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正向心理學|幸福學02|生命魔法—你欣賞的價值會增值,你忽略的價值會貶值

目錄

想聽這篇的聲音版嗎?快來這裡聽Podcast!

Ep. 66

當你在檢視自己做一件事的表現的時候,你是會習慣先去看不足的地方,還是先去看見自己已經做到了、或是進步的部份?你通常看自己做得不夠以及做得夠好的部份,比例又是幾比幾呢?

 

你對自己有多嚴格呢?你懂得欣賞自己嗎?如果讓你可以自由選擇看待自己的態度,你會希望選擇用怎樣的眼光?請你帶著這些思考,繼續讀下去。

 

今天是幸福學的系列,是我以哈佛大學積極心理學公開課(又名幸福課)為基礎的分享。積極心理學也就是「正向心理學」。如果你想聽教授Tal Ben-Shahar 最原汁原味的教學,你只要在YouTube上搜尋「哈佛幸福課」就會找到了。今天的內容是取材自第二課。

 

如果你想讀幸福學系列的第一篇,在這裡:

正向心理學|幸福學01|變快樂的學問

如果世界上有一門學科能夠帶給你幸福,你覺得好奇嗎?
正向心理學,就是這樣的一門科學:以心理學以及研究背景為基礎,研究出讓人類變幸福的方法和理論。
每個人天生就擁有美好的資源,正向心理學幫助我們把身些多餘的石塊鑿掉,以減法回復本來就美好的狀態。

閱讀更多 »

今天我跟你分享的是關於欣賞、肯定、感恩,在英文裡都個以用一個字來涵括,那就是”Appreciate”。

 

西方與華人文化對讚美的看法差異

不知道你有沒有在看一些歐美的比賽實境秀呢?我滿常在看這些節目的時候受到文化衝擊的。通常節目不是都會另外獨立訪問參賽者對比賽的想法嗎?你會發現有非常多的參賽者,都是非常有自信的,興致悖悖地上節目就是為了爭取機會像全世界展現自己的好。

 

對自己有自信,看見自己的獨特,是他們的常規。那在華人世界又是怎樣呢?如果有參賽者把歐美選手那套自信發言搬來我們這邊的節目發表,那他大概被大家負評到爆吧?就他怎麼這麼自大、囂張、不看看自己的斤兩,搞不好還會帶著「就看你有多厲害」的心態,等著他出糗,挑他毛病。

 

到底為什麼西方跟華人會有這麼大的文化差異呢?

 

我其實相信沒有一種文化比較優勝。文化會一直被流傳下來,都是因為它們真的一直在成全一些事情,也有它獨特的競爭力。的確也有一些歐美選手的信心其實比實際戰力是大非常多的。過度自我感覺良好確實也會出問題。(但其實過度自我感覺良好的本質不是過度自信,這個以後再分享)

 

但在我讀心理諮商之後,我也的確有站在心理健康的角度,反思了很多華人文化對我們內在發展的影響。也因此看見了一些將來如果我有孩子,會想要作出調整的地方。

 

華人文化的教育是嚴格的。現在的考試制度我不知道了,但至少在我那個年代,學校考試都還是全部都用扣分制的。扣分制其實在向孩子灌輸的訊息是:「要以100分為目標,著重點在於那些導致扣分錯誤。」

 

有不少家長對於孩子的分數變化也是傾向於看扣分的部份。「你上次不是92分嗎?這次怎麼少了兩分?」「沒拿到的那10分怎麼了?」

 

我記得我小時候收回考卷後的第一件事,也一定是去翻那些打叉的地方,卻不會回頭去看那些答對的題。因為我們覺得要專注在有問題、做得不好的地方。

 

我們也有幾句話一直流傳著,像是「嚴師出高徒」「慈母多敗兒」,總覺得一定要用嚴格的要求才能教出好孩子。父母不但是不習慣稱讚,甚至有些父母相信稱讚是有毒的,會讓孩子變得驕傲自滿、不思進取。就算是有親戚朋友主動稱讚孩子,父母還會趕快把肯定揮掉,說:「沒有啦沒有啦。你過獎了。他才沒有那麼好。」

 

我經營內容一段時間了,有很多Writers跟我分享,他們都很痛苦於缺乏自信、無法肯定自己、無法喜歡自己。(當然我也曾經如此)

 

這些觀念深入骨頭了,於是很多Writers明知道過於嚴苛的自我要求有毒,卻怎樣也無法放過自己,深怕一放寬標準、給自己任何自豪的感覺,自己就會變成不求進步的廢人。同樣,聽到肯定時的第一反應就跟父母一樣,趕快把它們揮掉。

 

稱讚小孩會讓小孩變壞,肯定自己會讓自己變廢,這觀念是真的嗎?

在哈佛的幸福課上,教授分享了一個美國教育家Marva Collins的故事。Marva是一名黑人女性,出生於一個種族歧視盛行的時代。從小,父親就跟Marva說:「Marva,你長大後一定會有所作為的。」父親對她期望很高,並同時從來不間斷地告訴她她有多好。

 

Marva長大後,沒有變壞。她非常非常努力讀書跟工作,要打破她自己的種族及性別的發展限制。

 

後來,她找到了她的使命是當一名教師。當她成為了芝加哥一間學校的教師,她在芝加哥看見的,是很多的犯罪、濫用毒品跟無望感。老師們都在思考要如何保護孩子們,不要加入幫派,受毒品跟犯罪的影響。

 

Marva從踏入教室的一刻開始,就不斷重覆地跟同學們說:「我們要來練習相信自己。」年復一年,她都專注在學生的優勢,栽培他們,重覆地告訴學生他們有多好多棒

 

Marva的班級學生開始跟別的班級不一樣。其他班級的學生都待不住,卻只有Marva的學生願意一直待在學校。於是Marva開始被傳謠言說她一定是用甚麼強迫學生。

 

Marva為了離開這些謠言,她在家裡開始了自己的學校,從四名學生開始,其中兩名是她自己的孩子。後來愈來愈學生加入,他們都是從公立學校退學的,Marva在這些孩子流落街頭前接住了他們。

 

當孩子不守規矩的時候,Marva給他們的懲罰是寫出一百個自己為什麼這麼棒的理由。她的學生都會跟新加入的學生說:「我不懂你為什麼還會不守規矩。我已經開始厭倦Collins老師告訴我我有多棒了。」這個懲罰很可愛吧?

 

這些孩子,在被Marva的肯定淹沒後,有變壞嗎?

 

在Marva手下,這些本來條件最差、被認為是不可教的孩子,後來每一個都成功從大學畢業了,當中有很多成為了政治家、商人、律師、醫生,以及其中最多的是老師。Marva用讚美成就了非常多的生命奇蹟。

「你看見的價值會增值,你忽略的價值會貶值」

在這門哈佛正向心理學的課中,我學到了一句人生格言,是時常會給我提醒的。

 

這句話是教授Tal說的”When you appreciate the good, the good appreciates. If you don’t appreciate the good, the good depreciates.”

 

Appreciate 這個字除了有欣賞、肯定、感恩的意思之外,還有增值的意思。所以我把剛剛那句話翻成中文,會是「你看見的價值會增值,你忽略的價值會貶值」。

 

我第一次聽到這句話時,簡直是被雷打到。但更震撼我的還在後面。

 

當我開始應用這句話的角度看世界後,過了這些年,我開始變得更快樂、更容易發現自己的優點、也透過肯定他人而讓更多人看見自己的價值,他也是我跟老公經營關係的一大關鍵。

 

所以我可以跟你說,我用我的生命做了實驗,這句話是真的。

 

「我們的專注點會創造出現實。」

教授Tal說 “Our focus creates reality.” 

「我們的專注點會創造出現實。」

 

Stavros 跟 Torres 說 “We see what we look for and we miss much of what we are not looking for even though it is there. Our experience of the world is heavily influenced by where we place our attention.”

 「我們看見我們在尋找的,並忽視了那些我們沒尋找卻一直存在的東西。我們把關注放哪裡,決定了我們如何經驗這個世界。」

 

也就是說,當我們一直在尋找問題、不足,而忽視掉值得欣賞的人事物,那我們所經驗的,就會是一個充滿限制跟沒有希望的世界。

 

而那些本來存在的優勢跟潛能,就因為我們看不見,就彷彿不存在,更不要說要去灌溉跟發展這些美好的東西。

 

快樂

我們的快樂是如此。每天的生命中都存在著無限個讓我們快樂的理由,但當你沒有去欣賞,那在你的世界的現實裡,他們就不存在。

 

個人成長

你對自己的栽培也是如此。當你一直去挑自己的毛病、忽略掉你擁有的潛力,你就會餵養你的自我懷疑,也愈發揮不了你的優勢,掉入惡性循環。

 

但當你開始練習欣賞自己,你將愈來愈相信你是值得這些肯定的,也將愈來愈有自信,做到的事會更多。這些成就累積起來,又會回頭驗證你的能力跟信心。「你的專注點會創造出現實。」

 

人際關係

我們的關係也是如此。如果你只看得見對方的毛病,你們之間就會充滿怨氣跟沮喪。對方會很受打擊,彷彿他付出的你都沒看見,不足之處卻又被無限放大。在沮喪中的關係又如何往更豐盛的方向前進呢?

 

相反的,當你時常去肯定對方的努力和付出,你的感恩會讓對方更加倍地去做這些被看見的事情,同時你也因為看見這段關係中的美好而會非常享受這段關係。

 

「你看見的價值會增值。」當你看見你關係中的美好,你就會開始擁有一段美好的關係。予以肯定跟感恩,是免費卻又最有效的關係投資。

 

做人很重要的一件事情是,認清事實。很奇怪,很多人都以為看見正面、優點、做得好的地方,是不符合現實的觀點。

 

我們當然不能一味只選擇去看那些正面的,看見問題、解決問題也很重要。

 

但其實,只看見缺點也不符合現實呀!同時看到正面的跟可以改善的地方,才是最全面認清現實的角度,不是嗎?

 

被動受害者 VS 積極改變者

對自己、對身邊的人、對世界都公道一點。Don’t be so mean. 只看見缺乏,你會陷入被害者心態,抱怨世界對你多殘忍,你也相信自己是無力改變的。

 

Appreciate、感恩、欣賞,你會發現世界對你沒有那麼壞,不管來自外在或你的裡面,你都能看見很多資源,可以善用去創造改變。

 

「你的專注點會創造出現實。」你的觀點會決定你是一個Passive Victim(被動受害者),還是一個Active Agent(積極改變者)。

 

研究發現,世界上最頂尖成功的人,成功的關鍵並不在於他們智商特別高、出身特別有錢、資源特別多,而是在他們的心理韌性(Resilience)。

 

Marva Collins跟她的學生們,就證實了這一點。他們不看自己出身的卑微及環境的限制,而是看著他們所擁有的美好特質前進著,打破一切別人眼中的障礙,就走到了意想不到的地方。

「我們問的問題會創造出現實。」

除了改變專注點,教授Tal還有說”Questions create reality.” 「我們問的問題會創造出現實。」

 

我們可以改變我們問問題的方式。不需要去問說「我好不好?我聰不聰明?我快不快樂?」你的狀態或程度的定義並不重要。

 

改為問:「我可以如何做得更好?我如何更快樂?我如何更健康?」這些問題都會帶我去思考出可行的變更好的行動方式。

 

反正不管你在哪裡,好或不好,都可以往更美好前進,不是嗎?

 

正向心理學是Science that Works,就是在專注研究這些問題。

 

神經可塑性—改變的可能性

聽到這裡,你可能會疑問:「只是改變這些說詞想法,這感覺就像是一直給自己喝心靈雞湯,真的會有用嗎?」這就要跟你分享到,科學已經證明了人的大腦神經是有可塑性的,英文叫做Neuro-plasticity。

 

想像我們的神經就像是很多條河道,一些水常常流過的地方,那條河道是不是特別寬?所以在沒有加注外力的狀態下,水流很自然就會走這些慣常的河道。

 

而你持續在幫自己調整思維,就像是一直把水導流到比較小條的河道裡。導流久了,那條河道就會因為多水經過沖刷而愈變愈大條,而舊有的大河道則因為水變少而慢慢萎縮,甚至到最後在沒有外力之下,水也自然會往新的河道流去。

 

這就是思維改變的過程。一開始改變要特別刻意和費力,會不自然,但做久了,那些正面思維就會變成你的常態,甚至是毫不費力就活成那個樣子。

 

神經可塑性不只能用在思維的概念上,這個有機會在未來再跟你分享。

 

如果你想從生活小細節開始拓寬正向的河道的話,也可以參加《三個月療癒之旅》互動電郵計劃。你可以點進去看看計劃介紹

今天這集跟你分享了積極心理學的最核心觀點,是整個學問的基礎。我認為,雖然說它是一門科學,卻充滿著很多值得我們吸收的人生哲理。你又是不是這樣想的呢?

 

重點整理

一)

”When you appreciate the good, the good appreciates. If you don’t appreciate the good, the good depreciates.” 「你看見的價值會增值,你忽略的價值會貶值」

 

感恩,會灌溉你的快樂跟人際關係。欣賞一個人不會讓一個人變壞,而是能幫助一個人發揮出最大的潛力。不管對你自己或他人,都是如此。

 

至於那些自大自戀的人是怎麼一回事呢?其實他們並不是過度自信,反而是在相反的那邊。這個將來會在後面的集數分享到。

 

二)

“Our focus creates reality.” 「我們的專注點會創造出現實。」

 

專注在限制,你會在限制裡。專注在可能性,你會活在希望的世界裡。

 

三)

”Questions create reality.” 「我們問的問題會創造出現實。」

 

不必再執著於自己目前處於位置,也不必比較。你只需要問如何從現在的位置繼續往前,就自然會找到前進的方法。

 

以上三句話的力量,都有神經可塑性的科學作為支持。因此,你可以相信,改變是有可能的。真實的改變,可以由你自己調整思維開始創造出來。

 

~本週微步調任務~

觀察你內心的口頭禪,套用這篇文章中學到的重點,改寫你的內在對話句子。

It’s your turn!動起來~

分享文章

關於作者 Shaya
從小到大,我都常被身邊的人形容為「想太多、情感太豐富、太認真」。雖然這些情感上的起起落落有時候真的滿累人的,但我卻同時從自己的內在世界發現很多人心有趣又寶貴的東西。
後來經過了心理諮商輔導碩士的進修和服務有身心需要人士的日子,我更深體會到真正領人走向豐盛生命的幾乎都必須從內心出發。
於是,我開始了《Life Storying 微步調生活靈感》的內容分享,希望透過我的掙扎連結於你。
讓我們一起從內心一步一步的累積改變、並從生活中的小處開始實踐成長吧!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每個人存在於人世間,都在寫著屬於他的一個人生故事

每個人的書本厚度不一樣,取決於他的壽數有多少。

身為作者的我們,無法得知我們的故事寫到了幾分之幾。不管我們願意不願意,隨著分秒過去我們的筆都不斷揮舞著、書頁也不斷往後翻著。

關於過去,你或許有些遺憾寫下了某些的決定,寫成了今天的你。你或許相信,你的故事只能以同樣的風格貫徹始終地寫下去。的確,無人能改寫過去。但,你知道嗎?你永遠可以重新定義過去的故事,選擇用新的風格創造新的情節。

關於未來,你或許曾夢想一個美好的畫面可以發生。然而你知道,要寫出改變總是比重覆寫著那些老掉牙情節要用力得多,於是默默地用著慣用的字眼、寫下了一樣的每一天。但,你知道嗎?改變或許真的沒有那麼難。你永遠可以從此刻開始,只要專注地決定並寫好當下的那一個字,就能一字一句地漸漸累積成新的情節。

在這裡,我們將一起探索把故事寫得更美的方法。

在你Life Storying的過程裡,願我的分享能予你一些寫作靈感,以微步調活出新情節。

by Shaya
A Life Story Writer (just like you)
想做甚麼呢?
喜歡聲音
喜歡文字
分享網站
追蹤專頁 緊貼所有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