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升級自我疼惜後,卻失去了動力?所有在練習愛自己的人都必須知道!*Self-compassion*自我慈悲

目錄

想聽這篇的聲音版嗎?快來這裡聽Podcast!

Ep. 114

邀請你回顧一下,在學習愛自己的路上,你一路走來有了哪些成長?而此時此刻,你又面對著哪些困惑?

 

學習自我疼惜是一條非常漫長的路,而且走到不同階段又會有不同的風景、不同的收穫,也有不同的迷茫會出現。今天我來跟你分享在這條路上走下去,你可能會遇到怎樣的難關,又可以用甚麼思考框架幫自己覺察與突破。

 

自我疼惜(Self-compassion)一直是我內容非常專注的課題。漸漸地我發現我因此聚集來的Writer似乎都是為自我批判所苦、很希望能學會對自己更溫柔的。也因為做內容一段時間了,有些跟隨比較久的Writer也告訴我,他們的確開始能夠比較容易做到放過自己、欣賞自己、看見並接納自己的脆弱。每個人的進程不一樣,有些還在努力地鬆動自我批判的態度,有些則已經發展出了一定程度的溫柔、容許,卻又開始遇上了另一些困惑。

 

今天我想跟你聊的,就是當我們在培養自我疼惜的路上已經學會對自己足夠溫柔了,可能又會變成有哪些迷惑的地方。讓已經遇到類似心境的你知道自己不孤單,也讓將來可能會走到這個階段的Writer有所準備。

 

話說,覺得值得做這一篇的題目,是因為前陣子有位療心室(本人提供的線上一對一對話服務)的來訪者分享到她的疑惑。她說:「自從長出自我疼惜後,我現在已經不再會逼著自己瘋狂工作和做到完美了,也不再忽略自己身體和心累的感覺。不過,我現在踫到了另一個困惑,就是以前我總是靠批判來督促自己做事,現在沒了這個推動力,有時候感覺自己好像變得太懶太軟爛,很難把自己扶起來好好工作。問題是出在哪裡呢?接下來我該怎麼辦?」

 

聽到她這番話,我馬上聯想到我去年也曾經有好幾個月深陷這樣的疑惑。以前,當我被自我批判逼得要死的時候,當然是一心想著學習放過自己。卻沒想到當我做到的時候,我又進入了另一場迷路:

沒了慣用的推動力,我要如何引領自己行動和進步?無限量的體諒溫柔,就叫做「自我疼惜」嗎?

 

我經過了一段日子的日夜思索、處處尋求答案,我終於找到了如何解釋這個狀態,以及下一步發展的目標的答案。我解答了剛才的問題:「無限量的體諒溫柔,並不是『完整的自我疼惜』。」

 

曾經我跟你一樣,看著不同的書籍、網路文章、影片,想找到「愛自己」的關鍵。當然,我還研究透徹到寫出了一堆這樣的內容分享給你。也許是世界上對自己殘忍冷血的人太多?好多正在流傳的說法都是著重在對自己溫柔,卻似乎比較少人談到當自我批判消失之段,那股取代「自我批判」的動力和方向應該如何重新長出來。

 

因為我走過了這段,所以我很想把我找到的那一塊拼圖也分享給你。

 

每一個人的課題不一樣,會踏上探索自我疼惜之路的人,通常起點都是缺乏信心、習慣小看自己價值、逼迫自己討好他人及世界、常在內心傷害自己。如果你的起點不是這裡,也許今天討論的階段和路徑就不適用於你了。

 

如果你正是在這條路上的人,那不如就聽聽我認為這樣的人通常會走過怎樣的路徑吧!

自我疼惜之路的5階段

一)內化無意識的逼迫

起點是無意識及慣性的自我逼迫,原因可能是,家庭或文化的生長環境使我們從嚴厲的大人那裡內化了逼迫自己的態度。一開始,我們作為小孩只是一張白紙,不知道自己該如何生活。而大人們開始告訴你要完成哪些任務、要符合哪些形象才能好好生存。而不達標的時候,有些大人可能會選擇了以比較粗暴的方式對待我們作為「後果」。

 

為了減少因為不達標而承受後果,大人的要求和聲音就直接內化到我們心裡,我們也從被外在監督改為由內在監督。只要我們自己先把事情都做好,就不會被責怪啦!這是我們小時候長出來的生存策略。

 

然而,這樣的自我監督及批判是未經琢磨的、是不成熟的,未經篩選就已經從外在權威吸到心裡,因此那些標準往往可能過於嚴厲、僵化、也不符合你這個獨立個體版本的人生。

 

二)終於意識到自我批判的傷害

這把不適用於你的批判聲音一直在和真實的你拉扯踫撞,也累積出愈來愈大的壓力。本來你還意識不到這樣活著有甚麼問題,因為你就像魚從小就活在水裡,以為大海就是整個世界,不覺得有甚麼不對勁,甚至沒想過有其他選擇。

 

直到某個時期,你發現了壓挎你的竟不是環境,而是你心中一直折磨你的聲音,此時你開始尋求轉化這個聲音的可能。這就是你探索愛自己和自我疼惜的開始。也許,你就是在這個階段遇到了我的內容。

 

三)轉化批判,長出溫柔的力量

如果你成長得順利,你能夠將舊有的批判聲音拆解,去除不適用於你的部份,去蕪存菁,再加入了你自己想融合進去的溫柔態度,成為一股不再粗暴地壓迫你、像溫柔的母親一樣能夠包容你和擁抱你的力量。

 

你發現,你不再要求自己事事滿分,也不再在休息時罪惡感爆發,就算有時候做不好、你還是能夠喜歡這樣的自己。這是不是你現在正慢慢體會的感覺?

 

四)疑惑的動力空窗期

下一階段,當你的溫暖聲音已經成為新常態,你覺得每天日子過得更自在了、你會在日常中照顧自己的脆弱或疲憊了。卻也同時,你明顯看見自己放寬了對工作成果的要求、也減少了勉強工作的時間。對於需要回應外在世界的要求,你好像少了動力去實現。

你覺得很奇怪。你心裡很確定你前面走的愛自己的路並沒有錯,但為何人生實況卻出現了不協調的感覺?愛自己是對的,但現在這樣又好像不太對。如果這是你的疑惑,我想恭喜你、也給你一點安心:

你沒有走錯路,這正是長出完整的愛自己、自我疼惜的必經之路,這個疑惑時期正在孕育著下一階段的進化,如同你在前幾個階段的開初都曾經歷的迷失。只是,這個階段很少人跟你講,於是你比較可能感覺自己是不是走錯方向了。

 

五)因信任而產生的期望與鼓勵

接下來,我來跟你說說後面後面該往哪裡去。

 

「母性愛」及「父性愛」的驅動力

這裡需要跟你談到「愛」的本質中,其實分為**「母性愛」及「父性愛」,兩者的配合就是健康的愛的關鍵。而「母性愛」及「父性愛」也都各自有其正向和負向的特徵,而正負向會決定它們是在建立還是壓制我們的自我。

 

這裡提一點點榮格心理學的概念。分析心理學的創始人卡爾榮格認為我們每一個人的無意識中,都有一個母親原型和一個父親原型。也就是說,這種對父母親的概念是獨立於你自己外在的原生父母的,是你自己內在本來就有的父母形象代表,一直在無意識中影響著你如何看待自己和外在世界。

 

母性愛及父性愛的正反向特徵

性愛及父性愛的正反向特徵分別是哪些呢?

母性愛的正向特徵是:包容、滋養、孕育和支持

母性愛的負向特徵是:過度保護、溺愛、佔有

父性愛的正向特徵是:信任、期望、鼓勵和指導

父性愛的負向特徵是:過度嚴厲、苛刻、冷漠

 

注意,這套理論並不是在鼓吹對性別的刻板印象說男性就是怎樣、女性就是怎樣。相反的,榮格是在說,我們每個人不管生理或心理性別如何,內在都一樣有這樣兩種性別形象象徵。

 

聽完這些特徵,你是不是已經對於我剛才講的幾個自我疼惜發展階段,有了一套理解方式了?上述是榮格關於父母原型的內容,後面的應用就是我個人的一些聯想和延伸了。在這裡講清楚,讓你知道哪部份是既有的理論,哪些只是我的個人觀點分享。

 

完整自我疼惜與父母性愛的關聯

會踏上自我疼惜之路,是因為我們一開始受到父性愛的負向特徵牽制,於是我們開始尋求正向的母性愛,來中和掉過於壓制我們的自我逼迫和過高的要求,以重新接納我們的脆弱、重新孕育個人價值感、學習被體諒。

 

當你以為長出了這份溫柔就是發展出了大多數人所說的自我疼惜時,這份母性愛的發展其實未成熟,與父性愛之間的協調也還很生疏,於是就時不時會跑出母性愛的負向特徵,出現了過於保護和溺愛的狀況,一直告訴你「不要緊。都可以。多休息。你很棒。不想做也可以不勉強自己。」

 

於是我們雖然很享受這如沐春風的愛意,感覺本來破碎的內在價值被重新拼湊起來,卻被現實世界提醒:我們不能只沈浸在這個虛幻的愛的世界裡。外在現實還是有很多要求是等著我們去回應的,但批判的聲音卻已被抽空了。這時候怎麼辦呢?

 

有些人不知所措之下,就會很自然地想要回去依賴舊有的自我逼迫,至少找回動力去完成工作。然而,明明已經體會到那份自我疼惜了,總覺得走回舊路是不明智的。

 

重置對動力的信念

其實,我們可能只是沒想到,自我要求也不一定要是由強制、懲罰和恐懼所驅動

還有一種愛是這樣的:(請你慢慢閱讀,用你的心去感受這樣的愛給你怎樣的感覺)

「我愛你,我看得見你有非常多的可能性。

我迫不及待想看見你發揮美好的潛能!

你值得更好的生活。我相信你做得到!

就算你有時候會失敗,也沒關係,我相信你有能力從中學習成長,再接再厲實現你的目標!」

 

聽到這樣的一番話,你的感覺又是如何?你現在身體裡發生了哪些反應?你嚮往這樣的愛嗎?

在你過去的經歷中,你有回想到有哪個人給你類似的支持嗎?

 

沒錯,這樣的愛,就是父性愛的正向特徵,一種不批判的支持和期望。我對你有要求,不是因為你不夠好。我對你有期望,是因為我知道你不止於此,我希望你成為更好、享受更好,而且信任你的能力。

 

當你培養出這樣的聲音,你就能找到面對現實和行動的動力,不需要背後永遠有隻惡犬追咬著你,而是你興奮地好奇未來有哪些風景、你自己可以做到哪些事、你可以成為怎樣的人,於是你腳步輕快地往前奔跑著、探索著,快樂又自由。

 

我們可以把父性愛和母性愛的正負向特徵畫成四個象限,以後隨時可以用來觀察你對自己的態度屬於怎樣的屬性,以及時作出覺察和調整。

請你從現在開始,把這個四格象限圖刻在腦海裡,成為你生活中很重要的覺察工具。並不是說你當刻就一定是只呈現在某一格的狀態。

 

像是,以我的理解,自我疼惜的完整版本,就是由母性愛和父性愛的正向特徵所組合平衡的,這個時候你的態度就同時在父母性正向的那兩格亮了燈。

 

而當你注意到自己再次陷入父性愛的負向狀態時那種冷血嚴苛的狀態,就可以由正向母性愛來接住自己。相反的,當我們陷入了負向母性的溺愛狀態而懶散退縮時,就可以用正向父性愛來激勵我們實現更多回應現實的行動。

 

父母性愛的正確使用說明書

但永遠要小心,在解救自己的負向狀態時,千萬不要又用了另一邊的負向狀態來「平衡」,因為會把我們困進一個負向循環裡。小心注意自己是不是在負向的那兩格來回跳動,盡快把自己帶回正向的父母愛那邊。

 

這是因為,雖然負向母性愛可以帶你從負向父性愛的催促中稍作休息,或雖然負向的父性愛可以督促你從太懶散的狀態下好好完成任務,但這些都只是幫你回應了很表面的休息或工作的需求,卻在過程中持續磨損你的自我價值。

 

而在正向的父母愛那裡流動的話,則是進入一種既能回應世界、又能持續孵育自我價值的狀態。爸爸鼓勵你去嘗試,而你透過成果又能更信任自己。當你累了或失敗了,媽媽會安慰你、接納你,讓你在她的避風港中充電療傷,之後再在爸爸的鼓勵下重新開始冒險。

 

我知道有很多人雖然意志上很想轉化自我批判、卻還是很難做到,其實是因為內心始終相信著自己需要那個自我批判才能應付生活中的要求、認定當自己沒了自我批判就會失去動力。但現在我們知道了,還有一種正向父性愛是能夠支持我們的,你也許就能開始化解「你必須自我批判才能生存」的這個謊言,有了走出牢籠的可能性。的確,要長出新的愛和支撐點一點都不容易,過程也很漫長,但希望你至少能在改寫信念後邁出第一步。

 

以上是我在自己的人生療癒歷程中,目前體會到的事。我會說,我偶爾還是會掉回陷阱中,幸好正向媽媽的力量已經比較穩定了,所以比較容易脫離貶抑自己價值的狀況。不過,我的正向父性愛還在一個不太成形、仍然跌跌踫踫的狀態。希望我們都能在培養自我疼惜的路上,愈活愈圓滿。

 

假如有一天,我連正向父性愛也發展得穩定,進入了另一階段而又踫到了新的難題的話,我再來和你分享新的體會吧!

 

~本週微步調任務~

用母性愛父性愛的四格象限,幫自己分析一下你以往對自己的慣性態度是怎樣的。你發現了甚麼?有了這些發現後,你往後想如何幫自己發展出更健康的愛自己?

分享文章

關於作者 Shaya
從小到大,我都常被身邊的人形容為「想太多、情感太豐富、太認真」。雖然這些情感上的起起落落有時候真的滿累人的,但我卻同時從自己的內在世界發現很多人心有趣又寶貴的東西。
後來經過了心理諮商輔導碩士的進修和服務有身心需要人士的日子,我更深體會到真正領人走向豐盛生命的幾乎都必須從內心出發。
於是,我開始了《Life Storying 微步調生活靈感》的內容分享,希望透過我的掙扎連結於你。
讓我們一起從內心一步一步的累積改變、並從生活中的小處開始實踐成長吧!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每個人存在於人世間,都在寫著屬於他的一個人生故事

每個人的書本厚度不一樣,取決於他的壽數有多少。

身為作者的我們,無法得知我們的故事寫到了幾分之幾。不管我們願意不願意,隨著分秒過去我們的筆都不斷揮舞著、書頁也不斷往後翻著。

關於過去,你或許有些遺憾寫下了某些的決定,寫成了今天的你。你或許相信,你的故事只能以同樣的風格貫徹始終地寫下去。的確,無人能改寫過去。但,你知道嗎?你永遠可以重新定義過去的故事,選擇用新的風格創造新的情節。

關於未來,你或許曾夢想一個美好的畫面可以發生。然而你知道,要寫出改變總是比重覆寫著那些老掉牙情節要用力得多,於是默默地用著慣用的字眼、寫下了一樣的每一天。但,你知道嗎?改變或許真的沒有那麼難。你永遠可以從此刻開始,只要專注地決定並寫好當下的那一個字,就能一字一句地漸漸累積成新的情節。

在這裡,我們將一起探索把故事寫得更美的方法。

在你Life Storying的過程裡,願我的分享能予你一些寫作靈感,以微步調活出新情節。

by Shaya
A Life Story Writer (just like you)
想做甚麼呢?
喜歡聲音
喜歡文字
分享網站
追蹤專頁 緊貼所有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