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為甚麼說真話這麼難? 因為情緒就像俄羅斯娃娃一層一層的(薩提爾模式)

目錄

—《心理小學堂》系列 — 

薩提爾家族治療模式(一)

 

「你把家裡當飯店嗎?那麼不想回來就乾脆別回來了!」

 

這句話有很多父母對孩子說過。或許你自己本身就有說過或聽過。仔細一點想,我就會為他們感到有點婉惜悲傷。明明父母是很愛很愛孩子,希望拉近跟孩子的距離,表現出來的卻是會把孩子推開的憤怒。孩子感受到被攻擊,反抗也可能更激烈,雙方也就陷入更大的爭執惡性循環裡。現在,先停一停……你,看得見父母這句話背後的脆弱嗎?

 

這句話除了藏了父母對孩子真切的愛,還有那種不被孩子重視的失望和傷心。心裡明明是說著:「孩子,我好想你多陪陪我。」,說出口卻變了樣。孩子如果聽到的是這句真心話,結果是不是會變得很不一樣呢?那,為甚麼說真話那麼難呢?

 

這裡說的「說真話」,不是關於有意識欺騙的說謊,而是言行表現出來的情緒跟心裡最根本最真實情緒的一致性

 

情緒這東西真的可以很複雜

對於一件事,我們可能同時出現超過一種最原始的情緒反應。例如:當你被偷了東西,你可能會對小偷的行為感到生氣,同時又為失去了具紀念價值的東西而傷心。這種平行出現的情緒還算容易理解。

 

比較難消化的是像俄羅斯娃娃那種層層堆疊式的情緒。當我們從一個事件產生了一種原發情緒A,我們可能對這個原發情緒A再產生衍生情緒B。這可能還不是結束,在衍生的情緒B之上還可能再衍生出更多層次的情緒C(D,E…)。這就像一層又一層地套上俄羅斯娃娃。

 

有點難懂,對不對?沒關係,我們回到剛才父母跟孩子的例子,討論一下可能出現的情緒層次。(每個人在類似的處境即使有類似的行為表現,內心發生的感受架構都可能很不一樣,沒有標準答案喔!)

 

情緒是如何層層衍生出來的?

原發情緒A[失望和傷心]:
父母感受到不被孩子重視而產生的[失望和傷心]是對「孩子很少陪自己」的原發情緒A。

 

情緒A[失望和傷心]-> 情緒B[羞恥感]:
然後礙於一些成長背景和文化框架,父母可能覺得感受到和表現出這種脆弱情緒A很丟臉。(這種[羞恥感]是衍生出來的情緒B)

 

情緒B[羞恥感]-> 情緒C[憤怒]:
於是潛意識就選擇以[憤怒]這種自我保護的強烈情緒來感受和表現。

 

其實在這個例子裡從情緒A到B,和從B到C,是兩種不一樣的衍生過程,這次先不詳談。那在這裡,父母要「說真話」最卡關的地方,就是那種對脆弱感受的羞恥感和對自我需求的不接納

 

從[薩提爾模式]看

薩提爾/沙維雅家族治療模式(Satir Model)裡,就會將這種現象解讀為「內外不一致」(Incongruence)。而薩提爾女士(Virginia Satir)提倡,人們應追求達到「內外一致」(Congruence)的溝通模式,以建立更健康的自我價值感和與他人的溝通方式。也就是說,我們如果能誠實地覺察並接納內心最真實的感受,並如實地將它溝通出來,對自己和與他人建立親密關係都有很大的助益。這當中就已經牽涉了很多修煉。

 

要達到「內外一致」(Congruence)需要經過甚麼過程呢?薩提爾家族治療模式(Satir Model)裡還有一個冰山理論(Iceberg Theory)。我們可以用這個理論框架,有點像以逆行倒帶的方式將感受「打回原形」,並發掘內心最深處的渴望與自我價值。

 

這裡預告一下,以後我會再用冰山理論跟大家探究一下剛才例子中父母的內心世界。敬請期待喔!!!(文章在這裡《每一次相處都是兩座冰山的相遇 先與真實的自己相遇 才能以真實的自己與真實的他人相遇(薩提爾模式)》)

 

今天先聊到這裡,邀請你做一個小練習體驗一下。

 

~~~本週微步調任務~~~

 

回想一次你感到深刻的情緒事件,思考一下你自己或是對方是否在「說真話」呢?

 

這次跟大家分享一點點理論,你覺得這種分享怎麼樣呢?留言告訴我吧!

 

喜歡這次分享的話,請記得按讚粉專和文章,也把文章分享出去讓更多人更了解情緒喔!

 

Happy life storying!

It’s your turn!動起來~

分享文章

關於作者 Shaya
從小到大,我都常被身邊的人形容為「想太多、情感太豐富、太認真」。雖然這些情感上的起起落落有時候真的滿累人的,但我卻同時從自己的內在世界發現很多人心有趣又寶貴的東西。
後來經過了心理諮商輔導碩士的進修和服務有身心需要人士的日子,我更深體會到真正領人走向豐盛生命的幾乎都必須從內心出發。
於是,我開始了《Life Storying 微步調生活靈感》的內容分享,希望透過我的掙扎連結於你。
讓我們一起從內心一步一步的累積改變、並從生活中的小處開始實踐成長吧!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每個人存在於人世間,都在寫著屬於他的一個人生故事

每個人的書本厚度不一樣,取決於他的壽數有多少。

身為作者的我們,無法得知我們的故事寫到了幾分之幾。不管我們願意不願意,隨著分秒過去我們的筆都不斷揮舞著、書頁也不斷往後翻著。

關於過去,你或許有些遺憾寫下了某些的決定,寫成了今天的你。你或許相信,你的故事只能以同樣的風格貫徹始終地寫下去。的確,無人能改寫過去。但,你知道嗎?你永遠可以重新定義過去的故事,選擇用新的風格創造新的情節。

關於未來,你或許曾夢想一個美好的畫面可以發生。然而你知道,要寫出改變總是比重覆寫著那些老掉牙情節要用力得多,於是默默地用著慣用的字眼、寫下了一樣的每一天。但,你知道嗎?改變或許真的沒有那麼難。你永遠可以從此刻開始,只要專注地決定並寫好當下的那一個字,就能一字一句地漸漸累積成新的情節。

在這裡,我們將一起探索把故事寫得更美的方法。

在你Life Storying的過程裡,願我的分享能予你一些寫作靈感,以微步調活出新情節。

by Shaya
A Life Story Writer (just like you)
想做甚麼呢?
喜歡聲音
喜歡文字
分享網站
追蹤專頁 緊貼所有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