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自我覺察] 懂生活不在於高尚品味,而是懂得每個當下給自己最需要的。成為自己的生活家吧!

目錄

想聽這篇的聲音版嗎?快來這裡聽Podcast!

Ep. 57

[國語版]
[廣東話版]

說起懂生活的人,你會想起甚麼畫面呢?會不會是你在廣告裡看到的那種,在一間裝潢時尚有落地窗的大房子裡、穿著名牌時裝、手上晃著一杯紅酒的人?

 

你有沒有想過,你對懂生活的定義,是誰告訴你的呢?還是是你自己定義出來的呢?

 

生活品味常常被連繫到一些高價、奢華的形象。彷彿是沒有足夠的錢,你就無法成為一個懂生活的人,或無法成就你心目中想要的生活。

 

金錢是懂生活的必備條件嗎?

很多人說想要財富自由,目標就是希望可以不被金錢條件限制生活的選擇。

 

財富自由,為了實現理想生活而努力,我覺得是一個很了不起的目標,我覺得很棒呀!但我看到很多人很可惜的是,他們只是緊緊盯著財富自由的終點一直衝衝衝,卻忘了把自己眼前每一天的生活過好。

 

難道還沒達到財富自由,還沒有完全不受限制的選擇,每天的生活就沒有快樂嗎?

 

達到財富自由了,你又需要多大的房子、多貴的車子、多少件衣服,你才覺得夠好了呢?又或是當你想要甚麼都負擔得起的時候,你真的知道自己適合甚麼、喜歡甚麼嗎?

 

有沒有這個可能,是當你不再有限制,你卻因為不了解自己的需要,而感到迷茫無法作出選擇,仍然無法滿足快樂?

 

我相信,懂生活不是有錢人才有的資格。有錢的人也不一定懂得生活。不管你的經濟條件如何,你想成為懂生活的人,你就必須要了解自己,知道自己每個當下最需要的是甚麼。

 

好的生活,不是過得有多奢華,而是有多適合你。

如果你明明就不喜歡紅酒的味道,就沒必要為了裝樣子而硬要天天喝、假裝自己很愛喝。如果你不是真的懂酒,你開一瓶幾十萬的紅酒,只是顯示你很有錢,卻不代表你有品味。

 

你有沒有看過有些人,全身都是最貴的名牌單品,全身上下加起來價值千萬,你卻覺得不怎麼好看?因為沒有時尚的內涵,堆砌出來的只會是土豪的形象,並不會搭配得好看。

 

更何況穿名牌可能還讓你有很大壓力,要顧著會不會髒或勾到,很不自在。有深度的人穿上最樸素最自在的衣著,就能散發光芒,生活起來也能自如許多。

不要為了向他人證明自己而活,要為你喜歡而活

如果你的生活只是在向他人證明自己,卻不是自己真正喜歡的,想想真的很傻。

 

其他人稱讚你的可能只是幾秒的事,就算對方認同你又怎樣,之後他又回去過他的生活,根本就沒那麼在意你。但你付上的代價,卻是大部份時間都在過不是自己所愛的生活。

 

以上可能聽起來有點酸葡萄。是不是因為Shaya沒錢,見不得有錢人好,所以才說這些話呢?

 

這裡也想分享一下,我其實非常非常鼓勵大家,在你堅持自己的選擇、覺得他人的選擇不同於你的同時,的確也需要誠實地問問自己:「別人的選擇,我是真的不想要嗎?還是我想要卻得不到,才騙自己呢?」

 

真正認識自己的需要,除了不要盲目地選擇他人叫你選的之外,另一面來說也需要誠實面對自己是否想得到一些還沒有的東西。看到別人有而自己還沒有的,的確不宜直接抨擊對方和否定自己的欲望,否則你仍然是離了解自己的需要愈來愈遠。

 

所以,我不是說有錢不對,或用貴的好的東西就不對。而是不講那個東西的價格和他人的認同,單講那個東西的本質,你是不是真的喜歡它或需要它?

 

很多真正的富者,他們的生活都是樸素的,而不總是我們在電影裡看到揮金如土的那種形象。他們會在重要的場合穿上一身稱頭的行頸、或在很精緻的米其林餐廳招待貴賓,這些都是建立人脈需要的準備。但平常時候,沒有必要天天往身上貼金或吃大餐。

 

你可以很喜歡名錶它帶給你的功能、穿搭效果、機械原理、作為社交需要的行頭等等的,所以你選擇它。但不是因為其他人會覺得它很好,你為了面子,明明不喜歡或對你來說不值得花這個錢,你還是硬買硬戴。也不是因為廣告告訴你哪個東西是品味象徵,所以你覺得戴了它就代表你的身價也跟著增長。

 

我們必須認清一個事實。廠商是要賺錢的,所以一件成本只要幾千元的東西,他們願意花一大筆廣告預算去打造產品代表尊榮的形象,然後用幾萬或幾十萬的價格賣給你。你有沒有發現你花的錢原來大部份都是這個產品的行銷費用?

 

我們人就真的是很容易被洗腦的,以為自己需要的就是別人告訴你需要的。這其實並不止限於消費選擇方面。

 

你是你,不要盲目活成模版人生

很多人說你要認真讀書考好成績,才是好孩子。很多人說應該找一份穩定的工作。很多人都說三十歲要結婚生小孩。很多人說四十歲了,你要是沒有某個成就水平就是沒用。或是你知道很多人心目中的好父母、好兒女、好伴侶、好市民是甚麼形象,所以你就問都不問就活成那個標準模版,但你確定那個模版真的符合你的原廠設定嗎?

 

如果你的本質跟那個模版90%相似,也許你會活得滿自在的。但如果你的本質跟模版只有20%相似呢?那你要活成模版的樣子,就要把80%的自己割掉。你能想像這是多可怕的一件事嗎?

 

你等於在否定自己本身的價值。你的本質也許本身沒有所謂好或不好,只是跟模版很不一樣而已,你卻跟著其他人一起批判自己不好,這不是很可惜嗎?

 

如果你能認識自己的本質,找到你版本的選擇,其實並不只是在幫助你自己活得更自由,也是在貢獻這個世界喔!

 

世界也許就是缺了你提供的創意。大部份人都以為答案只有一套的時候,是因為你勇敢地活出了你的樣子,從此世界多了一種顏色和可能性,讓大家看見「喔!原來還可以這樣子呀!」

 

我相信人有責任去遵守一定的社會標準,但社會標準也有分真的為社群好的、有道理的,還是只是一種不合時宜、失去彈性的綑綁。基本道德原則要守,但其他的不妨可以多問一句「一定要這樣才是對的嗎?」

 

講到這裡我簡單小結一下,再往下討論。不管是你的日常生活風格、人生計劃、不同角色的期望等等,都值得我們多花點心思去分辨哪些是來自於他人的、哪些是你自己真正認同的。

 

要掌握自己真正適合的是甚麼,的確需要非常多的刻意練習。而我認為這些練習需要從聆聽你身心的聲音開始。

除了靠意識生活,也需要聽聽你的身心

我們的教育跟社會其實訓練我們習慣依靠意識作決定。做事要事先設定框架跟計劃,然後照著去做。決定事情之前做足資料搜集,把優劣對比列出來,然後憑最客觀的條件做選擇。從最具體的建築原理,到抽象的人類心理,全部都可以用實驗結果去解釋。任何事情,我們都想眼見為憑,講求證據。

 

以上這一切一切,都是人類文明進步的結果,是好事,也對我們的生活有所幫助。但是過猶不及。我們現在太依賴這些意識的東西,卻忘了其實人心的構成,是小小部份的意識加大大部份的潛意識。

 

有很多的能力和智慧其實是在我們的潛意識裡的,不一定所有東西都應該或適合靠腦袋來解決。

 

依靠腦袋的話,你看到的就會是大家說的「應該」和「標準」,而不是你自己的生命實際適合如何運作。或是你會迷信「科學實驗結果」,實驗說有80%的人適合某一種生活方式,就覺得自己應該跟隨這個方式,但你有沒有可能是那20%的例外?

 

「跟別人說的準沒錯」這是一種非常方便且懶惰的生活方式,沒有不可以,它是一種選擇。

 

但我想在這裡跟你推薦另外一種,就是過上真正適合自己的生活,當你自己的生活家。因為我相信,世界不需要七十億複製貼上的人類,而是需要七十億個各具特色、可以互相啟發與合作的生命。

 

那到底怎樣才是我說的懂生活,懂得選擇當下最適合自己的,或換個說法是—聆聽自己的身心來做決定?

 

我來跟你分享一下我一些的生活例子。

 

在生活細節中照顧自己

我老公其實滿常覺得我有種奇怪的能力。像一般人有特定的口味喜好,假設一個人喜歡喝珍珠奶茶好了,那在選飲料的時候通常都毫不猶豫地習慣性地點珍珠奶茶。

 

但我則是看起來每天的飲食喜好都很不一樣。其實是因為,雖然我也有一些特別愛吃的食物,但我在選食物的時候,都會「感應」得到我當天適合吃甚麼。其實是因為我已經很懂得覺察我當下的身體跟情緒狀態最需要哪些食物,也很習慣觀察吃甚麼東西對我的影響是甚麼。

 

像是我就算再喜歡喝珍奶,但我感受到當天的胃比較疲勞,珍珠太難消化了,我就不會點珍奶。感覺到腸胃負擔比較大、或精神比較緊張要減少刺激,我很自然的會選擇一些比較清淡的食物。

 

整個過程已經自然到我不用刻意分析,看著餐廳選擇或菜單,我的直覺就會幫我選對的食物。但其實我也是經過了很多練習才把它練成自然反應的。

 

這種直覺,除了可以套用在日常細節裡如何好好照顧自己外,也可以用在設計出真正適合自己的生活形態。

 

設計適合你的理想生活

以我經營自媒體為例,很多的前輩們都強調要提前排程一個月、或甚至三個月的內容。我也有嘗試過先發想一堆主題,想辦法提早寫作產出。

 

但是實驗過後,我的結論是這個方式非常不適合我。因為我在做的主題是跟生活感受有關的,寫不寫得出來、或能跟聽眾讀者有多少共鳴,真的非常取決於我寫作當下有沒有切身細緻的體會。並不像是其他硬知識一樣,隨時寫都能從腦袋中翻出同一套邏輯來產出。

 

加上我的動力很多是來自於跟聽眾讀者有很貼近狀態的交流。我當週感受到的就會是當週的內容,而聽眾讀者跟我交流的也自然會是圍繞那個主題,所以我們的交流就會是很即時跟很在狀態裡面的。

 

這樣的方式每週都要追產出,或是遇到當週太忙、狀態不好就需要停更,也沒法像其他創作者一樣有整體佈局的主題或行銷規劃。在其他創作者看來是很不聰明的做法,但目前的我還是選擇了這種非常吃靈感的產出方式。

 

但也因為這樣,我每天都浸泡在探測和孕育靈感的生活狀態裡,我知道我好好生活,就是在為聽眾讀者好。

 

而在產出的同時,我也會照顧到自己的需要,而不是逼自己按表操課。像是如果你有聽上星期天的來電顯示Shaya的那集Podcast,你會知道我那時候的情緒狀態比較疲乏。

 

於是我為了顧及自己的心理負擔,本來想寫的關於自殺或憂鬱的主題就先擱置了,改成寫你現在聽到的這篇比較輕鬆的主題。

 

以上是我當自己的生活家的一些體現。你一定不會跟我一樣。所以我希望你可以開始去找到你版本的生活方式。我的生活不是你的答案,但我可以跟你分享,你可以怎樣開始培養生活家的主要素質—自我覺察

 

用這三招,培養生活家的主要素質—自我覺察

這裡是指,漸漸練習出一種時刻都聆聽你身心需要的習慣和能力。一開始會覺得很笨拙、很不習慣,但給你一點盼望的鼓勵,真的你練久了就會變成一種本能。帶著這份盼望去練習吧!

 

方法一)經常連結你的身體感受

平常隨時都可以把注意力轉回你的身體上,感覺自己不同地方有哪些感受。這樣的練習不止會讓你對身體更敏銳,因為情緒也都會在身體反映出來,所以你對情緒的覺察也會跟著提高。

 

那怎麼做呢?你可以在不同時候做個很快的身體掃瞄,從頭到腳很快地感應一次哪些地方最有感覺,就停留在那裡感受一下下。久了你會知道你的身心對不同人事物會有哪些反應,也會愈來愈了解自己。

 

例如,每次吃完食物就掃瞄,你會知道哪些食物是讓你舒服的、哪些是負擔。每次覺得開心舒服就掃瞄,理解是甚麼讓你的身心覺得被照顧。每次有負面情緒的時候就掃瞄,感受那些不舒服會如何展現,你也會更能與需要陪伴的自己同在。每次身體不舒服的時候就掃瞄,你就可以更精確地知道哪裡出狀況,需要你如何照顧它。

 

方法二)做你自己的生活實驗

結合剛才講的覺察身心,你可以做不同的實驗,去發現當你做A,你的身心反應B會發生甚麼事。漸漸摸索出你適合的生活方式。

 

比如說,當你覺得傷心,你是適合跟朋友聊天呢,還是獨處呢?如果你適合獨處,那你是寫日記還是去運動對你更有幫助呢?這些都是可以去實驗的。

 

等你的覺察力提升到一定程度,你甚至可以做更細緻的實驗。也許你會發現,就算同樣是感到傷心,你當下需要的也可能不同,有時候是要跟人聊天,有時候可能是需要做運動紓壓。

 

或是今天的你已經跟三個月前的你不一樣了,你是否時刻帶有開放的好奇心去了解自己呢?到底你怎樣的身心狀態要如何精確地照顧,其實是有很多很好玩的事情等你探索的。

 

方法三)在所有肯定的答案後面加個問號

上面講的生活實驗也包含驗證出最適合你的生活方式。你可以去聽聽看其他人的經驗,但就算全世界都說A最好,你也要同時保留一個疑問就是「它對我來說也是最好嗎?我可能是例外嗎?」然後透過實驗去證實和摸索出最適合你的。

 

如果他們的智慧對你有幫助,那很好,你就少走了很多冤枉路。但如果不適合你,也可以感謝他們的分享給了你了解自己的入口,或是從他們的分享修正出你客製化的版本。

 

像我的產出方式就是基於自媒體前輩的分享實驗出來的。

 

聆聽身心=憑「我想不想」做決定?

最後想做一點澄清。聆聽你的身心做決定,聽起來雖然像是單純地憑我當下「想不想」做決定。但其實如果你在剛練習覺察、還不夠了解自己內在動力的時候,就這麼直覺式地決定是有點危險的。

 

假設你感覺最近有事沒事就想閱讀,所以你就常常泡在書裡面。有可能你更深層的內在動力是,最近出現了壓力源而想要借閱讀去逃避。所以你真正的需要不是泡在書裡,而是好好地處理你的壓力源。

 

你愈是覺察的新手,就愈需要更深層謹慎地觀察你真正的需要。而這些觀察累積起來,將來你的覺察會愈來愈省力和準確。就像是剛開始學琴、學游泳、學打字,一開始都會很刻意和笨拙,連手要怎麼動也要刻意去控制,但慢慢地就會練成本能。

 

《三個月療癒之旅》

如果你想開始練習自我覺察,摸索出屬於你的生活風格,掌握最適合的自我照顧方式,你可以考慮加入《三個月療癒之旅》這個電郵計劃。我會帶你連結自己的身心感受,實驗不同的生活方式。你可以從這裡開始探索和培養自我覺察的能力,成為自己的生活家。你可以點連結了解更多

總結

不管是多少人、或是多少科學證據告訴你應該怎麼活,都記得在後面加個問號,然後在你自己的生活實驗真正適合你的答案。培養自我覺察,加強跟自己身心的連結,你就能長出在每個當下聆聽和滿足自己需要的能力,成為自己的生活家。

 

~本週微步調任務~

選一個你習以為常的生活細節,刻意進行生活實驗,把它調整成最適合你的方式。

It’s your turn!動起來~

分享文章

關於作者 Shaya
從小到大,我都常被身邊的人形容為「想太多、情感太豐富、太認真」。雖然這些情感上的起起落落有時候真的滿累人的,但我卻同時從自己的內在世界發現很多人心有趣又寶貴的東西。
後來經過了心理諮商輔導碩士的進修和服務有身心需要人士的日子,我更深體會到真正領人走向豐盛生命的幾乎都必須從內心出發。
於是,我開始了《Life Storying 微步調生活靈感》的內容分享,希望透過我的掙扎連結於你。
讓我們一起從內心一步一步的累積改變、並從生活中的小處開始實踐成長吧!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每個人存在於人世間,都在寫著屬於他的一個人生故事

每個人的書本厚度不一樣,取決於他的壽數有多少。

身為作者的我們,無法得知我們的故事寫到了幾分之幾。不管我們願意不願意,隨著分秒過去我們的筆都不斷揮舞著、書頁也不斷往後翻著。

關於過去,你或許有些遺憾寫下了某些的決定,寫成了今天的你。你或許相信,你的故事只能以同樣的風格貫徹始終地寫下去。的確,無人能改寫過去。但,你知道嗎?你永遠可以重新定義過去的故事,選擇用新的風格創造新的情節。

關於未來,你或許曾夢想一個美好的畫面可以發生。然而你知道,要寫出改變總是比重覆寫著那些老掉牙情節要用力得多,於是默默地用著慣用的字眼、寫下了一樣的每一天。但,你知道嗎?改變或許真的沒有那麼難。你永遠可以從此刻開始,只要專注地決定並寫好當下的那一個字,就能一字一句地漸漸累積成新的情節。

在這裡,我們將一起探索把故事寫得更美的方法。

在你Life Storying的過程裡,願我的分享能予你一些寫作靈感,以微步調活出新情節。

by Shaya
A Life Story Writer (just like you)
想做甚麼呢?
喜歡聲音
喜歡文字
分享網站
追蹤專頁 緊貼所有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