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2個步驟解析你的自我定義(附免費微練習PDF)

目錄

想聽這篇的聲音版嗎?快來這裡聽Podcast!

Ep. 30

[國語版]
[廣東話版]

假設今天你一個人在外地進行一個人的旅行,偶然間認識了一個跟你一樣是一個人來旅行的新朋友。

 

你跟他現在面對面坐在火車上,在一起搭完這趟二十分鐘的車程後,你們就會分道揚鑣。

 

在這個難得的機會裡,你會怎麼跟他介紹你自己和分享你的故事呢?同時請你想像,當你在說每一句話時,你自己的感受和表情變化。

 

自我介紹與自我定義

自我介紹其實反映了我們定義自己是個怎樣的人,人生中有哪些身份,也包含了我們如何解讀過去的經歷與對未來的想像。

 

你的人生裡有幾千萬件事可以去說,那你為什麼會選擇把這些部份告訴對方?

 

你會說出口的,都是一些你覺得很重要的事、或你認為對方會看為重要的事。所以,有一些或許是你自己引以為傲的或熱愛的,例如你真心喜歡而且做得很好的一門興趣。

 

在剛才的火車上,你或許會想反正對方也不認識你,所以你可以毫無包袱地去說你真正想說的、去說你喜歡的自己。

 

然而,在你平日的生活裡,你的自我介紹在說的,有可能是一些是你知道可以滿足他人期望的,例如一個聽起來很響亮的職稱。

 

只不過,不是每個人都很幸運地打從心底很喜歡自己的這些「成就」。有的人當上醫生,是為了滿足父母或社會期待,在對自己誠實之際卻知道這其實不完全是自己的選擇。那麼,在他們大聲向其他人介紹自己是醫生的同時,心裡可能還多了一陣隱隱的痛。

 

而在你信任的人面前,你可以說出那些不怎麼好聽的、脆弱的個人看法。這些都連結到了你最核心的「我是誰」「我好不好」。

 

仔細去數數,你會發現你在人生中可能同時擔任著幾十個身份。你可曾細細地盤點過,你的每一個身份,當中包含了多少個人選擇和他人的期望嗎?而你自己又有多喜歡身為那個身份的你呢?

 

問你喔,當你在做自我介紹的當下,你感受到自己是在閃閃發亮的、還是黯淡無光、甚至有點遮遮掩掩的呢?

 

這個感受,其實某程度也是一種反射,反射出你有多喜歡這樣生活的自己、這些身份選擇是否真的與你有關、你又覺得自己是否稱職。

 

《解析你的自我定義》微練習

我為你準備了一個叫做《解析你的自我定義》的PDF微練習。你可以現在就填寫以下表單登記下載。

 

你可以把練習打開,配合我我等一下的解釋去理解,然後你可以自己去做這個練習看看。

《解析你的自我定義》
微練習

這個練習會幫助你:

  • 發現你是如何看待自己的
  • 檢視你在人生各方面擔任的身份
  • 了解這些身份與你自我價值的關係
  • 看清這些身份是有多少是來自 你的個人選擇 與 他人期望
  • 未來能更有意識地作出選擇,為自己的身份負責

    • 記得去你的電郵信箱查收你的微練習喔~
    • 隨時可以取消訂閱本網站的電郵發放~

    這個練習會幫助你:

    • 發現你是如何看待自己的
    • 檢視你在人生各方面擔任的身份
    • 了解這些身份與你自我價值的關係
    • 看清這些身份是有多少是來自 你的個人選擇 與 他人期望
    • 未來能更有意識地作出選擇,為自己的身份負責
     

    微練習使用說明

    Step 1

    假設你在進行一個自我介紹,將每一項描述都拆分成填寫到一個「我是…」後面。

     

    並且,你可以在每個客觀身份前面加上形容詞。配上不同的形容詞也條列成新的身份。

    例:身份1「我是一個工程師。」

    身份2「我是一個盡責的工程師。」

    身份3「我是一個缺乏經驗的工程師。」

     

    你可以從你在興趣、目標、家庭、職場、社會角色、國族身份認同等方面羅列。

     

    在不同人面前、在不同場景裡,你會做的自我介紹都會不一樣。所以,你可以從以下不同場景去盡量發想不同的自我描述:

    • 在旅遊時認識到新朋友—無包袱的介紹
    • 在工作場景上認識新的合作夥伴—功能性及專業層面的介紹
    • 向非常信任的朋友分享你對自己的看法—你對自己的認知、家庭背景相關的深入分享
     

    先使用表格填寫完全部的「我是…」,直到想不出來後,再進行下個步驟

     

    Step 2

    停留在每一個「我是…」,解析它背後的成份。

    • 你有多喜歡這個身份?
    • 這個身份是一個原生身份,還是主觀參與?
     

    最基本的家庭角色描述可能是客觀的(如:我是一個女兒),不管是你或任何人都無法為你這個角色作出干預。

    有形容詞的都是有主觀成份的。(如:我是一個孝順的女兒)

    職業也屬於主觀參與(是一種由人導向參與的結果)


      • 若含主觀成份~>成為這個身份,背後出於你個人選擇及他人期望的比例是多少?
     

    (選填)解析後,你有甚麼發現和感想?為此你想用甚麼行動去回應?

    解析的結果沒有所謂好壞,是誠實面對自己的一種方式

    有的人聽到個人選擇跟他人期望的比例這部份,可能很直覺地覺得要追求個人選擇的那一邊。

     

    但我其實覺得這並沒有好壞之分,它只是在幫你誠實地面對,讓一些從來沒有發現自己原來是照著別人期望選擇的人知道有其他選擇。而如果你認為這個符合他人期望的比例和原因是你自己覺得可以接受的,那就已經可以是你個人的自主選擇了。

     

    舉個例,你可能並不喜歡做某件事,但剛好你有這方面的才能而社會上又有急迫需要,即便你不喜歡,你可能還是會選擇滿足社會需求而去做。這種狀況,你的比例填的可能是2:8,但其實深一個層次想,可能完全是你的自主選擇。

     

    另外,我也不認為不喜歡某個身份就一定要做甚麼去改變它。

     

    如果它對你來說是個責任,那繼續擔任這個身份其實也是一種選擇。

     

    我認為,除了直接改變身份本身,我們也可以改變我們自己對那個身份的看法。

     

    這個審視的過程,其實是幫助我們從毫無意識的生活中抽離出來看,然後知道所有身份我們都可以有意識地重新定義(不管是實際的改變還是心態上的改變)。

     

    尤其是一些你常常抱怨的身份,現在當你重新有意識去思考和選擇,其實就變得沒甚麼好抱怨的。

     

    好啦,如果你對這個練習有甚麼不懂或有想分享的,記得找我喔!(電郵:connect@lifestorying.co)

     

    其實這個練習並不容易,像我自己在做的時候,其實心中有好多感受翻滾著。中間有一些滿足感動的感覺,想到某些身份和過去又會有點刺痛。所以,我推薦你留一段時間,在自己一個人安靜的時候做。

    It’s your turn!動起來~

    分享文章

    關於作者 Shaya
    從小到大,我都常被身邊的人形容為「想太多、情感太豐富、太認真」。雖然這些情感上的起起落落有時候真的滿累人的,但我卻同時從自己的內在世界發現很多人心有趣又寶貴的東西。
    後來經過了心理諮商輔導碩士的進修和服務有身心需要人士的日子,我更深體會到真正領人走向豐盛生命的幾乎都必須從內心出發。
    於是,我開始了《Life Storying 微步調生活靈感》的內容分享,希望透過我的掙扎連結於你。
    讓我們一起從內心一步一步的累積改變、並從生活中的小處開始實踐成長吧!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每個人存在於人世間,都在寫著屬於他的一個人生故事

    每個人的書本厚度不一樣,取決於他的壽數有多少。

    身為作者的我們,無法得知我們的故事寫到了幾分之幾。不管我們願意不願意,隨著分秒過去我們的筆都不斷揮舞著、書頁也不斷往後翻著。

    關於過去,你或許有些遺憾寫下了某些的決定,寫成了今天的你。你或許相信,你的故事只能以同樣的風格貫徹始終地寫下去。的確,無人能改寫過去。但,你知道嗎?你永遠可以重新定義過去的故事,選擇用新的風格創造新的情節。

    關於未來,你或許曾夢想一個美好的畫面可以發生。然而你知道,要寫出改變總是比重覆寫著那些老掉牙情節要用力得多,於是默默地用著慣用的字眼、寫下了一樣的每一天。但,你知道嗎?改變或許真的沒有那麼難。你永遠可以從此刻開始,只要專注地決定並寫好當下的那一個字,就能一字一句地漸漸累積成新的情節。

    在這裡,我們將一起探索把故事寫得更美的方法。

    在你Life Storying的過程裡,願我的分享能予你一些寫作靈感,以微步調活出新情節。

    by Shaya
    A Life Story Writer (just like you)
    想做甚麼呢?
    喜歡聲音
    喜歡文字
    分享網站
    追蹤專頁 緊貼所有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