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情迷惘或倦怠?別急著照抄別人的答案!

目錄

想聽這篇的聲音版嗎?快來這裡聽Podcast!

Ep. 136

此為Podcast對談節目的文字整理版。完整內容請收聽Podcast節目。Ep135為主題的上集,Ep136為下集。

 

 

上集《終結熱情焦慮!熱情不能被找到,它本來就存在》我們談到,熱情就像一個內在的「偵測儀」,指引我們靠近有意義的生活。它不是需要苦苦尋找的答案,而是早已存在於我們心中的情緒流動。然而,許多人卻因為找不到熱情而感到迷惘,甚至懷疑自己是不是少了什麼。

 

Kay問我:「熱情是人生不可或缺的必需品嗎?」我覺得,與其說它是一種必需品,不如說它本來就存在於我們每個人裡面。只是,有些人說「我不知道我的熱情在哪」,其實是因為他們還沒學會傾聽內心的聲音。

 

 

上集在此:

終結熱情焦慮!熱情不能被找到,它本來就存在

你找到你的熱情了嗎?還是總覺得人生少了點什麼?別讓熱情焦慮困住你!熱情不是你要苦苦追尋的完美答案,它早已在你心中,靜靜指引你的職場與生活。為什麼找不到熱情會讓人懷疑自己?社會的期待是不是讓熱情變成壓力?探索熱情如何像羅盤,幫你告別迷惘,為人生注入意義。學會傾聽內心,每一步都在靠近更幸福的旅程!

閱讀更多 »

這集,我們繼續和小夥伴Kay一起探討:為什麼我們會對熱情感到迷惘?在平凡的日常或職場中,熱情是怎樣的存在 ?又該如何避免讓熱情變成壓力,甚至走到熱情倦怠?要如何聽懂熱情的引導?讓我們從一個簡單的比喻開始,來看看熱情到底是怎麼一回事。

 

尊重自己版本的熱情

我喜歡把熱情比喻成吃東西時的感覺——當你嚐到一道菜,內心喊出「哇,這個好吃!」的那一刻。熱情就是這種直覺的喜好,它天生就在你裡面,指引你靠近讓你滿足的事物。

 

但問題是,很多人把熱情當成必須追求的「完美大餐」,好像每一頓飯都要驚艷,才算活得有意義。這樣的期待,反而讓我們在吃到普通菜色時感到失望,甚至自我懷疑:「為什麼我吃不出別人說的美味?是不是我的問題?」

 

就像吃飯,你不會因為一道菜不合口味就否定自己的味蕾;但在工作或生活中,我們卻常因為「感覺不到熱情」而批判自己。比如,有人說某份工作很有意義,但你做起來卻覺得空虛,這時你可能會想:「是不是我太膚淺?」其實,答案很簡單:每個人的熱情,就像味蕾一樣,是獨一無二的。你得靠自己的感覺,找到屬於你的「美味」。

 

就像我去了一家大家都說好吃的餐廳,結果覺得不怎麼樣。我不會怪自己的口味有問題,而是會想:好吧,我可能更喜歡別的口味,下次試試別的餐廳。對吧?但很可惜的是,有些人卻可能因為自己的熱情感受與別人不同,而認為自己有問題。

 

職場的迷惘:我只是顆小螺絲,熱情在哪裡?

Kay提到,很多人在職場上覺得自己像顆「小螺絲」,做著可有可無的工作,比如銷售、文員或秘書。每天重複同樣的事,賺的錢好像都在幫老闆,自己的付出卻沒什麼意義。這種空虛感,讓人覺得熱情離自己很遠,甚至開始尋找「人生熱情」來填補。

 

我覺得,這裡有兩個層次可以思考:

第一種情況,是你的工作真的跟你內心的熱情完全無關,就像偵測器完全沒響,怎麼努力也找不到意義。這時候,或許可以考慮換個環境,就像換一道菜,試試別的口味。

 

第二種情況,可能是你被主流文化影響,覺得某些工作「天生沒意義」。但其實,熱情並不取決於工作的光鮮程度,而是一種內在的狀態。即使在平凡的角色裡,你也可以找到熱情的火花。

 

我最近在準備搬家,遇到新家樓下的管理員阿姨,她總是笑臉迎人,會主動問:「東西弄好了嗎?需要幫忙嗎?」她讓每個回家的人都感到溫暖。我猜,她一定很喜歡自己的工作、很有熱情,因為她在這個角色裡找到意義:關心他人、分享快樂。相比之下,有些管理員只是坐在那發呆,像個稻草人。差別在哪?就在於她是否連結得到她工作的意義。

 

Kay分享了一個真實例子:一位在銀行工作的員工,負責幫中小企業申請政府資助基金。表面上看,他的工作像是普通的銷售員,但他在分享時充滿熱情。他說,香港有很多出色的中小企業,卻因為資金不足而關門,他覺得好可惜。他的崗位能幫這些企業解決問題,透過熟悉的流程和企劃書,讓政府看到它們的價值。他覺得,自己在幫這些企業發聲、幫更多人實現夢想,這就是他的熱情。

 

熱情無高低—在平凡中找到意義

這些故事告訴我們,熱情並不專屬於創業、做自媒體或高大上的事業。管理員阿姨也好,銀行員工也好,他們都在平凡的角色裡,找到與內在價值連結的點——關心他人、幫助別人實現夢想。這讓他們的每一天都充滿意義。

 

所以,如果你覺得對熱情迷惘,不一定要急著換工作或追逐新的事物。或許,問題不在於你缺乏熱情的場景,而在於你還沒學會看見當下角色裡的意義。就像吃一道菜,你得細細品嚐,才能發現它獨特的滋味。

不過,如果真的嘗試過了,就真的在這裡感受不到熱情所在,那就對自己誠實!去試試別的吧!熱情是「逼不來」的。它有自己的聲音和選擇,你只能尊重和誠實面對。

Kay:

對,但有時候我們太急著找熱情,逼自己去試創業、自媒體,結果做了很多嘗試,卻還是迷惘。這是為什麼?

 

再迷惘,也別偷懶拿別人的答案當自己的

我覺得,假如讓沒有培養出對自己熱情的敏感度,不懂得使用「熱情偵測器」,那麼有可能你不管是去做多少嘗試,都還是感覺不到。學會聽見內在聲音是很重要的。

 

另外,迷惘的人很容易犯一個錯誤:拿別人的熱情當自己的答案。比如,聽說做義工很有意義、照顧流浪動物很偉大,就直接跳進去,覺得「這應該就是我的熱情」。但這很可能也只是種偷懶的自我欺騙。如果你正好因此而遇到了自己的答案,當然很好!但如果你誠實地發現你真的覺得這對你來說「沒意思」,也沒有問題。

 

也有些人,則是因為迷惘而到處蜻蜓點水。就像Kay說的,如果還沒試清楚就跑掉,那也只是浪費時間。所以,待久一點,並且發現還可以從哪些角度來評估「這裡是否呼應我的熱情」再決定去留,會比較有效。

 

我相信,熱情這件事沒有捷徑。你得靠自己去試、去感受、去修正。真正的探索,是試過後問自己:「我喜歡什麼?不喜歡什麼?這告訴了我什麼?」這樣,你才能慢慢培養出對熱情的敏感度。

 

更重要的是,探索熱情需要一種「好奇的眼光」。如果你一開始就批判:「這工作好無聊」「這環境好廉價」,就像你要求每家餐廳都得高級、乾淨,才肯吃,那你永遠不會愛上香港的茶餐廳——那種踩著人字拖進門、吵鬧卻充滿人情味的地方。我就愛茶餐廳的這種自在,誰能說這就是不夠高尚?

 

熱情倦怠—當熱情變成「工具」

另一個常見的問題是「熱情倦怠」。很多人以為找到夢想工作,每天都會充滿動力,但過了一陣子,卻覺得熱情消失了。為什麼?熱情是會消失的嗎?

 

正如我所說,熱情是一直在每個人心裡的情緒引導,那就不會消失。

 

我覺得,會「感覺」熱情消失,可能是因為我們把熱情當成了一種「工具」,用來逼自己達到某個理想狀態。比如,你告訴自己:「我必須在這份工作裡保持熱情,不然我就不夠好。」熱情從原本自然引導你的力量,變成了被壓榨的資源。

 

更糟的是,有些人會用熱情「道德綁架」自己。比如,你一開始認定某件事是你的熱情,比如創作影片,但後來發現自己的熱情核心其實是愛分享知識,而不是拍影片這個行動方式。你的偵測器已經在說:「在這裡待夠了,試試別的吧!」但你卻執著於「我必須繼續這樣做,因為這是我的熱情」,結果把自己逼進死胡同。

 

我們以為熱情是「某件事」對我們的吸引力,但其實熱情是更核心的渴望。有可能是你的熱情已經不再希望繼續用目前的方式去展現了,覺得該換個方法了。(我還是很喜歡看海,但這片海看夠了,該去找另一片海景了。)

 

熱情不是一團會燒完的火,而是一種永遠存在的機制。它有自己的聲音,會告訴你什麼時候該留下、什麼時候該離開。當你感到倦怠,不是熱情沒了,而是你沒誠實地聽它的聲音,或是你錯把它當成壓榨理想的工具。

 

Kay:

對,就像我以為創作影片是我的熱情,但其實我真正愛的是跟人連結。如果我一直逼自己做影片,可能就錯過了其他方式,比如辦活動、教課。

 

如何使用你的熱情偵測器?

那麼,該怎麼讓熱情真正成為生活的指引?其實很簡單,就像去餐廳吃飯:

  1. 放下預設,感受當下:開放自己,讓自己沉浸在體驗裡,感受你的身體和心情在說什麼。你會不會想多留一會?會不會懷念這一刻?
  2. 借鑒別人的視角:有時候,你的偵測器不夠敏感,可以問問身邊的人怎麼看。比如,我覺得香港茶餐廳服務粗魯,但朋友說:「這不就像鄰居一樣親切?」他們的觀點可能幫你學到新的角度。不是直接採納朋友的觀點,而是豐富你自己看待事物的眼光。
  3. 對自己誠實:如果試過一道菜,真的不喜歡,那就換一道。別逼自己愛上不喜歡的東西。承認「這不是我的熱情」,也是一種勇氣,它會帶你走向下一個旅程。

最重要的是,把人生當成一場旅行。熱情不是你要抵達的終點,而是讓每一步都充滿期待的動力。即使你還在找喜歡的地方,移動、想像、體驗的過程,本身就很有意義。

熱情是你一生伴你冒險的旅伴

我們錄這兩集,是希望大家能重新思考熱情。

 

很多人把熱情誤認為某個特定工作、興趣或成果,結果當自己開始對這些東西疲乏時,就很害怕自己的熱情是不是消失了。

 

熱情,是一種一直吸引你前進的感受,它不是要你綁死在一個目標或形式上,反而會像個藝術家不斷帶你探索不同的創作形式。尊重這樣的流動,是保持熱情長久的關鍵。

 

如果你也正處在熱情迷惘、懷疑自己是不是永遠找不到喜歡的事、或對原本投入的事失去了火花,請問問自己:

  • 我是否總在照抄別人的答案,卻沒聽自己的反應?
  • 我是否未誠實面對熱情正呼喚我「該起步移動」的聲音?
  • 我是否把「熱情」定義得太窄,導致它只要一變形我就以為它消失了?

 

熱情從沒消失,它只是等你用自己的方式去辨認它的聲音。你的熱情很期待帶著你在這個人生的大世界到處去旅行!

 

如果你有什麼關於熱情的想法或故事,歡迎下方留言分享!

分享文章

關於作者 Shaya
從小到大,我都常被身邊的人形容為「想太多、情感太豐富、太認真」。雖然這些情感上的起起落落有時候真的滿累人的,但我卻同時從自己的內在世界發現很多人心有趣又寶貴的東西。
後來經過了心理諮商輔導碩士的進修和服務有身心需要人士的日子,我更深體會到真正領人走向豐盛生命的幾乎都必須從內心出發。
於是,我開始了《Life Storying 微步調生活靈感》的內容分享,希望透過我的掙扎連結於你。
讓我們一起從內心一步一步的累積改變、並從生活中的小處開始實踐成長吧!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每個人存在於人世間,都在寫著屬於他的一個人生故事

每個人的書本厚度不一樣,取決於他的壽數有多少。

身為作者的我們,無法得知我們的故事寫到了幾分之幾。不管我們願意不願意,隨著分秒過去我們的筆都不斷揮舞著、書頁也不斷往後翻著。

關於過去,你或許有些遺憾寫下了某些的決定,寫成了今天的你。你或許相信,你的故事只能以同樣的風格貫徹始終地寫下去。的確,無人能改寫過去。但,你知道嗎?你永遠可以重新定義過去的故事,選擇用新的風格創造新的情節。

關於未來,你或許曾夢想一個美好的畫面可以發生。然而你知道,要寫出改變總是比重覆寫著那些老掉牙情節要用力得多,於是默默地用著慣用的字眼、寫下了一樣的每一天。但,你知道嗎?改變或許真的沒有那麼難。你永遠可以從此刻開始,只要專注地決定並寫好當下的那一個字,就能一字一句地漸漸累積成新的情節。

在這裡,我們將一起探索把故事寫得更美的方法。

在你Life Storying的過程裡,願我的分享能予你一些寫作靈感,以微步調活出新情節。

by Shaya
A Life Story Writer (just like you)
想做甚麼呢?
喜歡聲音
喜歡文字
分享網站
追蹤專頁 緊貼所有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