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試試改寫自我認知。不一定要一直變好才能改寫人生!

目錄

想聽這篇的聲音版嗎?快來這裡聽Podcast!

Ep. 128

以下是為了能夠滿足段落所需的長度而定義的無意義內文,請自行參酌編排。

你會怎麼描述自己是個怎樣的人?

這些答案,就是你的「自我認知」。你如何看待自己的性格特質、能力、自我價值,都會影響你把人生過得如何。

 

沒錯,不只是我們自己的性格和能力會影響人生,就連我們看待這些的觀點,本身就會影響我們的人生。

很多時候,我們會很努力地探討或甚至修正我們自己,想讓「自己」變好。卻忘了在「如何看待自己」的這件事上下功夫。

 

例如,覺得升遷不順是因為自己不夠聰明,那你就更努力去上課進修各種技能,希望自己變得更聰明。卻沒發現你錯過升遷的原因其實並不是不聰明、而是缺乏自信。那麼你就算多努力使自己變聰明,你都不會變得更自信、也不會相信自己真的變聰明了。

 

而你持續缺乏自信的原因,也是來自於你永遠都不認同自己已經足夠聰明的這個自我認知。當你確信自己「不聰明」、「沒升遷就是失敗」等等這些標籤,就愈是使你無法建立起真正有助你爭取升遷機會的自信。太相信你的自我認知與標籤,又是另一個問題所在。

 

有沒有可能,當你改變看待自己的眼光,認同自己已經在進修上夠努力了、看見自己其實從來都不比其他同事差,你就有了自信,使你終於能以自信積極的姿態去爭取升遷,於是你就真的成功了呢?

這個例子告訴我們,想活上理想人生,除了努力使自己本身變好之外,其實努力調整你的自我認知、改變對自己的看法也非常非常重要。

 

假如你認同,「自我認知」的態度是會深深影響我們的人生的,那麼接下來的分享,希望能幫助你找到適合你的調整自我認知的方法,希望你過得更快樂、也能得到你想要的。

 

今天我想分享3個我們應對「自我認知」的態度策略,而它們分別會如何影響我們的人生。你可以想成是3個不同的流派,你可以思考哪個流派比較符合你的本性,或有沒有你可以嘗試開發的新招數。

 

會在年末的這集跟你分享這個,是因為我想到很多聽這個節目的Writer比較可能會思考新一年對自己的期許、以及想在內在成長上努力的方向。假如不知道今天的內容,我們訂目標時很可能還是會集中在「如何使自己變好」的層面,卻忽略了更高一層的調整自我認知的層面。有沒有可能,你一直想要的、需要的,其實解法是在「調整如何看待自己」這個層面上呢?

 

現在我會先很簡單地介紹這三個應對「自我認知」的態度策略,讓你知道這幾個流派之間大概有甚麼不一樣之後,我會再詳細分別細講,你才會更容易掌握它們的差別。

  1. 矯正視力=修正自我認知、消除看待自己的有色濾鏡
  2. 撕掉標籤=自我與自我認知的分離。讓不管是好的壞的標籤,全都在你身上黏不住。
  3. 捏塑自我認知=自我情感操縱/洗腦。把自己強制變成能夠最大程度達成你目標的形狀。我比喻它為日本動漫或遊戲中的損血式開大絕,以損耗掉主角本身的生命為代價,而這大絕招的能量大到足以粉碎一切敵人與障礙。

聽完這三個你可能已經大概知道我對它們的立場了。前兩個是我會支持你去應用的,它們也是不同心理治療取向很常見會分別採用的方向。而第三個我認為就是邪門歪道了,就算短期內看起來非常有效(以創造現實成果來說),但我極度不推薦你這麼做。等一下我會聊到它的代價有哪些。

 

三個應對「自我認知」的態度策略

一)矯正視力=修正自我認知

這應該算是最常見、最多人應用在自己生活裡的流派了。像是我們常說要多專注於自己的優勢及努力,少點挑自己的缺點和苛責自己,都是屬於這個流派的。

 

咦那聽起來是不是就像是正向思考?其實並不是!重點不是正面,而是如實。像是你照哈哈鏡,你看見自己的形象就是扭曲的。可能是過往經歷讓我們的鏡子不再是一片平整的鏡子,而是被拗彎了,使我們看自己某些地方變大或變小。所以修正自我認知,並不是要把你不滿意自己的地方看成滿意。假設你覺得自己胖,就不是要改照會顯瘦的哈哈鏡。而是把拗彎的鏡子重新整平,並且好好看清楚自己真實的模樣,並且如實接納、愛這樣的自己。

 

那為甚麼講起修正認知,通常都像是要盡量把自己看得更好?這只是因為,大多數人都是在普遍文化下,更大機率是把自己看得更差、更沒價值,所以才好像都是在修正對自己過於嚴苛及批判的認知,來提高整體自信。但其實也有極少數案例,是把自己看得超乎其現狀,那些就是反而要更如實地看見自己的限制與能力的實況。並不是愈正面就愈健康。偏離才是問題的來源。所以重點是去除所有看待自己偏頗的濾鏡,如實地認知及接納自己。該接住的稱讚就好好接受,該慶祝的成功就好好慶祝,該承認的犯錯就好好改善,該接納的限制就好好看見。這才是最健康的心態。

 

且拆更仔細講,我們的哈哈鏡可能也有些地方是顯大、有些地方是顯小。也就是說,我們看自己可能也是對不同部份有過份膨脹或過份輕看的。像是對自己的規劃能力過於高估,同時又過於小看自己的人際技巧。你也可以試著這樣分部去發現自己的濾鏡,並作出針對性的修正,你的鏡子就會愈來愈平整客觀。

二)撕掉標籤=自我與自我認知的分離

另一個心理治療流派,重點不在於自我認知的調整,反而是讓我們的自我與自我認知分開。最典型應用這個概念的心理治療法叫做接納與承諾治療(Acceptance-and-Commitment Therapy, ACT)。

 

這個流派並不會一直跟你探討你的自我形象是怎樣、自我價值多高多低。因為它們認為自我認知(不管好壞、正負)其實都是種標籤,都可能使我們僵化,用標籤定義或框架了「自我」。但其實「自我」就是「自我」。所謂自我認知,就只是我們身上穿的衣服,但我們是穿著衣服的那個人,衣服本身不能定義或代表我們。這個流派希望我們的自我不但不要被批判性的標籤所傷害,還會希望我們不要太迷戀或沉醉於讓我們自我感覺良好、賴以為榮的標籤,即使它們可能真的能推動我們實現一些事。

 

那這個流派如何理解我們對自己的看法呢?像是當我們應徵失敗了很多次,心裡有個聲音說「我能力太差了,我不會找到工作了」。這個流派會把聲音看成一種狀態,是你此時此刻此地在心中產生的思緒及情緒現象,過一陣子就像雨一樣會停,可能過兩天你聽到有人肯定你、你又會覺得自己其實沒那麼糟了。我們不會在去旅行下飛機時,因為目的地在下雨,就認定這個城市一定無時無刻都在下雨。那既然這些內在現象都只不過是一場雨,那我們都何必對它太認真、甚至用它來定義自己呢?

 

別忘了,若你真的相信了這場雨中「自己很糟糕」的這個看法,那你更大機會因此而看見更多印證自己很糟糕的事情,也可能因為產生更多不自信的狀態而造成更多失敗。

 

跟自己的思緒及情緒保持距離,如實地觀察它們如何發生、如何消退,會讓我們面對人生更安定、更淡然,也減少很多被捲入風暴中的痛苦。像是當你感到絕望時,你知道你不是真的絕望,你只是作為你自己這個人類,在此時此刻出現了「我很絕望」的念頭、感受到了「絕望」這個情緒而已。在屋簷下看窗外刮起狂風暴雨,但你依然很安全。

 

你大概已經理解這個流派的心態有助於我們應對痛苦不舒服的情緒或是打壓我們的念頭。但是,面對一些會使我們產生價值感的情緒或念頭,難道我們不能利用這些好的標籤嗎?

 

任何的正面標籤都有會受到挑戰的時候。今天你表現優秀時肯定自己「很聰明」的這個標籤,那麼明天表現不好時你這個「很聰明」的標籤就會受到挑戰,你對自我的看法又會動搖。所以不如把一切都看成是會變化的狀態,把自我看成本質不變的存在。「我有表現好的時候,也有表現不好的時候。這並不定義我是否聰明,更不定義我這個人。我是我,我是會在不同時候呈現不同狀態的我。不管我經驗甚麼事情,我的形狀都不會因此被扭曲或擠壓。」

 

這個流派甚至強調我們不需要去批判發生的事,或你對自己的描述,是好或壞,正面或負面。全都只需要看成是一個中性的現象發生了。這會省卻了很多內在掙扎與抵抗。

 

而這樣的心態,其實會開發你更多的可能性,使你更自由。因為你可以去想像自己可以是任何模樣,並且開放地更迎接人生的任何體驗。既然任何發生都不會定義你,你就能更自在地去闖盪。當然,養成一個好壞標籤都貼不住的體質,你也再也不那麼在意別人貼在你身上的標籤與框架了。

我認為這兩個流派其實沒有衝突,可以雙管齊下,甚至相輔相承。兩者最終目標都是走向如實接納。第一個矯正視力的取向有助於我們更仔細地看清楚自己、甚至是找到過往經歷影響我們的線索,也是現在普遍比較流通。因此你比較容易學習的取向。而第二個撕掉標籤的取向,是幫助我們培養看待人生的一種無差別心、淡然且安定的哲學。假如你很喜歡深挖故事、了解自己的歷程,第一個取向會帶給你很立體的體驗。假如你對「禪」的哲學以及靜觀正念本身就有興趣,第二個取向可以跟你這部份思考做很好的結合。

 

三)自我情感操縱/洗腦

前兩招的重點都是「如實」,如實看見與接納。而這招則是完全相反,徹底忽視自己本身的樣子,是為了達成目標而在所不惜,刻意洗腦及捏造自己變成某個形狀。用欺騙自己來達成某些短期目標,卻要付上很高風險與代價。

 

例子是逼自己成為一個只有鋼鐵意志的人、只有一直向前衝、忽略所有個人需求、甚至不惜犧牲與身邊人的關係。一有想休息時、或是表現不完美時就暴力鞭撻自己,就算粉碎自尊,也要成就目標。不管是自我情緒勒索、恐嚇自己、懲罰手段等等,他全都會用上,逼自己達成目的。這樣的人會跟自己說的話是:「如果失敗了,你就是廢物!」「連這也做不到,你真是太丟臉了!」「連一點苦都吃不了,難怪你無法成功!」

 

這招有點像日本漫畫或某些打怪遊戲,主角可以用自損血量80%的代價來開大絕。開成功了有可能真的能進入無敵狀態,殲滅所有阻擋他的人事物。會有人用這招,當然是因為它真的有用。有用的層面是指,當事人真的能夠得到極度強大的能量去達成目標。但是這其實在心理上是有極大的風險與耗損的。我分成四方面來說:

  1. 自我否定

他必須否定自己的原貌、作為人類的脆弱及豐富性,所有對其目標沒有幫助的,他全部都必須摒棄。最後他把自己捏成某個形狀,但卻丟失了自己。

  1. 自我壓榨

為了達到目的,一路上壓榨自己。這樣打了雞血暴衝的過程中,或許會覺得自己狀態大勇。並不是因為真的潛能爆發,而是刻意忽視掉自己作人類的需求的燃燒狀態。可惜,人是有極限的。不知道哪個時候,原來已經到了極限時,可能某天精神或身體就會突然崩塌,產生不可逆的損害。更壞的狀況,是就算達成了目標,你也已經沒有健康的身心去享受了。

  1. 自我價值的梭哈

這是把整個人的自我價值甚至人生意義,都全數押注在那一把賭注上。若是失敗,就會覺得整個人生都萬念俱灰,自己完全沒有價值,人生也全然空虛。過去拋棄的一切,到底是為了甚麼?沒有成為自己想成為的樣子,現在突然間發現自己誰都不是了。

  1. 關係價值

這樣的人生策略,會使當事人死死盯著目標,下意識用「有沒有用」的眼光來衡量身邊一切的人事物。關係也可能只是落入其可以利用的資源,他卻永遠享受不到真正純粹的連結及信任。

 

我認為這已經是把自己非人化了,把自己當成是服務某些功能的工具和手段。即使得到了理想中的成果,例如事業上成功了、強留住某個人在身邊,但換個角度卻是失去了人生其他的一切。每個人當然都有其權利決定要怎麼面對他自己的人生。假如這是他的選擇,他選擇去承擔這些風險或成本,當然他也絕對可以這麼做,他人也沒立場去干預甚麼。只是我個人觀點則是不鼓勵,因為畢竟人的價值並不只在於得到甚麼,更本質是在於「作為自己如何活著」。

 

當你遇到這樣的人,你會在他身上感受到一股熱血及足以碾碎一切的決心。甚至你會覺得他的人生觀很浪漫,他敢於不計後果爭取目標,甚至有種殉道的悲壯感。然而,他是不是快樂的,我則是很有疑問。他看起來好像很清楚自己是誰、想要甚麼,但卻有種難以解釋的突兀感—他更像是沈浸在他創造出來的角色中,而不是在做自己。你身邊有沒有這樣的人呢?

 

又或是,有沒有可能,你沒有刻意這麼做,但有時候還是不自覺用了這種自我情感操縱的方式對待自己?

 

以上就是今天想跟你分享的,面對自我認知的三個策略流派。希望能幫助你在思考往後的個人成長及人生發展時,有多一些角度決定如何前進。想創造改變,不一定只能專注在思考自己如何變好或變強,反思如何看待自己也非常重要。畢竟,我們如何看待自己,會決定我們過上怎樣的人生。

 

最後我重點整理一下三個策略:

一)矯正視力=修正自我認知

拿掉所有扭曲的濾鏡,更準確地看見自己的實貌。把自己看扁的地方,就重新肯定自己。太膨脹的地方,就好好接受自己實際的限制與程度,才能作出更有效的改善。

二)撕掉標籤=自我與自我認知的分離

把自我與自我認知分開來看,不讓任何狀態與標籤定義自己。不需要判別好壞,不需要做任何修正與抵抗,知道自己有自由去經歷以及活成任何樣子。而這些外在會變動的一切,都不會動搖你本身的存在與價值。

三)自我情感操縱/洗腦

只為了達成某個目的,把自己捏成服務該目的的工具及樣子。它是效果極為猛烈的大絕招,但是風險和代價也極為巨大。

~本週微步調任務~

想想你過去傾向用哪種策略?往後你又想要更多應用哪個策略?把它納入你新一年的定位裡吧!

分享文章

關於作者 Shaya
從小到大,我都常被身邊的人形容為「想太多、情感太豐富、太認真」。雖然這些情感上的起起落落有時候真的滿累人的,但我卻同時從自己的內在世界發現很多人心有趣又寶貴的東西。
後來經過了心理諮商輔導碩士的進修和服務有身心需要人士的日子,我更深體會到真正領人走向豐盛生命的幾乎都必須從內心出發。
於是,我開始了《Life Storying 微步調生活靈感》的內容分享,希望透過我的掙扎連結於你。
讓我們一起從內心一步一步的累積改變、並從生活中的小處開始實踐成長吧!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每個人存在於人世間,都在寫著屬於他的一個人生故事

每個人的書本厚度不一樣,取決於他的壽數有多少。

身為作者的我們,無法得知我們的故事寫到了幾分之幾。不管我們願意不願意,隨著分秒過去我們的筆都不斷揮舞著、書頁也不斷往後翻著。

關於過去,你或許有些遺憾寫下了某些的決定,寫成了今天的你。你或許相信,你的故事只能以同樣的風格貫徹始終地寫下去。的確,無人能改寫過去。但,你知道嗎?你永遠可以重新定義過去的故事,選擇用新的風格創造新的情節。

關於未來,你或許曾夢想一個美好的畫面可以發生。然而你知道,要寫出改變總是比重覆寫著那些老掉牙情節要用力得多,於是默默地用著慣用的字眼、寫下了一樣的每一天。但,你知道嗎?改變或許真的沒有那麼難。你永遠可以從此刻開始,只要專注地決定並寫好當下的那一個字,就能一字一句地漸漸累積成新的情節。

在這裡,我們將一起探索把故事寫得更美的方法。

在你Life Storying的過程裡,願我的分享能予你一些寫作靈感,以微步調活出新情節。

by Shaya
A Life Story Writer (just like you)
想做甚麼呢?
喜歡聲音
喜歡文字
分享網站
追蹤專頁 緊貼所有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