
喜歡聲音
喜歡文字
分享網站
追蹤專頁 緊貼所有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