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情緒翻譯—悲傷|悲傷在說甚麼?如何陪伴悲傷的自己和他人?

目錄

想聽這篇的聲音版嗎?快來這裡聽Podcast!

Ep. 17

[國語版]
[廣東話版]

今天我們會繼續情緒翻譯這個系列,學著讀懂情緒這門語言、跟情緒好好相處,以情緒導向治療法(Emotion-Focused Therapy)的理論作為背景去理解。今天是悲傷篇。

 

這個系列的第一集是導論,也是這個系列的主軸。

 

如果你還沒有去看過,請你先去看過那篇再回來這裡,才會更全面跟容易理解喔!⬇️⬇️⬇️

|情緒翻譯|讀懂情緒這門語言。今天起跟情緒和好吧!

你跟你的情緒關係怎麼樣呢?

如果你跟它很有距離,甚至覺得它很麻煩,認為它是你人生中的trouble maker的話…

讓我來為它說點公道話吧!它本身並沒有錯,甚至本來就是為了我們好而生的!

其實只要我們讀得懂情緒這門語言、跟它建立良好的相處,我們的人生會變得完全不一樣!

所以,從今天開始跟它和好,活得更精彩和諧吧~;)

閱讀更多 »

悲傷或者傷心的情緒,我相信每一個人都一定經歷過,甚至有非常刻骨銘心的感覺。一些比較大的事,可能是失戀、重要的人去世、失業等等,我們都會經歷一段很傷心的日子再慢慢走過。

到底上帝為甚麼要創造悲傷這種情緒呢?如果失去的時候,不用經歷悲傷,人生不是好過很多嗎?

如果你也有這些疑問的話,就請你帶著這份好奇繼續看下去吧!

你有發現嗎?其實我現在也是在運用情緒的功用來幫助你,引發你的好奇心,讓好奇的情緒帶你開放你的心去觀察、思考和學習。

悲傷雖然令我們吃很多苦,但它卻一樣對我們來說很重要、也有它存在的意義。

現在先請你回想一個傷心的經歷。

首先,它是跟你自身有關的,而不是出於對他人同理而傷心的事件,這不在今天的討論範圍。

另外,這個事件對目前的你來說不會是太強烈太赤裸的。正如我在導論篇有提到,情緒過強會讓我們當下無法思考。而現在我是想讓你容易一點去理解這種情緒,所以找一段你有悲傷感受但又不會淹沒你的經歷會比較剛好。

接下來,你可以先停留一段時間,去選定一段經歷跟回想當中的細節。

~當你回想得夠仔細了,再往下讀喔~

  • 當時,你因為甚麼事而傷心呢?
  • 你的心裡在跟自己說些甚麼話?
  • 你的身體有甚麼感受?你的動態跟表情是怎樣的呢?
  • 你做了些甚麼事來安撫跟梳理你的傷心?
  • 你有讓其他人看見或聽見你的傷心嗎?有的話,他們是怎麼反應的呢?
 

~現在,我們回來這裡。~

剛才這些片段你可以放在心裡,繼續聽聽我的分享如何回應你的經歷,那我相信你的理解就會非常的切身和立體。

悲傷作為一門語言,它在述說的就是「失去」。

失去重要的人事物,你會傷心。但除了一些非常具體的人事物之外,我們也會因為失去抽象的東西或是心理需要不被滿足而傷心。

比如說,因為政局的動盪,你覺得你所愛的地方已經失去原本的樣貌、再也回不去了,所以你傷心。

或者當你跟另一半訴苦,他卻自顧自地看電視,忽略你的感受,你會因為被剝奪了情感依賴或甚至自我價值受挫而傷心。

之前說過了:

情緒是一種內在對話。

當你傷心的時候,悲傷在跟你說的會是以下的這一番話:

「你失去了很重要的東西。你仔細看看,你失去的是你可以再次透過你的努力找回來的嗎?

如果,它是怎樣都不可能再回來,這就是你該好好跟它說再見的時候了。好好接受它,然後前進。

如果,這個被拿走的是你可以補回來的,那就想辦法滿足這個需要,也可以想想你有沒有可能一直以來都從錯的地方去期望你的需要被滿足?」

這番話可以分成兩個方向。

一就是,當發生了無法挽回的失去,悲傷幫你接受現實、放下然後前進

二就是,悲傷指出你有甚麼心理需求不被滿足,讓你重新找對的方法去照顧自己

那如何去覺察悲傷在跟你說話呢?

你可以從自己的身體感受讀懂它。

悲傷的時候,你會想哭、感覺呼吸時胸口有壓迫感、能量很低、有空洞感,甚至在極度悲傷時你的心真的會痛。

 

下次當你感覺悲傷,試著仔細去感受你身體每一處的感覺。當你熟悉它,將來悲傷再出現,你很快就能從你的身體感受認出它來了。

 

悲傷也會透過表情、姿勢和動態說話。

當你觀察到自己或其他人有以下的狀況,你就能發現悲傷:低頭、視線向下、身體內縮跟無力、行動變慢、從環境中抽離、說話時較小聲較慢。

 

悲傷帶有哪些行為傾向呢?

主要有兩種,一種是自我抽離,另一種是尋求他人的安慰。每個人根據不同狀況都有不同表現,但兩種行動的作用都是讓自己聚焦在失去或缺乏上,透過自己安靜思考或跟其他人說話的過程去消化。

 

有趣的是,如果你的缺乏是跟人際關係有關,在這個尋求安慰的過程裡,其實悲傷已經在引導你滿足需求了。

 

舉個例,當你跟家人吵架或被上司罵而傷心,你跟朋友訴苦時很有可能朋友的支持就補足了你被重視和被肯定的需求了。很神奇吧?

 

這兩種面對悲傷的行動其實各有好壞,你可以有意識地為自己作選擇。

 

主要是看你在怎樣的環境下比較有安全感去面對這份悲傷

 

如果你要跟其他人揭示這份情緒會感到不舒服,那你一個人去消化可能會比較舒服。

 

但也有一些痛是你一個人根本沒有勇氣去看的,或透過說話你會更容易梳理情緒甚至被療癒,那找一個合適的人去傾訴就會是很好的選擇。

 

你有沒有經驗過,有件事你自己怎麼樣都沒想到,卻在跟其他人分享時忽然突破盲腸呢?跟別人聊的好處就是你有可能找到新的角度。

 

那從這兩個行動傾向出發,我們來分別聊聊如何陪伴悲傷的自己和悲傷的他人吧?

 

如何陪伴悲傷的自己呢?

首先就是先1)從你的身體覺察到悲傷,2)找到了一個安全的空間給自己靜下來甚至哭出來。

 

然後3)仔細地感覺傷心帶給你的身體感受,這會有助你聚焦在悲傷上。

 

而且,你仔細去覺知它的存在時,它就已經被某程度地舒緩了。還記得上一集孩子的比喻嗎?當孩子知道你有在聽他,他就不用一直吵來引起你的注意了。

 

加上,你會發現這麼近距離觀察時它也不具傷害性,你就可以4)開始安心地聽它說話

 

還記得我們一開始聊到悲傷的意義跟語言嗎?

 

你可以循那些方向開始問自己:「你失去了甚麼?你有甚麼需要不被滿足?」

 

過程裡你可能仍然會感覺到很痛、很抗拒、很害怕,那你也可以5)試著安撫和陪伴自己,跟自己說:「會傷心是很正常的。沒關係,深呼吸、深呼吸。你很安全,傷心不會傷害你。雖然現在很痛,但這種感覺會過去的、會過去的。」

 

然後,你再一些一些去釐清這悲傷代表著甚麼意義,用情緒導向治療法大師Leslie Greenberg的話說,就是「Make sense of it」「Symbolize it」,那悲傷的情緒想表達的事情被你完全聽見後,它自然會離開。

 

我做個註腳,這整個過程並不是從一次的安靜中就可以完成的。你可能要反覆去消化,但消化完它就會走。

 

還有面對悲傷的過程中,如果你真的是痛到根本無法面對,也不要勉強自己要一步到位。又或者你可以聽多少算多少,下次它再說話時,你又再多聽一點點。(反正有話沒說完,它一定會再開口說。)你也可以找人陪你,你可能會更有勇氣去聽。

 

但是傾訴對象也不是誰都行,你隨便找一個阿貓阿狗來聊,他的反應或許會讓你感覺更糟。

那到底怎樣才是合適的人呢?又或者回過頭來問:

 

作為聆聽者,我們可以怎麼陪伴悲傷的人呢?

聆聽他人也需要勇氣?

當我們搞清楚怎樣聆聽比較適合,你就可以成為更好的聆聽者,也更知道自己有需要時找甚麼對方比較合適了。

 

首先在聆聽前先把心態定位好—放好重心和三個「不」。

放好重心

在整個對話過程都要記得重心在對方,不在自己。

 

也就是說,過程中如果你聯想到自己的事或感受,不要反過來變成你在抱怨自己的事。當然有時候我們也會跟對方分享類似的經歷跟感受,但記得重點是為了讓對方感覺到被同理被安慰,而不是為了把中心搶走。

 

還有,過程中你可以去問事情的背景跟細節,但永遠記得只是為了更理解對方的情緒,而不是滿足自己的八卦。你是真心關心他,還是只是想八卦,對方也是感受得到的。

 

「不批判」

第一個「不」是「不批判」,容許對方的情緒如是,不去批判它的情緒應不應該、合不合理

 

有甚麼地雷要避免去說呢?例如:「有那麼嚴重嗎?有必要反應那麼大嗎?」「這件事/那個人不值得你傷心。」

 

當下他感受到的情緒就是當下千真萬確地存在的。而且,我們沒有經歷過他的人生,某些人事物對他來說有多重要,哪裡輪到我們去說嘴呢?

 

「不逃離」

有時候面對對方的悲傷,我們也很無所適從,感覺對方的情緒像海嘯般襲來,於是可能下意識的想把對方的情緒打發掉就算了,跟對方說:「好啦不要傷心了。我請你吃蛋糕,吃完就沒事了。」「傷心也沒用呀。快點開心起來吧!」

 

但這其實會讓對方覺得原來自己的感受不值得被重視,他不止沒有機會還可能因此失去面對情緒的勇氣

 

「不解決」

不要把對方的情緒視為要解決的問題。這就是很典型很多男生被取笑的點。當女朋友在傷心的時候,男生很想幫她卻不知道怎麼做,只能一直給對方很多理性的建議跟分析。

 

然而當人在情緒裡面,在他的感性被理解之前,他的理性腦是無法運作的。

 

在講完聆聽前的心態定位—放好重心原則跟三個「不」後,現在講講:

在聆聽陪伴的過程中,我們可以怎麼做怎麼說?

對方需要的是有一個安全的空間去接觸悲傷,那我們的角色並不是要填滿空隙、也不需要想著要給對方些甚麼,否則你只是在處理自己對空隙的不安和證明自己助人的價值。

 

如果是為了對方,你可以學著單純地在旁邊聽、讓對方對你本人還有他的情緒有安全感、單純像一面鏡子把他的情緒感受照給他看,讓他愈來愈清楚情緒在說些甚麼

 

我們可以記住一個關鍵字「慢」。在悲傷裡,對方的節奏是慢的、能量是低的。容許對方慢慢整理、慢慢感受、慢慢說,不要急著插咀。

 

那我們怎樣適時地回應,當一面好鏡子呢?

除了可以同樣應用陪伴自己的那些話之外,其實也可用我們這集第一部份的那些悲傷的意義、對話跟身體感受讓對方聽懂自己的情緒。你可以將聽到的觀察到的跟他說

 

「看來這件事/這個人對你來說很重要。」

 

「他突然就這樣離開了,真的會很傷心。」

 

「需要花一段時間好好接受也是正常的。」

 

「想哭就哭吧,沒關係。」

 

「真的很沉重很累…」

 

這些都是讓他面對傷心時覺得安全,還有一點一點搞清楚情緒在說的話。

 

這裡提醒一下,不是說要把以上的話一長串地說出來,也不要照搬喔!

 

根據對方當下的狀態而回應,比如說他明明沒有到想哭的感覺,你不要自己先叫人家哭。

 

如果你在觀察情緒的意義時有不肯定的地方,你也可以用比較不肯定的語氣去問,像是:「這樣聽起來,我感覺…你是不是覺得他不重視你?」如果說對了,他就能更貼近他的感受。如果說錯,他也不會覺得被冒犯或扣帽子,而且會感受得到你很用心地嘗試去理解他的感受。

 

但其實,一直想著要說甚麼的話,你就已經不是跟他同在了。這些話的建議是給你一些參考。但要真的聽懂對方,與其想著說甚麼話才對,不如甚麼都不說專心地聽,剛好想到可以怎麼回應再說話。

 

嗚嗚關於悲傷其實我還有很多內容想說,但這篇已經太長了。我們下回再續吧!

 

~本週微步調任務~

找一段你感覺被聆聽被陪伴的回憶,觀察一下對方是如何聆聽你而讓你感到安心又被安慰呢?那你就可以從他觀察到的心態、態度、回應中學習到如何陪伴自己跟他人了。

It’s your turn!動起來~

|情緒翻譯系列|其他文章

分享文章

關於作者 Shaya
從小到大,我都常被身邊的人形容為「想太多、情感太豐富、太認真」。雖然這些情感上的起起落落有時候真的滿累人的,但我卻同時從自己的內在世界發現很多人心有趣又寶貴的東西。
後來經過了心理諮商輔導碩士的進修和服務有身心需要人士的日子,我更深體會到真正領人走向豐盛生命的幾乎都必須從內心出發。
於是,我開始了《Life Storying 微步調生活靈感》的內容分享,希望透過我的掙扎連結於你。
讓我們一起從內心一步一步的累積改變、並從生活中的小處開始實踐成長吧!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每個人存在於人世間,都在寫著屬於他的一個人生故事

每個人的書本厚度不一樣,取決於他的壽數有多少。

身為作者的我們,無法得知我們的故事寫到了幾分之幾。不管我們願意不願意,隨著分秒過去我們的筆都不斷揮舞著、書頁也不斷往後翻著。

關於過去,你或許有些遺憾寫下了某些的決定,寫成了今天的你。你或許相信,你的故事只能以同樣的風格貫徹始終地寫下去。的確,無人能改寫過去。但,你知道嗎?你永遠可以重新定義過去的故事,選擇用新的風格創造新的情節。

關於未來,你或許曾夢想一個美好的畫面可以發生。然而你知道,要寫出改變總是比重覆寫著那些老掉牙情節要用力得多,於是默默地用著慣用的字眼、寫下了一樣的每一天。但,你知道嗎?改變或許真的沒有那麼難。你永遠可以從此刻開始,只要專注地決定並寫好當下的那一個字,就能一字一句地漸漸累積成新的情節。

在這裡,我們將一起探索把故事寫得更美的方法。

在你Life Storying的過程裡,願我的分享能予你一些寫作靈感,以微步調活出新情節。

by Shaya
A Life Story Writer (just like you)
想做甚麼呢?
喜歡聲音
喜歡文字
分享網站
追蹤專頁 緊貼所有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