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想創造出你想要的改變?你要先誠實看見追求!

目錄

想聽這篇的聲音版嗎?快來這裡聽Podcast!

Ep. 78

你想發展出一套有效的改變或行動策略嗎?我認為要做到這件事的先決條件,就是需要如實地去看見兩個部份,才能掌握最適合自己的決定,以及連結我們行動所需要的動力。

 

而這兩個部份指的是:

一)我們內心的想望和需要(情緒)

二)對現實條件及資源的評估(理性分析)

 

為了幫助你掌握完整概念,我製作了一門免費的線上課《創造改變的情緒科學》。在這堂課裡,我會帶你做一個反思練習釐清你想要的改變,以及練習拆解你對這項改變的情緒,最終能讓情緒跟理智通力合作,帶你往你真正想去的方向。

 

 

如果你希望在考慮改變或行動時,有更清晰的畫面和自我理解,那記得快點點擊這裡報名這堂《創造改變的情緒科學》。

在你往下讀之前,想請你花一點時間思考一下:

此刻的你有想要改變或實現的事情嗎?記得,「沒有」也是可以的。

如果有的話,你可以往下想,說到要實際去實現這件事,你的腦袋開始跟你說些甚麼話?

 

今天的主題,其實也是從《創造改變的情緒科學》這門課的內容延伸出來的。我在堂上有提到,想要有效地改變,好好正視我們的追求和慾望也非常非常重要。

 

我們以為,正視追求這件事非常簡單,畢竟裡面蘊含了很多我們很喜歡的正向情緒:像是期待感、滿足感、意義感、愛、喜悅等等。

 

但事實上是,正視我們的追求其實並不容易。今天就來聊聊這個部份困難在哪裡,我們如何幫自己做到正視我們的追求,以致於能在人生中真正實踐出我們想要的改變。

 

前幾天,有一個Writer回信給我。他提到,覺得我目標明確是件很好的事,有很多人並不知道自己這輩子追求甚麼,只好為生活奔波、或隨波逐流。我因為這封信,又思考了不少事情,想在這篇文章中分享給你。

 

我回信時,說了這句話:「的確有些人不知道自己追求甚麼。同時,我認為真正不知道自己的追求的人其實沒有那麼多,但以為自己不知道的人卻很多。我們喜歡甚麼、期待甚麼,我們本能的正向情緒早就重覆在指示我們了。只不過,對自己誠實並不容易罷了。

 

無法對追求誠實的原因之一,是因為我們用「應該/不應該」來框架我們的追求,而這會形成了兩種狀況,我會逐一分享。

 

「應該/不應該」會蒙住我們看見追求的雙眼

現象一:這些「應該」讓我們無法承認內心真正想要的追求

用一個故事做例子:有個二十歲的年輕人阿俊,父母都屬於低收入階層,辛辛苦苦把三個孩子養大。阿俊作為長子非常爭氣,書讀得好,在讀大學的同時一邊出社會打工幫補家計。他每天的生活除了讀書就是打工,為的就是希望讓家人過得輕鬆一點。

 

他其實從小就很喜歡電影、電視劇,很喜歡沈浸在故事的世界裡,想像每一個角色的心境、描繪故事的每一個轉折點。他曾經好幾次閃過「呀,我好想當個編劇呀。」的念頭,但這個念頭從來都不曾在他心中生根。

 

為什麼呢?當這個想像浮現,阿俊很快就對自己說「家裡的人過得那麼辛苦,你應該要腳踏實地地賺錢,怎麼還敢想甚麼夢想?」還有「父母犧牲了那麼多把我們扶養大,我憑甚麼做自己想做的事、任性地追求我的快樂?」於是,他的願望一出現,就會被他像打地鼠一樣塞回去地底深處,彷彿甚麼都沒看見。

 

這樣的故事,其實也是很多人的故事。你會不會也像這樣,用「不應該」去否定你的追求呢?

 

這樣聽起來,他的想法都很合理對不對?但接下來,我想跟你一起拆解一下他邏輯上的謬誤。

 

謬誤一:把現實和理想視為勢不兩立

阿俊以為在現實和理想間,他只能兩者之間選一個。我們有時候總覺得自己一旦看見了內心的追求,就一定會或一定要馬上全身投入去實現,因此必須拋棄很多現實的責任。但誰說我不能又選現實又選夢想?

阿俊可以把成為編劇的夢想種子種在心裡,花很多很多年去實現呀!當務之急,也許的確需要把大部份心力時間放在為家人分擔上,但同時,他也可以為未來成為編劇開始沿路做準備。

 

在現在資訊很發達的年代,不像以前想學甚麼都一定要掏一大筆錢出來進修才可以開始。他可以先從網上的免費資源開始學習,自己也動筆開始練習寫劇。這些都是一些累積實力的過程。也許幾年後,經濟鬆動一點了,他可以報一些短期課程來上。再過幾年負擔得起,再去接受專業訓練。

 

而且有個重點,就是不管最後有沒有真的成為編劇,他至少要先對這份追求誠實,才可能開始收獲過程中的樂趣,又或者透過經驗去驗證他是不是真的想成為編劇。至少行動了,他才可能往夢想靠近,也有可能會發現原來他沒有真的那麼想要。那麼至少,他不會到老了才抱著對編劇的虛假美好幻想,後悔說:「當初我本來可以成為編劇的。」而是知道「我試過了,很清楚那其實並不適合我,所以心安理得。」

 

謬誤二:以為自己的快樂是一種罪惡

因為父母的犧牲,他為了補償對父母的愧疚感而不允許自己擁有他理想的生活、好像唯獨是他「過得太爽」。

 

在這裡,我想問你一個問題。你認為他選擇放棄自己的追求,是為了誰?

 

現在,我們站在父母的角度想想,他們辛辛苦苦地把孩子養大,是為了甚麼呢?就是為了孩子長大後也辛辛苦苦地生活,回頭去養他們嗎?我想不是的。除了某些把課題投射到孩子身上的父母,否則很多父母除了希望孩子對家裡有責任感和關心之外,同時也會希望孩子快樂呀!

 

阿俊看似是為了父母而放棄自己的追求,但其實這根本就不是父母的期望,而是阿俊他心中對自己道德綁架的愧疚感而已。阿俊可以選擇既愛父母,也同時實現自己想要的理想生活。還有,別忘了,當阿俊快樂,父母也會因此而快樂。何必全家人一起過著委屈的日子呢?一起快樂豈不是一個更好的選擇?

 

以上就是我們可能無法承認內在追求的原因還有謬誤。

 

現象二:為了活成某個形象,硬套上符合該形象的追求

有些追求是我們騙自己「應該」要有的,是來自自我形象的期待,而不是來自真心。換句話說就是,我想成為怎樣的人,而我認定了這樣的人「應該」會有哪些追求,所以我必須「相信」自己想要這些追求。

 

人很常把某些目標掛鉤在一些個人價值標準上。我分享我自己的一些心情。

 

在我開始內容創作之後,家裡的經濟就主要來自我老公的薪水支持了。我記得在第一年的時候,我對於金錢有非常不健康的焦慮。這份強烈焦慮是來自於,我認定了我如果要作為一個為家庭負責、有用的太太,就「應該」要在金錢上有一定程度的貢獻,因此我也「應該」對於賺錢有強烈的慾望才代表我有心為家裡的經濟負責。好我知道這串想法吐槽點真的太多了。但誰沒有這種卡在矛盾中想不通的時候呢?

 

現在我對錢的焦慮減緩了,是因為我變誠實了。我其實根本就不是真的對錢有那麼強烈的追求。之前我只是想用對錢的焦慮來「證明」我很想在金錢上貢獻而已。

 

反面來說,我心中默默地認為靠老公支持家計、而做著想做的事的我,是任性的。因此也用這份焦慮來說服自己「我也沒有真的那麼任性呀!」

 

以上是我自己的心理狀態。這些觀點有很多都不太理想,這些是我的課題,所以不要學我。反而你可以當作反面教材來反思自己的狀況。

 

以為夢想都「應該」很偉大

還有一種「應該」是,夢想或追求都「應該」是很偉大的。很多人說,覺得自己很渺小,生活很平凡,沒有甚麼追求,因此很不喜歡這種不知道自己想追求甚麼、欠缺動力的自己。

 

我認為,的確有的人是真的不滿現況、卻卡在還沒看見真正追求的狀態裡。但我也想到了另一種可能性,就是其實他本身的追求就是平淡的、容易的,但是他以為自己正在等待一個更大的目標,認為有偉大的夢想的人才是勇敢的、出色的、值得肯定的。所以,他不容許也不承認自己本身的追求就是足夠的。

 

我相信追求不因為大小而有分好壞。有的人想平淡地追求跟家人簡單地過生活,或是每天簡單地上班工作、下班後做喜歡的事就好。如果這就是他們的追求,又有何不可?沒有非要胸懷大志才證明自己是個偉大的人呀。

 

如果這些人容許自己看見他要的真的很簡單,快樂就馬上降臨了。

欺騙自己「我沒有想要這個」

說到這個,也有一種人是相反的:明明就想要追求更大的事,卻騙自己「我這樣就好」「這就是我想要的」。人對追求不誠實,除了因為剛才說的那些「應該不應該」的框架之外,還因為我們想逃避看見某部份的自己。

 

我們可能害怕看見了想追求的事物後,發現我們的能力與追求之間的落差。為了不用承認自己做不到那些事,我們直接說「我從一開始就不想要」,那就不用自卑、不用努力、不用挫折了。

 

但是這會讓我們付出很大代價。有沒有可能當我們真正面對這份追求,不逃避它,我們就能好好地把所有資源攤開來盤點,發現原來自己可能做得到?或有沒有可能,仔細地列出那些可能出現的挑戰,才發現現實根本沒有我們單單在焦慮的黑房間裡想得那麼難應付呢?再取我的朋友的一句話鼓勵你:「應付黑暗中的小強比光明中的小強還可怕。所以,開燈吧!」

 

換個方向說,如果你開燈後發現現實真如你想的那麼困難、甚至更難,那也很好呀!至少你可以有意識地選擇放棄,覺得不甘心就繼續想辦法。這樣比一開始就先說不要,以後才來發現騙了自己還要好。至少,這是你真心自主選擇的。

 

還在責怪自己拖延、缺乏行動力?也許先搞清楚重點…

很多人會批判自己拖延、或是有目標卻缺乏行動力。有沒有可能問題不在於行動力,而是那個追求本身就不是出於自主呢?

 

抱著假的追求、逼自己去實現,腦袋卻拖不動內心,只能在原地空轉,認真想想你會發現其實代價真的很大。

 

第一是你會浪費時間和資源在錯的地方上。

 

第二是你會誤以為自己真的就是個懶散拖延的人,在自我批判中愈陷愈深,殊不知你只是沒有對準真正屬於你的追求而已。而這種內耗,長遠只會讓你愈來愈沒有面對追求和行動的勇氣。

 

這樣是不是很可惜呢?

 

重點整理

一)思考一下,你是真的還沒找到追求呢?還是,你只是下意識地把它埋起來了,或是把它否認掉了?

二)你的內在追求本身並不決定你是個怎樣的人,你的人生抉擇才決定你是個怎樣的人。

三)不用怕看見你真實的追求,你永遠可以選擇加入你對現實和責任的考慮,創造出既負責任又能追求所愛的選項。前提是,你要先看見了,才會有選擇。

 

追求和目標是一個定向,而不是定點

最後,關於追求和目標,我想分享一個我認為很重要的觀點。追求和目標是一個需要持續調整的定向,而不是一個定點。

 

不管是環境還是你自己,都是流動的。你會因為環境的改變、你自己人生的歷練累積等等,有了新的發現和最符合當下的需求。

 

例如阿俊也許走著走著真的發現自己不適合當編劇,而他能誠實地接受這個發現,他就有了重新選擇的自由,不用再執著地走下去。也有可能以後某一天,他又發現自己累積到了適合的特質,又想要再往那走也說不定。總之,每個當下都保持高度的自我覺察力和彈性、對自己誠實,就能過得有動力又自由。

 

如果你想更了解我如何以情緒機制解釋改變過程和行動力,或是有一些正在考慮的改變想好好釐清的話,記得去報名《創造改變的情緒科學》這門免費的線上課。祝你看見和活出你真正想要的人生。

~本週微步調任務~

重新檢視一下你剛才在文章開頭想到想追求的改變,是出自真心,還是被框架所影響了?

分享文章

關於作者 Shaya
從小到大,我都常被身邊的人形容為「想太多、情感太豐富、太認真」。雖然這些情感上的起起落落有時候真的滿累人的,但我卻同時從自己的內在世界發現很多人心有趣又寶貴的東西。
後來經過了心理諮商輔導碩士的進修和服務有身心需要人士的日子,我更深體會到真正領人走向豐盛生命的幾乎都必須從內心出發。
於是,我開始了《Life Storying 微步調生活靈感》的內容分享,希望透過我的掙扎連結於你。
讓我們一起從內心一步一步的累積改變、並從生活中的小處開始實踐成長吧!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每個人存在於人世間,都在寫著屬於他的一個人生故事

每個人的書本厚度不一樣,取決於他的壽數有多少。

身為作者的我們,無法得知我們的故事寫到了幾分之幾。不管我們願意不願意,隨著分秒過去我們的筆都不斷揮舞著、書頁也不斷往後翻著。

關於過去,你或許有些遺憾寫下了某些的決定,寫成了今天的你。你或許相信,你的故事只能以同樣的風格貫徹始終地寫下去。的確,無人能改寫過去。但,你知道嗎?你永遠可以重新定義過去的故事,選擇用新的風格創造新的情節。

關於未來,你或許曾夢想一個美好的畫面可以發生。然而你知道,要寫出改變總是比重覆寫著那些老掉牙情節要用力得多,於是默默地用著慣用的字眼、寫下了一樣的每一天。但,你知道嗎?改變或許真的沒有那麼難。你永遠可以從此刻開始,只要專注地決定並寫好當下的那一個字,就能一字一句地漸漸累積成新的情節。

在這裡,我們將一起探索把故事寫得更美的方法。

在你Life Storying的過程裡,願我的分享能予你一些寫作靈感,以微步調活出新情節。

by Shaya
A Life Story Writer (just like you)
想做甚麼呢?
喜歡聲音
喜歡文字
分享網站
追蹤專頁 緊貼所有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