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情緒翻譯—悲傷II|很難走出傷痛,你可能就卡在這7點

目錄

想聽這篇的聲音版嗎?快來這裡聽Podcast!

Ep. 18

[國語版]
[廣東話版]

今天是情緒翻譯系列悲傷篇的下篇。這個系列是以情緒導向治療法(Emotion-Focued Therapy,EFT) 的心理治療理論作為背景,希望幫助你聽懂情緒在說的話,讓你跟情緒和平共處。

 

還沒看過情緒翻譯系列的導論篇的話,非常鼓勵你先去閱讀,對情緒的本質有了基本理解再看悲傷篇喔!

 

情緒翻譯系列的導論篇⬇️⬇️⬇️

|情緒翻譯|讀懂情緒這門語言。今天起跟情緒和好吧!

你跟你的情緒關係怎麼樣呢?

如果你跟它很有距離,甚至覺得它很麻煩,認為它是你人生中的trouble maker的話…

讓我來為它說點公道話吧!它本身並沒有錯,甚至本來就是為了我們好而生的!

其實只要我們讀得懂情緒這門語言、跟它建立良好的相處,我們的人生會變得完全不一樣!

所以,從今天開始跟它和好,活得更精彩和諧吧~;)

閱讀更多 »

至於悲傷篇上篇則是在這裡~⬇️⬇️⬇️

如果以上兩篇你都看過的話,那我們就開始吧!

 

從悲傷的上篇我們聊到,悲傷是關於失去的,它幫助我們看見自己的失去或是心理需要的饋乏,帶動我們尋找個人安靜的空間或尋求他人的安慰,最終可以接受那些無法挽回的失去,或重新找到方法去滿足心理饋乏。

 

對於情緒的理解,我們一直強調,當情緒已經引導我們達到目的、或是把它想說的話就說完了,它就自然會走。

 

但你可能也發現,世界上確實有很多人(可能也包括你自己)會一直卡在悲傷或傷痛裡走不出來。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

 

今天我就會跟你分享,情緒導向治療法(EFT)是怎麼解釋這些卡關的。我也會帶你去了解各種傷痛卡關的狀況跟原因,將來不管是你或身邊有人踫到這些困局,你也會比較容易意識到跟理解得清楚,希望你可以支援你自己跟身邊的人更快地走出來喔!

 

當一些事情發生,我們被觸動的情緒其實可能是很複雜的。你可能會發現你同時經歷著好幾種感受,又甚至會發現情緒是一層一層像洋蔥一樣堆疊的。

 

在EFT的理解裡,情緒有分成原發情緒(primary emotions)跟次級情緒(secondary emotions) ,也有會分類為適應性(adaptive)和適應不良(maladaptive)的。

 

以悲傷為例,它在不同狀況下都可能是處於不同的分類,並不是悲傷本身就永遠都是原發情緒或適應不良這樣。

 

這也是情緒非常有趣的地方,你每次遇到它都像是偵探踫上全新案件要去抽絲剝繭一樣偵查,才會發現真相。

 

現在還聽不懂那些用詞分類也沒關係,在看完我等下分享的卡關例子,你應該就能掌握更多了。

 

那你可以先記住,我們上篇提到可以發揮良好功能的悲傷就是屬於適應性的健康情緒。

 

說到卡在傷痛裡走不出來,你有聯想到甚麼人的例子呢?又或者你自己有甚麼相關經歷呢?

 

其實有些情緒,我們的確需要花比較長的時間去走過。像是重要的人離開,花上幾個月甚至一年去接受其實也很正常。但有些人可能在經過了五年後還走不出來,其實可能就是卡住了。

在傷痛裡卡關的7個可能原因

在傷心中卡關的人,有的會像是一直浸泡在悲傷裡,也有的是把悲傷隔絕悶起來

先說說泡在悲傷裡的人。

你可能很難理解,為甚麼有人會寧願一直經歷這種那麼痛苦的感受,也不用盡全力想辦法走出來。那是因為,對他們來說,這種痛苦才是一種釋放或安慰,或是他用來逃避更大的痛苦的手段。

 

一)披著悲傷的羞恥感

其中一種是受害者心態的人,常常抱怨自己的生活有多不幸多悲慘,自己有多無能為力。

 

長期這樣生活當然不可能快樂,但你想得到是甚麼讓他持續待在這個位置嗎?

 

其中一個原因是,他可能很缺乏自信心,那些埋怨其實是披著悲傷的羞恥感

 

只要相信自己無能為力、一切都是世界的錯,他就不用去嘗試負起責任跟面對挑戰,也就可以避開任何失敗和自我打撃的可能性

 

對他來說,比起面對他的羞恥感,他更寧願繼續感覺受害。

 

EFT: 悲傷因此表現成了一種無助感,是一種適應不良的次級情緒。

 

二)拒絕接受現實

還有另一種會讓人待在受害者位置的原因,是不想接受現實、拒絕去聆聽傷心的情緒在表達的最核心訊息

 

他可能一直以來對於現實或他人的期望過高。每當他經歷任何不符合期望的事,他都會感覺到最表面那層的悲傷,但卻不願意往更深層地去感受他的失望,也因此沒有辦法從根源接受現實並調整期望

 

EFT: 這個例子,就是悲傷雖然作為原發及適應性的情緒,但卻因為當事人不願意把話聽清楚而繼續卡住。

 

三)「應該傷心」的道德綁架/情緒勒索

另一種泡在傷心裡的原因,是「我應該傷心」的這種念頭

 

你有沒有聽過以下這些話呢?「你媽媽在住院,你為什麼還有心情跟朋友去吃大餐?」「最近你家人去世了,你為甚麼還笑得出來?」

除了這些來自他人的道德綁架,有時候我們自己也可能會有自我懲罰、自我情緒勒索,還有補償心態。剛才那些話你也可能對自己說過。再說,如果你對某人一直以來都感到虧欠內疚,你就有可能會在對方受苦時要自己傷心,用這種痛苦來證明你對對方的重視、補償對方和懲罰自己

 

EFT: 這些由內疚感這種情緒延伸出來的就是不適應性悲傷。而如果你是為了不受其他人批判而悲傷,那就是由羞恥感延伸出來的。這也就是為什麼對情緒不帶批判那麼重要。

 

以上就是會泡在悲傷裡的例子。

 

現在我們來聊會把悲傷隔絕悶住的案例。

你可以想像人的心就像一間房間,房裡如果很潮濕,你卻一直不開窗,房間裡就會一直空氣不流通甚至慢慢發霉,最終就可能引發一些身心疾病。

 

四)麻木自己,拒絕疼痛

有些人單純就是因為不想感受悲傷的痛、也不想聽見悲傷在說的話,所以會用各種方法去逃避。

 

一些較輕微的狀況是特地避開一些相關的地方、人物、物品跟話題,一但腦中浮現相關念頭也要馬上避掉。但你認真想就會發現這種生活真的很累,心裡時刻覺得草木皆兵而且隨時要保持警覺跟防範

 

也因此,有的人甚至開始採用更極端的逃避策略,沈迷遊戲、酗酒、吸毒,就為了讓自己不清醒。

像我之前在當諮商實習生的時候,就有個案主有酗酒問題,每次見他都聞得到他一身酒氣。他很清楚酗酒的代價,他也曾因為酗酒而製造了不少麻煩、上過警察局好幾次了。然而,他實在是無法承受他現實裡的那些失去,所以只能一直把自己灌醉。我記得他跟我說過一句話:「我不想有任何一刻是清醒的。」

 

說到這裡,我們真的要去體諒有些人的經歷就是那麼血淋淋的。如果我們是他,或許也難以承受、也沒有勇氣去說甚麼坦然面對感受。有很多創傷後遺症跟憂鬱症的患者也是如此。

 

如果你身邊有人是類似狀況,痛的程度已經大到無法一個人用健康的方式去面對,那請你建議他去尋求心理諮商師的幫助,讓諮商師陪伴他去看那些一個人沒有勇氣也不懂得如何去看的。當把創傷的脈絡跟所有情緒的連結一點一點地釐清之後,他就不會再被困在裡面,被這個惡夢糾纏了。

 

EFT: 這類的個案相當複雜,需要按照個別狀況作理解,但這些都是明顯出現了適應不良的情緒。

剛才提過,覺得「應該悲傷」的人會泡在悲傷裡,那現在來說一些覺得「不應該悲傷」的人會經歷甚麼吧!

 

五)傷心=很沒用?那把傷心埋起來好了

有些人可能因為家庭教育或社會期待,而相信悲傷等於軟弱、等於很沒用、等於會造成別人的麻煩,所以不准許自己表現、承認甚至感受悲傷。

 

最後除了因為傷心一直被壓抑而可能累積成身心危機以外,他還可能因為每當悲傷再閃出來時又反覆批評自己「這樣很沒用」而衍生出另一層羞恥感

 

EFT: 這就是在本來原發跟適應性的悲傷情緒上又再加了一層次級和適應不良的情緒羞恥感。

 

六)外剛內柔的刺蝟

剛剛說的那種是自爆型的,把自己悶到爆炸。也有一些人為了拒絕傷心感受而把氣爆到別人身上的。

華人社會有很多父親的形象都是這樣,覺得身為男人不應該軟弱、要維護一家之主的尊嚴。於是,當太太或孩子因為一些事情而傷了自己的心時,他不但沒有如實地表達自己的感情需求,反而還用一種爆怒跟攻擊的姿態去指責。最後,明明心裡想修補關係,最後卻事與願違地讓裂縫更深

 

EFT: 這就是在原發傷心上發展出次級不適應性的憤怒的例子。

 

七)擔心被情緒控制,所以乾脆不看不聽好了

剛才分享了六種在悲傷裡卡關的狀況。再追加一種讓我們在傷心裡卡關的謬誤,就是我們覺得接觸到情緒就等於會被情緒控制,擔心會因此做錯一些事情。

 

其實,我們可以試著把自我跟情緒分開一點點,我們接觸和觀察情緒,並不代表它可以替我做任何言行上的決定。

 

他有點像一個在給我們諫言的朋友,用盡方法去告訴我們一些事情,他說的話對我們有影響力,但我們始終才是人生的主人

 

你可以再體會一下這是甚麼意思。

 

走出傷痛的唯一出口,就是穿越傷痛

其實人類逃避情緒甚至與情緒為敵的方法真的層出不窮,而且在現實裡可能比我描述的心理狀態還有複雜很多。

希望你聽過這些之後至少會多一點概念跟覺察力吧!

你會發現,要走出傷痛、脫離卡關,其實還是不外乎我上次提到如何陪伴傷心的自己的那幾點。

對感受不批判、不逃離、不解決,跟它好好溝通。


如果一個人無法面對如此赤裸的感受,找朋友,甚至有需要就找專業人士來陪你一起去看

別讓一個本來很小的問題後來愈滾愈大了!

"The Only Way Out Is Through. "

心理諮商和精神科醫師的支援

在這裡也想跟你分享,心理諮商其實不是有病或有問題的人才適合去進行的。它有點像是中醫的概念。

 

有不舒服的地方,中醫師會幫你紓緩症狀。還有幫你看看整套系統有哪裡需要調整,長期來說可以幫你調理體質

 

所以,如果你想讓你的心態、情感跟思考模式更適合自己也更健康,那真的非常推薦你可以考慮去做心理諮商喔!

 

如果你覺得自己有程度比較嚴重的情緒困擾,日常生活嚴重被影響的話,請你也盡快去找比較像西醫概念的精神科醫生幫你做比較緊急的癥狀處理。

 

~本週微步調任務~

檢視一下自己有沒有這篇提到的任何一種在悲傷中卡關狀況呢?如果有的話,請用上篇提到的方式溫柔地陪伴自己,或者找朋友陪你去接觸自己的感受。

It’s your turn!動起來~

分享文章

關於作者 Shaya
從小到大,我都常被身邊的人形容為「想太多、情感太豐富、太認真」。雖然這些情感上的起起落落有時候真的滿累人的,但我卻同時從自己的內在世界發現很多人心有趣又寶貴的東西。
後來經過了心理諮商輔導碩士的進修和服務有身心需要人士的日子,我更深體會到真正領人走向豐盛生命的幾乎都必須從內心出發。
於是,我開始了《Life Storying 微步調生活靈感》的內容分享,希望透過我的掙扎連結於你。
讓我們一起從內心一步一步的累積改變、並從生活中的小處開始實踐成長吧!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每個人存在於人世間,都在寫著屬於他的一個人生故事

每個人的書本厚度不一樣,取決於他的壽數有多少。

身為作者的我們,無法得知我們的故事寫到了幾分之幾。不管我們願意不願意,隨著分秒過去我們的筆都不斷揮舞著、書頁也不斷往後翻著。

關於過去,你或許有些遺憾寫下了某些的決定,寫成了今天的你。你或許相信,你的故事只能以同樣的風格貫徹始終地寫下去。的確,無人能改寫過去。但,你知道嗎?你永遠可以重新定義過去的故事,選擇用新的風格創造新的情節。

關於未來,你或許曾夢想一個美好的畫面可以發生。然而你知道,要寫出改變總是比重覆寫著那些老掉牙情節要用力得多,於是默默地用著慣用的字眼、寫下了一樣的每一天。但,你知道嗎?改變或許真的沒有那麼難。你永遠可以從此刻開始,只要專注地決定並寫好當下的那一個字,就能一字一句地漸漸累積成新的情節。

在這裡,我們將一起探索把故事寫得更美的方法。

在你Life Storying的過程裡,願我的分享能予你一些寫作靈感,以微步調活出新情節。

by Shaya
A Life Story Writer (just like you)
想做甚麼呢?
喜歡聲音
喜歡文字
分享網站
追蹤專頁 緊貼所有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