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想聽這篇的聲音版嗎?快來這裡聽Podcast!
Ep. 109 (上) & 110 (下)
《沙丘》的世界觀縝密又浩瀚,你有沒有好奇過作者法蘭克‧赫伯特(Frank Herbert)的腦袋為何能夠想出這樣的傑作?
今天想跟你分享一個有趣的背景:《沙丘》的作者兒子曾經說過,父親法蘭克的沙丘創作是受到榮格極深的影響與啟發的。作者法蘭克對榮格心理學非常著迷。他跟一對心理學家夫婦是非常好的朋友,也常常跟他們交流榮格心理學的理論。
因此,今天我會以電影《沙丘》一二部為主軸,跟你分享我從中看到榮格心理學如何構成了沙丘的世界觀、塑造出裡面的人物成長以及推動關鍵的劇情發展。
!!!以下內容會含有大量爆雷,甚至是要了解劇情才會聽得懂,所以我強烈建議你有先看過《沙丘》電影版一二部,或至少先看過小說版,才適合閱讀這一篇喔!如果,你不介意聽不懂劇情部份,想從中抽取關於榮格心理學的理論部份做了解,也不是不行啦…可能會跟得有點辛苦,就看你能理解多少了。
在進入《沙丘》解析之前,我們必須先了解一下榮格到底是誰。
心理學大師—卡爾榮格
卡爾榮格(Carl Jung)是一位非常著名和經典的心理學大師,是在人類文明發展歷程中,心理學出現時很初代的心理學家,所以他非常具代表性,他開創的學派叫分析心理學。他本身是佛洛伊德的弟子,但後期因為他們學說的觀點上有了分歧,徹底鬧翻然後分道揚鑣了。榮格的理論風格非常獨特,聽起來很有哲學的意味,可能跟你印象中的心理學不太一樣。等一下我會將他的觀點穿插在《沙丘》的故事裡去解釋。
另外,我先聲明,我並沒有看小說版,只有看電影版一二部。所以我的解析也只是就電影版目前為止,以保羅(Paul)為主角的部份去理解。小說中在電影版後面未上演的情節並不在討論範圍內。
不過,可惜法蘭克跟他的兒子似乎沒有非常明白地拆解到底《沙丘》裡的設定是如何跟榮格心理學對話的。所以今天我的分享也只是從我的理解出發而已,並不一定是作者的原意喔!你就當作是一種交流吧!如果你有哪裡認同或有不一樣的想法,也很歡迎你來跟我分享~
在進入解析之前,我想先來賣個關子,等到文章的最後再跟你揭曉:為甚麼《沙丘》的主要場景厄拉科斯星球是設計成一片沙漠呢?原來也跟榮格的創作有關。記得保持好奇,讀到最後喔!
那我們現在準備要開始了!《沙丘》的世界觀跟榮格的理論其實都頗複雜的,所以記得跟緊一點喔!
有人說《沙丘》電影一二部是在上演王子復仇記。同時,我們也可以換個角度看,主角保羅是在踏上成長之路、經歷一場覺醒之旅,而其中一個最具代表性的覺醒時刻,正是保羅喝下了生命之水,然後彷彿開了外掛一樣。雖然看起來很魔幻,畢竟創作中的情節總是會戲劇化一點。但我希望你讀完文章後會相信,保羅的覺醒其實也可以發生在你我的身上。
保羅的覺醒=榮格說的「個體化」
保羅的覺醒並不是在喝藍水那一刻才發生,而是在他過往成長的歷程、經歷人生大小事、與自己的內心交戰的過程,已經在進行與發生,只是喝生命之水的那一刻幾乎可以說是跳躍式的覺醒。如果用榮格的語言說,保羅的成長與覺醒正是一個「個體化過程」(Individuation Process),用白話文來說,就是「自我整合」。
整合甚麼呢?
- 整合意識與潛意識
- 整合內在的陰性與陽性力量
- 整合我們壓抑的、討厭的自我部份
現在還聽不懂也沒關係,因為《沙丘》裡都有這幾個概念的代表標誌,我會一個一個講,你就會聽懂了。你需要先知道的是,你可以當作「生命之水」就是直接打通「個體化」的神藥。
說到「個體化」,我們每一個人都跟保羅一樣,一生就是在走這條自我整合的路。個體化的程度愈高的人,就愈能靈活調動內在不同面向的資源(包括潛意識的幫助),展現出面對人生的從容感與智慧。不管是你的內在戰場或外在環境中的刺激好像都已經威脅不了你。你能夠清楚掌握自己的價值觀、信念和目的。
接下來當我一邊解釋保羅自我整合的不同面向,你也可以一邊想想你自己在那方面的整合狀態都是怎樣呢?
我總共整理出了四個《沙丘》裡蘊含的榮格概念的標誌。
《沙丘》裡蘊含的榮格概念的標誌
第一個標誌:夢與潛意識
保羅的其中一個特殊能力,就是能夠「夢」到未來可能發生的事,有人說那是「預知夢」。保羅的「夢」是《沙丘》中非常核心的標誌。
《沙丘》電影第一部最開頭的黑底白字寫著”Dreams are messages from the deep”「夢,是來自深處的訊息」。榮格提出,夢是我們的意識與潛意識交流的方式。
保羅常常夢到未來,我認為其實那並不是真正的「預知夢」。原因是你會發現並不是每一次保羅夢到的畫面都會一模一樣地發生。我更傾向認為那些夢是他潛意識的智慧計算和整合後給他的「訊息」,給予他一些提醒與警告。
例如:
- 第一部時,保羅跟媽媽在撲翼機上被捲入沙塵暴時,保羅的靈機一動讓他關掉了撲翼機、放掉控制,最後安全降落
- 第二部時,保羅有預感哈肯能人會炸掉他們重要的地方。本來他預感是原子彈庫被炸,所以他夢到的是荃妮的臉因幅射而融化。但當他聽到爆炸聲後去確認荃妮的臉沒變,第一時間就知道被炸的是弗瑞曼人的地穴。
- 保羅一直拒絕前往南方,是因為他的潛意識一直透過惡夢警告他成為所謂「救世主」後可能會引發的嚴重後果,告訴他這個選擇「不對勁」的地方。
就像我們有時候也會感應到一些不對勁、對某些事的預感等等,你的腦袋是無法解釋的,那很可能就是你的潛意識在發出訊息。雖然你知道它們未必真的發生,但裡面的確是有一些值得參考的智慧。
順帶一提,保羅常常是在吸到或吃到香料後看到夢的。其實香料就是一種迷幻劑,讓人進入一種被催眠的狀態,使人接通潛意識。我自己就是催眠治療師,我認為《沙丘》用香料來象徵這種催眠與潛意識溝通的狀態,真的是太絕妙了。
關於保羅「預知夢」的部份,聽到這裡你可能還沒懂「整合」在哪裡,對不對?不用急,因為好戲在後頭,後面還會講到。你先記得潛意識承載著非常浩瀚的智慧與資源就好了。
接下來就要講到關鍵的生命之水了。後面講的三個標誌,都跟保羅喝下生命之水的關鍵覺醒有關。
第二個標誌:集體潛意識
榮格提出了「集體潛意識」的概念,超越「個體潛意識」,那是人類祖先世世代代傳承下來的文明智慧,而且甚至是跨種族全人類共通的。「集體潛意識」常常會以宗教、神話、文化的方式呈現與流傳。就像是自古不同文化都有創造主、救世主、水是代表女性、火是代表男性等等的共通概念,是文化間未有交流之前卻彷彿有共識的相似之處。這聽起來很神秘,我們很難用一般認知去解釋,所以「集體潛意識」的確算是個解釋的說法。
《沙丘》裡弗瑞曼人(Fremen)的穴地中有個被奉為神聖、抱極高敬意的水池,裡面就是匯集了他們所有先人死後的靈魂與精神,這其實也具體象徵了集體潛意識。生命之水更是如此,喝下生命之水後就會「下載」了所有先祖的記憶與智慧,就是一種與集體潛意識的整合。
這也是為甚麼在保羅喝藍水之前,他雖然會有「預知夢」卻不能完全看透過去與未來。在喝藍水後,他獲得了過去所有的記憶,也獲得了所有先祖可以運算未來的智慧、能夠看到所有未來的可能性,成為了一個可以看到所有過去與未來的存在。
備註一下,保羅依然不是看見未來必然發生的事件版本,而是可以預算出無限個未來可能性,然後在此刻決定他的行動。
一個人的智慧很有限,但如果能整合歷世歷代的智慧,真的就會變得無比強大。
第三個標誌:陰性與陽性內在力量
榮格認為不管我們生下來是男性或女性,其實同時都擁有所謂男性或女性的特質,陰陽性是非常重要的內在力量。極端地只擁有一邊的力量,其實活得並不完整。一個完整、個體化的生命,是可以陰陽整合與平衡,陰陽力量和資源都能被應用與調度的。
我先講一下榮格描述的陰性和陽性力量分別有哪些特質,你可以同時想一下你分別想起了沙丘的哪些陣營可以做為這些力量的代表象徵。
正面的陽性能量:象徵理性思考、計畫行動、目標、權威
負面的陽性能量:象徵欺瞞、偷竊、暴躁易怒、固執無彈性
正面的陰性能量:象徵愛、給予支持、滋養、家庭運作、成長能量
負面的陰性能量:象徵情緒化、控制、限制(代表形象之一是女巫)
(以上知識參考Podcast[心理小學堂#59]內容:https://www.koob.com.tw/video/FE9f21b7e22e74857c4a)
我看見了在《沙丘》中,殘暴及侵略性強的哈肯能家族(Harkonnen)是負面陽性力量的呈現,而以孕育計劃及滲透各家族來支配的貝尼潔瑟睿德姐妹(Bene Gesserit)會則是負面陰性力量的呈現(同時也有女巫的形象)。亞崔迪家族(Atreides)其實相對的是把陰陽能量整合得相對理想的,既有仁愛忠誠的特質,又能運用理性謀略來實現目標。
又來到生命之水的環節了。還記得嗎?按弗瑞曼人的傳統來說,男性喝下藍水的結局必然是死亡,所以其他人都對保羅喝下藍水的決定很驚訝、議論紛紛。他的確在喝下後有暫時進入了一個「死亡狀態」。記得他是怎麼醒的嗎?是由女主角荃妮(Chani)的眼淚把保羅救醒的。這其實代表了荃妮的陰性在那一刻幫助保羅做了陰陽整合。
保羅的覺醒不但是下載了集體潛意識,還完成了陰性陽性力量的整合,也解釋了為甚麼過往的聖母只看得見女性方的先祖記憶,保羅卻連男女兩方的先祖記憶都看見了。
保羅在這當中還有另一個重大發現,就是原來他身上也流著世仇哈肯能家族的血統。這就接到了我們要聊的第四個標誌。
第四個標誌:陰影
這在榮格心理學裡意味著甚麼?榮格認為人會把自己不被容許的渴望和本質壓抑到潛意識裡,但這些被我們認定為「負面」的自我部份並不會消失,而會成為「陰影」,就像是月亮沒被照亮的那一面。當我們看見這些我們不容許的、討厭的部份展現在他人身上的時候,我們會特別厭惡或看不順眼。那不是因為我們沒有這些部份,反而是因為我們抗拒自己擁有這些特質才特別厭惡。
但當我們整合了陰影,承認及接納這些面向的自己,就能同時將我們的人格整合得更完整,也能自由地運用那些在陰影中的資源。
我還記得當我看到保羅得知自己有哈肯能血統的那一幕時,我的第一個反應是「咦~噁心!」。我那一刻想像,我一定會很討厭自己身上有我憎恨的人的任何東西的感覺。
但保羅後來在宣戰反攻的時候,有一句對白(我已經記得不是很準確了)大概意思是「我就來用哈肯能的做法。」他依然恨哈肯能家族、也不認同哈肯能的殘暴自私,但他接納了自己內在哈肯能的陰影,也才能取哈肯能進取的態度為他的資源,幫助他完成了復仇大計。
這裡也提醒我們一件很重要的事,整合陰影並不代表我們一定要認同所討厭的價值觀、做出我們也不認同的選擇。而是打開眼光去中性地看見,所有特質都有其價值及可運用的資源,而在你裡面本來就擁有這樣的資源,只差你是否看見並拿出來為你所用。而怎麼用,始終取決於你的價值觀,一把刀可以救人也可以殺人。
理性的人,與其一直看不順眼而攻擊感性的人有多情緒化,不如接納自己也有感性的一面,並開始運用感性的力量與他人連結。反之感性的人也可以多去擁抱和運用理性的力量去解決問題,少去批判理性人的冷漠。
以上我把四個榮格在《沙丘》裡的標誌都說完了!
這裡想問你一個問題。你有沒有想過,為什麼明明喝下藍水的人如果撐不過就會死掉,藍水卻被稱為「生命之水」呢?
帶來死亡的「生命之水」
這裡象徵了「個體化」的過程本來就是異常痛苦的。喝藍水後要轉化毒素才能活下去,就是指在個體化過程中我們必須面對各種內在掙扎,將所有抵抗轉為接納,才能浴火重生、死而復生。而主角保羅作為男性,明知道自己極大可能會在喝藍水後死掉,卻還是這麼做了。你可以說他有可能透過潛意識「預知」他會活得下來的可能性,但別忘了,他知道他的「預知夢」都不是必然發生的。
所以我認為這反映了他一股置之死地而後生的勇氣。而「個體化」本身就是需要股起極大勇氣的過程。而一生追求個體化,把自我活得愈來愈完整,或許本身就是活著、生命的意義吧?
總結
你會發現保羅的覺醒本身就是「個體化」的過程,他整合了:
- 他的意識+個體潛意識+集體潛意識
- 陰陽性能量
- 陰影
成為了一個能看穿過去與未來、自如地運用自己內在所有資源的狀態。
在喝下生命之水後的他,展現出智慧、淡定、勇氣、對自己所有言行的自覺、對自己要執行的計劃不再猶豫,給了我們一個個體化完全的示範。他活得非凡,非凡到引人崇拜。
我們不一定想獲得崇拜,但大概都會想活得更自由。我們能不能相信,當我們也一步步踏上個體化之路,也可以期待漸漸活出愈來愈完整的自己、愈來非凡與自由的人生呢?
榮格的《沙漠》
最後,我想來揭曉為甚麼《沙丘》這部作品會選擇以沙漠這個場域來展現。榮格在他一本叫《紅書》的私人日記中記載了他的自我探索歷程、他自己的個體化實驗的經歷,其中一篇就叫做《沙漠》。我抽取其中幾句,你可以感受一下:
「我的靈魂帶我到這沙漠,我這個自我的沙漠。我沒想過我的靈魂是個沙漠,一個干燥炎熱、塵埃滾滾又無處喝水的沙漠。旅程拖著緩慢的步伐,目標又遙不可及,但憑希望越過炎熱的黃沙。這詩歌多可怕呀!…我慢慢走著這條路,而我不知道這旅程要維持多久。」
對保羅、對大師榮格來說,這條尋找自我的路就是那麼地艱難、漫長、孤獨、可怕、甚至絕望。所以如果你在找尋自我的過程中感到脆弱,我希望你記得這是非常正常的,再偉大的人都一樣這樣掙扎著。
讀到這裡,你希望自己接納與整合哪些特質,讓人生活得更完整與自由呢?
如果你覺得這樣思考非常抽象,我想給你一個小小作弊的方法。
MBTI性格測驗其實也是以榮格心理學為基礎發展出來的。如果你並不了解自己,不知道要走向個體化需要往哪些方向努力,你可以先測出自己MBTI的結果,然後你類型的四個字母的相反面就是你可以追求整合的方向。
例如,我的類型是INFJ,我可以去刻意發展的就是E、S、T、P這四方面的功能。要記得,我們不是要摒棄自己本身的特質,而是繼續善用自己的優勢,也去看見相反特質也有它的價值與功用,相信自己也可以慢慢熟練這些不擅長的功能。
~本週微步調任務~
想一個你討厭的人,列出你討厭他的特質有哪些,然後將這些特質改寫成比較中性或正面的描述。這些很可能就是你的陰影,想想你可以在你討厭的人身上學到甚麼吧!
It’s your turn!動起來~
- 留言:想想你可以在你討厭的人身上學到甚麼?
- 延伸文章閱讀:這裡閱讀《走進潛意識—與自己和解及療癒傷痛的路》
- 最後,你的鼓勵非常重要。你可以點擊下方按鈕贊助我,能讓我的創作變成實際回饋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