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想聽這篇的聲音版嗎?快來這裡聽Podcast!
Ep. 126
會想要做這兩集來詳細拆解「心理阻力」,原因是我發現人類、你我常常受阻力所困而無法活出想活出的樣子,實在非常可惜。而且,很多我們的自我攻擊與懷疑,都是根源於這些阻力造成的挫敗。
當我們被阻力所勝,我們已經受到了第一重傷害—在生活中錯過實現的機會,也造成了第二重傷害—因未實現而感到的失落與沮喪。已經受了雙重傷害的我們,還要自行追加第三重傷害,自己往自己心上多插一刀—「我真的好沒用。我真不爭氣。我是不可能做到的。」
認清心理阻力的現象,會讓我們明白,會寸步難行不是我們自己的問題。這是普遍的人性,每個人本能中都有抗拒改變的因子—Resistance,每個人也會因著後天經歷而從個人課題長出心理障礙物。你可以說「阻止自己的是我們自己」,但也可以說「阻止我們自己的是人之常情」。
責備自己不會使我們變好或幫助我們克服阻力。認識我們的心理阻力,接納自己就是會因它而軟弱,我們才能毫不畏懼地去把阻力看透,並適時地用正確的方式去應對,支持那個正在面對阻力的自己。也因此有更高的勝率去創造成功的經驗,對自己愈來愈有信心,也更深切地感受到體諒自己、而非鞭撻自己的好處,長遠來說成為一個愈來愈能支持自己成功與幸福的自我。
上一集我們聊了心理阻力的What & Why:甚麼是心理阻力?心理阻力為甚麼會出現?
今天這集我們會聊How,How to應對心理阻力?
在你閱讀的過程,請你持續把我們上集定義Resistance及心理障礙物的兩者差別放在心上,也記得兩者會合稱為「心理阻力」。這樣你在理解內容時,比較能掌握不同部份在對應甚麼概念。假如讀到這裡,你覺得你對這些概念感到模糊,請你務必先回去回顧上集,再回來這裡。
你是否曾感到,內心有股阻力讓你無法實現真正渴望的生活?我將帶你深入探討「心理阻力」,解讀為何我們常在追求幸福與成長的路上被自己牽制,揭示如何分辨並克服這股內在障礙。無論你是渴望突破、追求自我實現,還是試圖釐清內在掙扎,我會帶你找到前進的動力與方向。
心理阻力是超強騙子
在我讀《The War of Art》時,當時最衝擊我的地方是,我真切地感受到心理阻力幻化的面貌是多麼地層出不窮、不擇手段、創意無限。你可以把阻力想成是你心中的魔鬼,他比你還要了解你自己。他對你的慾望、脆弱、個性、罩門、軟肋全都瞭若指掌。甚麼東西最能欺騙你,他就專利用你的那個弱點。
甚至它會利用你以為是積極的東西,例如是上進心、心靈療癒或是愛,來掩蓋你內心真正的追求,以及阻擋你實現最重要的事。心理阻力是極為奸巧的大騙子,騙得不著痕跡。所以面對它,我們必須皮繃緊緊的、不能鬆懈。
為了讓你明白它的威力及欺騙能力有多強大,我想先跟你說說分析心理學創辦人卡爾榮格的一段兒時經歷,記載在他的自傳中。
卡爾榮格的童年心理阻力事件
在小榮格十二歲的那年,他被另一個男生撞到而摔倒,頭部撞到了路邊的大石,幾乎失去了知覺,並且持續暈眩了半個小時。在撞擊的那一刻,一個念頭閃過對他說:「現在你再也不用上學了。」在那之後榮格只能在家休養,每當他必須重返學校或做功課,他就會再次昏厥發作、失去意識。
榮格並沒有假裝生病,那些昏厥反應都是生理上的真實反應。因為這個現象極度影響榮格的正常生活,父母當然非常焦急,請了好多醫生來診治榮格,但都沒有診斷出準確的病因。直到甚麼時候,榮格終於好起來了呢?
就是有天當他聽到爸爸跟朋友聊天,當朋友問爸爸說兒子的狀況怎麼了,爸爸很苦惱地回答:「太糟了…醫生都搞不清楚他患的是怎麼病。要是這孩子不能自己謀生該怎麼辦?」榮格聽到後感到被現實衝突,突然就下定決心要克服昏厥,逼自己打開課本開始讀書,每讀十到十五分鐘都會昏厥一次、幾乎從椅子上摔下來。但當他休息幾分鐘後狀態恢復一點,又會逼自己嘗試讀書。就這樣循環了好多次,他就克服了。此後再上課和讀書都沒有再發作。
後來榮格他說:「我回憶起這一切是怎麼發生的,清楚地看到這整個不光彩的局面是我本人一手安排的。」
當我們的心決定逃避一些事,連我們的身體也會配合我們製造藉口、演這場戲。當我們的心仍未決定面對與行動,你再怎麼樣努力克服表癥都是枉然,就像是榮格父母給他看了無數個醫生也不會痊癒。但當我們決定接受現實及負起責任,如同榮格下定決心的那一刻,奇蹟或許不會馬上發生,甚至我們依然需要很費力去克服,但最終才有可能真正改變,把自己製造出來的假性問題消滅。
你現在正在面對的問題,真的是問題本身嗎?還是你其實在逃避甚麼?接下來請停留兩分鐘時間,誠實聽聽心裡的答案。
。。。
請你帶著你想到的答案,接著讀下去。
在此我必須先釐清一件非常重要的事。這兩集雖然聊心理阻力出現於有更重要的事要做時,而我們卻迴避它的矛盾現象。但並不是所有心理抗拒的反應都是出於「重要的事」。
哪些時候會感覺你的心在大力地踩剎車?
心理抗拒反應的觸發點
這些觸發點可能有兩種含意:
一)迴避重要價值的「心理阻力」
這是我們本來在講的那種,迴避重要價值時出現的心理阻力。你心中知道一旦你踏出了創業的那一步,你的生活將會天翻地覆,即使是美好的,但也伴隨了好多風險及未知面向的自己。
二)「意願的警告」:其實不是真的想要?
可能你以為自己想要做某件事,但你其實心裡根本就不想要,於是你的潛意識用盡方法來阻止自己。例如,你很羨慕身邊朋友有自己的事業,於是你想嘗試創業,卻一直糾結著而沒有採取行動。有沒有可能,你只是以為自己想要朋友的精彩生活,但內心其實只想要平穩的日子?
這兩者的差別在於「那是不是你真心想要的」。問你的潛意識,到底他是在警告你要看清楚自己的意願,還是真的因為太在意、太想要、深知那裡有極其寶貴的價值才反而產生了心理阻力?
接下來,當我分別用到「心理阻力」及「意願的警告」,你就會知道我是在分開談這兩者。而「心理抗拒」這個詞則是將兩者合在一起談。
應對心理阻力的How-to—三大步驟
第一步,是如何認出心理抗拒正在發生。
第二步,是如何拆解抗拒感的組成成份—「心理阻力」或「意願的警告」。聽清楚「這份抗拒感在對你說甚麼」。
第三步,是如何克服心理阻力,採取你真心想要的行動。
第一步)How to 認出心理抗拒正在發生
這一步總歸就是要收集數據,你可以透過回想過去抗拒感發生時的情況來分析,以及未來在覺察到抗拒時多花一點心思來分析它在「你」身上,通常是如何發生、何時發生、使你產生怎樣的反應等等。就像是一場實驗這樣紀錄對自己的觀察,你就愈來愈容易在抗拒出現的當下,不再只是身陷在其中的被動角色,而是可以反客為主、成為觀察者、並取回主控權。
那麼你的觀察紀錄上有哪幾個欄位呢?我會逐個項目講。(不是指你真的要拿紙筆出來紀錄。如果你真的想寫下來,那當然非常好。但如果用寫的會反而變成你的壓力,那就不要期望自己做這件事,因為這又會變成你人生中的另一層阻力,以及提高你自我批判的風險。)
欄位一:重覆出現的時機/觸發元素(Trigger)
紀錄你通常在面對哪些人事物時會產生抗拒感。是每次要見某個特定的人之前嗎?是每當你需要做某類型工作的時候嗎?是你想到最近明明有利於你發展的人生大事的時候嗎?(像是要為自己的事業找發展平台、找朋友或諮商師聊你的課題、或甚至是求婚)
這裡先邀請你停下來想想。
經常紀錄下抗拒感的觸發點,會使你更容易正視你的想要和不想要,脫離麻木地一天天過去的生活。總之,人生最浪費的事,就是欺騙自己。
欄位二:心理抗拒的手段
辨識出並且紀錄,在你身上,通常魔鬼會對你撒甚麼謊、你的弱點是甚麼、你常用的藉口是甚麼。
它的創意絕對讓你大開眼界。接著我會盡量把你沒有想過的模式也提出來,讓你可以重新檢視與覺察你可能沒有發現原來一直在干擾你的魔鬼聲音。
心理阻力或意願的警告,都會用盡一切干擾你的行動。其底層動機相反,但使用的招數卻可能很相似。
以下我列出心理阻力可能的呈現模式,是我整合兩本書的內容(《The War of Art》+《你就是困住自己的那座山》)。
我會先從我們比較已知的說起,到後面是我們比較意想不到或難以察覺的陷阱。也可以參考它們會不會適用於意願的警告,但我這裡以心理阻力為主軸。
- 成癮—輕至手機成癮、電視成癮,嚴重至酗酒。但其實成癮並不只是指以上的不良習慣。假如你沈迷於一些相對中性或甚至健康的活動,例如是讀更多的書來拖延自己採取行動,那其實才是更難辨認的心理阻力。因為你會有很好的藉口騙自己在做有益的、成長的事,但就是不去做那件最重要的創造性活動。
- 忙個不停—太忙了,所以沒有時間和心力去處理那件事。或是,太忙了,所以我「被逼」聽不見內心真正的渴望與痛苦,實質上是刻意逃避自己。
- 完美主義/過度準備—一直跟自己說我還需要更多準備,必須變成甚麼樣子才可以開始。於是,只有查了一堆資料、一直添置各種器材、保持健身習慣,五年來做著這些準備,卻從來沒有踏上那夢想中的登山旅程。
- 抱怨—不斷將自己沒有行動的原因,歸咎於是他人、是外在條件不容許自己行動,甚至陷入受害者情結。你卻不見他曾經有多做一小步或多想一個辦法來創造自己行動的條件。有的人則是會說「我當然想呀!是因為誰誰誰抨擊我的夢想。都是他,不讓我做!」但其實,我們作為大人了,真的想要走的話,有誰能綁得住我們嗎?會不會其實我們也正好在借他人的說法,來掩飾自己的不安和退縮呢?會退縮是很正常的人性,心理阻力就是自然現象。但是如果我們拿別人的說法來當擋箭牌,就無法對自己的渴望與恐懼誠實,那我們就會如心理阻力所願、繼續杵在原地。
- 重起爐灶—你可能會發現有些人明明努力了很久,但每當成功前臨門一腳,就會把前面已經堆好的積木一把推倒,重新再開始堆一座新的。這些人深信自己極度努力,絕不怠惰,卻始終達不到目標。其實是因為,他們正在逃避到達目標的時候必須面對的新問題。有些人感情關係一走向穩定就開始退開,甚至無意識地製造衝突,先行把感情切斷,可能是因為怕將安全感託付出去。
- 生理不適(頭痛、疲乏感或重大疾病等等)—從小榮格的故事我們就知道,人類的身體真的會附和內在逃避的呼喚,自行製造出問題來讓我們「做不了」正事。並不是所有病痛都是發自於心理阻力,當然也有單純身體出狀況的時候。只是,我從自己的經驗來說,無法否認的確有些身體狀況是由自己的逃避製造出來的。例如,我在打今天這篇稿的那幾天,就是每天都覺得特別疲乏、精神不集中。我知道那是因為打長文章一直以來對我來說,都是會產生心理阻力的事情。如果有些人為了逃避而跟你說他哪裡不舒服,他不一定是騙你,有可能是身體也騙了他自己。
- 製造其他問題—剛才講的生理不適就是其中一種例子。但其實在心理上和生活上,我們也有可能無意識地製造問題,來分散自己對核心課題/任務的注意力。像是我,就注意到自己的心理阻力常常製造出「我沒能力完成」的假問題,我其實是有能力的,但是用缺乏自信的問題來避開。
- 逃往其他表面課題—內在課題有分比較表層的跟比較核心的。如果我們一直很用力地在某些內在課題上努力,卻始終覺得缺了些甚麼,很有可能就是我們像鴕鳥一樣把頭鑽進表層課題裡,沒有正視核心的課題或追求,而我們可以卻義正嚴辭的說「我已經很努力了!」。
以上是一些心理阻力欺騙你的手段。但要知道,這些並不包括所有可能的方式。原因是心理阻力是極度個人化與客製化的。或許他在你身上用的方法,複雜及高明到以上的種類皆無法涵括。那就要靠你自己去發現了。
但如果硬要拆解這些招數,它來來去去其實就三大招:
一是)突顯行動本身的不適感及難度
二是)製造新的不適感來增加你的行動成本
三是)借用其他東西來使你分心
欄位三:心理抗拒對你的影響
紀錄阻力對你實際行動的影響,例如「讓我忽略掉他人的邀請」、「拖延了某項計畫」、「轉向比較簡單的任務」等等。
紀錄阻力在你腦中跟你說話的聲音,可能是說「呀不如先再玩十分鐘」、「不是我不想,是真的太難了」、「他們都不支持我」等等。
紀錄阻力在你身體跟情緒上引發的反應。你會感覺能量比較低嗎?還是心情焦燥而心跳加速?多觀察幾次,你會發現你的反應萬變不離其中。
不管是你的行動、你的念頭或身心反應,你都會愈來愈及時覺察出「呀!又是它!是心理阻力這個小淘氣~」,然後可以進入下一個How-to—拆解抗拒感的組成成份。
第二步)How to 拆解抗拒感的組成成份
任何抗拒行動的現象,並不是憑空出現來傷害我們的。它其實為我們帶來極為重要的內在訊息。如果我們妄想直接壓制它,也只是另類的逃避,而它又會在未來一再以更強硬的力道反噬我們。
心理抗拒可能是反映真實的抗拒,也可能相反的是在包裹住真正渴望實現的價值。來到這一步,我們必須更仔細地拆解成份,其中可能包含以下四種:
[直覺性的危機偵測+說著「不想要」的內在指標+純粹Resistance反應+源於課題的心理障礙物]
前兩項是意願的警告,後兩項是實現價值的心理阻力。
這四項是可以同時存在的,並不是一定只有符合同一方向的力會同時出現。拆解的方法,就是把現在阻礙你前行的那團渾沌,實際拆成這四個成份分別佔的百分比。
現在來逐個成份介紹吧!
1)直覺性的危機偵測
直覺很多時候會保護我們。例如明明最近認識的這個曖昧對象似乎一切條件都好、個性也很和善,但你不知道為何就是覺得不想輕易答應跟他交往。可能是你的直覺偵測到了,他可能是個恐怖情人。所以心理抗拒,有可能是危機警告。
2)說著「不想要」的內在指標
這是剛才提到的,其實你內心誠實的聲音是「不想要」,但認知卻以為自己應該要去做那件事。這也會產生一種衝突感。
這兩項都是真正想帶你遠離的聲音,本質是「避開」。這裡小提醒,心理阻力其實也非常擅長扮演這兩項的型態來騙我們。
「雖然我想跟伴侶重新商量家事分工,但我覺得他會討厭我,開始討厭回家,我們的關係會愈來愈差。」這類災難化的念頭就很大機會是心理阻力演的,而不是真實的危機偵測。
心理阻力也會演出假的「不想要」。例如當你想去開發新事業賺錢時,你聽到有個聲音說「還是算了,我才不想變有錢。有錢人都會變壞。」假如那個聲音是會貶低你目標的價值,那就很可能是心理阻力的謊言。
所以我們必須盡量分清楚,這些是真的發自內心的聲音呢,還是其實是「心理阻力」的種類:
3)純粹Resistance反應
+
4)源於課題的心理障礙物
它們的本質是渴望。對你人生價值愈重要的事,它們就有愈強的反作用力。我們上集已經非常詳細聊過了它們的定義,所以不在這裡贅述。
這些四項成份共存並不矛盾,是因為所有決定都一定有其危險或想避開的部份,但也可能同時有你想要的價值。做這個成份分析的目的,就是讓你非常清晰地看透你內在的矛盾,並一項一項去跟自己協商,找出對你最有利的方向。
如何分辨Resistance VS 心理障礙物?
用上集的比喻來說,Resistance就是當你準備要開始往重要的方向移動時,會感覺有個磨擦力自然產生使你行動困難。而你知道那個方向有你覺得重要的東西及你想成為的自己,是對你有吸引力的。
心理障礙物則是,你其實隱約知道某個地方有讓你覺得可怕的、會痛的真相,那裡有你不想踫的傷口。所以你才會在你和那個真相之間,設置障礙物。
區分兩者最簡單的方式,就是問自己,那裡是否A)有你很想要實現的東西?還是那裡有B)你想像中很可怕的東西,但你知道你人生的拯救就藏在那裡?
Resistance是關乎於未來的實現,心理障礙物是關乎於過去的療傷。
現在聊完抗拒感的四個成份,就要來聊分別如何應對它們了。
如果是第1和2項,很簡單,當你看懂它們所警告的危險或「不想要」,其實就任務結束了。你就只是需要把它們納入你的決定考量中,不再欺騙自己做違背真心的事。你也可以結合第3及第4項的訊息來衡量,這東西是不是重要到你就算不想做、就算需要冒風險,你也依然決定去做?
假如「是」,那麼你關注的就會是:如何克服心理阻力呢?(第3和4項)
第三步)How to 克服心理阻力
《你就是困住自己的那座山》—「不要想著衝撞和對抗它,否則只會不斷去衝撞已經撞上的那堵牆,反而強化自我破壞的行為。反而要允許這些情緒在你體內壯大,去感受它想要讓你感受的東西。原因是我們那些感受往往只是身體上的一些緊繃感。而我們愈是逃避感受這些情緒,就愈是會在這些緊繃感旁邊繞來繞去,為它編出一個故事。」
既然不能衝撞和對抗,那我們需要找到更靈巧的方式去應對它們。以下我會分別講Resistance 跟心理障礙物的應對方式。
Resistance應對方式—總綱就是「做!」
《The War of Art》書中沒有提供所謂的技巧,就只是給出了三個字「Do the work」。作者相信,當你進入到創造性的行動,在工作的就不是你本人了,而是有靈感與作品將要透過你而實現。所以你只需要開始行動,靈感及動力就會自然降臨,甚至你會感受到一種「無我」的狀態,彷彿你與創造過程合而為一,創作會自然而然地湧現出來。你有沒有想起相關的經驗呢?
《你就是困住自己的那座山》則是說「使用邏輯和願景來引導自己的生命,想像更美好的生活體驗,就能感受到平靜而受到鼓舞。要知道無論那些行動對我們來說是多麼理當去做,初著手時,我們都不會感受到絲毫的快樂。我們必須克服最初的猶豫,先採取第一步行動,就可以隨之形成動力,創造動機。」
這兩本書的提醒如出一轍,當我們開始做,動力就會降臨。與其說是個技巧,我更認為這是種相信。你先相信價值必定會發生,所以你先做了,然後才可以見證奇蹟。請你緊記這個重點「我們要克服的不是整個辛苦的過程,就只是克服開初的那一下猶豫。」頭過身就過!這樣想會不會覺得簡單了許多?
以下就提供三個小技巧,幫你更容易踏出關鍵的第一步。
踏出關鍵的第一步的3個技巧
- 發展出你的咒語,在克服猶豫時施展魔法。我自己鼓勵自己的方式是告訴自己:「『感覺不想做』不代表『真的不想做』,我決定聽從真心。」
- 「先做多少就好」(寫100字就好;做10分鐘就好)—程度要容易到你幾乎不會猶豫,並且定出這個行動的最最最開端,我稱之為「最小可行動的下一步」,例如:拿出紙筆放在桌上/打開筆電裡的哪個程式。
- 《5秒法則》梅爾‧羅賓斯Mel Robbins作者提出的方法,倒數5秒然後馬上行動。在你採取每一個「下一步」又感受到猶豫時,你都可以這樣倒數5秒做下一個動作。(打開筆電,打開打字頁面。感受到猶豫,倒數5秒,敲出第一個字。打著打著,開始分心,倒數5秒繼續打字直到完成你設定的程度。當你完成了這個小成功,不管你覺得多微不足道,都要感謝和肯定自己真的做到了!)
心理障礙物應對方式
我並沒有覺得人生一定要把所有心理障礙物都移除,也沒有非要醫好所有的傷。就算是身體的病痛,也不一定會全都根治,有時候我們是跟它共存。除非那些傷甚至使你的生活無法正常運作,否則共存也是種選擇。
只是我們就算活得下去,有時候還是會想要好好轉化,也是因為我們明知道自己不改變,其實自己跟身邊的人都在為這些課題重覆受苦。你想要解決痛苦、你想跟你重視的人相處得更幸福、你想要把人生活得更圓滿和精彩,那就好好地去面對和轉化吧!這是我非常鼓勵你做的事。因為只要你成為快樂的人,你也一定會使你身邊的人變得快樂,你的改變的確也是在正向改變著這個世界。
不過,我需要強調一件事:你的動力絕不能是出於討厭自己/為了消滅某部份的自己。你必須是出於我想善待自己/我想過得好。否則,你其實是在餵養更大的傷害與惡意。
當你真的到了下定決心面對人生課題的時候了,又可以怎麼做來幫自己拆掉心理障礙物呢?這個障礙物是你自己放的,也必須由你自己拆除。即使你去見心理諮商,心理師也只是負責幫你看見你自己沒意識到的障礙物、召喚出你的內在動力,讓你能親手拆掉。
內在課題就像是你體內某個器官有病痛,雖然你看不見卻實在地影響你的生活。你不管它,它可能就只是以你現在可忍受的程度下繼續影響你,但也有惡化的風險。你可以諱疾忌醫,也可以如實承認它對你的影響和風險。
如何讓自己鼓起勇氣去做檢查,甚至開刀治療呢?其實面對內在課題也是一樣的道理。兩個路線:
一是:當你夠痛苦,或不得不去處理時,你就得去做了。你都已經昏迷失去意識了,不管你意願如何,你就是會被送院治療。
二是:你決定病向淺中醫,或只是想變得更健康,而需要幫自己下定決心。那你可以進行以下幾個步驟。
下定決心轉化內在課題
- 先好好地感受它此時此刻為你帶來哪些痛苦或代價。
- 再來是看它在過去是如何影響你的生活的,包括使你錯過了甚麼、搞砸了甚麼,這不是為了讓你責備自己,而是為了如實看見它對你人生的影響,記得要對事不對人。
- 接著是去想像,假如你成功轉化,你未來將會有哪些很棒的事情發生。這一步有些人會不敢去期待,怕自己會失望(這也是Resistance的化身)。敢於期待,才能發動引擎。
- 然後,是做好轉化過程必然會遇到困難的心理準備。像你去做任何身體治療,醫生會先解釋治療過程都是不舒服甚至可能很痛苦,但你還是為了未來的人生決心去穿越。心裡的事也一樣,需要這份心理準備及決心。
- 最後,就是一層層進入內在、揭露真相。假如你想靠自己進行,你可以透過閱讀、書寫、跟信任的朋友交談的過程,將愈來愈核心的片段揭示。當然,這非常吃你個人的覺察力、勇氣、心理相關的知識等等。過程中你可能會覺得,一個人太混亂、太害怕、不懂得怎麼做。不管你是想突破自我療癒的瓶頸和盲點,或是已經走到了看見傷口卻不懂轉化的階段,都請你考慮尋求心理諮商的支援。當然,打從一開始就先找心理師陪你出發,也是非常好的選擇。除了能幫你少走冤枉路,也像是當你決心定期運動而參加健身教練課一樣,本身就是非常有效的「第一步」行動、一個下定決心的宣告與承諾,使你啟動並保持動力,減少自己迴避的機會。
過程中任何時候因為太不舒服而想放棄時,再次提醒自己曾經在第4步做好了心理準備。「是的,我早就有心理準備會是辛苦的。」這樣想或許會幫你又再多堅持一點點。
以上是應對Resistance和心理障礙物的方式。
不管是哪種,根據《你就是困住自己的那座山》這本書來說,都是長遠為了擴大舒適圈,提升你人生的幸福上限值。幸福來了,你才有更大的容量接得住。
提醒自己,不管心理阻力把阻擋我們的氣球吹得多大,我們都可以決心突破。
面對新挑戰其實沒怎樣,面對內在脆弱的感受其實沒怎樣,採取行動、忍受一下暫時的不適其實沒怎樣…
但是,當我們真的行動了、面對了、實現了,就有好多不可思議的驚喜發生了!而我們喜歡那樣的自己!
不運用「設定固定目標」的方式來克服阻力
你有注意到嗎?當我們聊到解法,前面只有提到當下可行的行動、或把自己放在能夠行動的環境中,但沒有「設定必須達成的目標」這個解法。
以上都是因「內在吸引」而推動的,我們有打從心裡「想要」實現的東西,動態地聆聽內在的指引前進。若是設定了必須達成的目標,我們很容易就會落入為了做而做,僵化地逼自己往一個可能已不再適用的方向前進。而當我們逼自己完成僵化的目標時,又會再次落入上次所說的困局—外在行動與內在的核心需求不一致。
更災難的是,你會把自己沒有動力完成目標的原因,歸因為「我懶散、我不自律」,殊不知道真相是你的心根本就不想要那個目標。不是你有問題,是思考方法需要重新調整而已。千萬不要無辜地打擊自己,因為你會失去對自己的信任和對改變的希望,這些最必須優先被呵護的種子。
但是那就代表我們不能設定目標嗎?那倒不是。我的意思只是我們永遠要記得,目標只是幫助我們更靠近核心需求的工具,但不能把目標置換成了核心需求的本身。因此目標必須是動態的,永遠要以核心需求為本!沒達成目標時,你要問的第一個問題並不是「我怎麼沒有辦到?」,而是「這個目標此刻還是符合核心需求的嗎?」
終於我們聊完了應對心理阻力的三大步驟了!寫紀錄報告→拆解成份→根據成份採取應對行動。
內耗大師們都有巨大潛能!
洋洋灑灑完成了這兩集,我又何嘗不是跟你一樣一直在跟內在的掙扎戰鬥呢?其實大多數時候,戰場並不在外面,而是在我們自己心裡面。
如果你跟我一樣是內耗大師,我想跟你分享最近在網上看到的一個說法。他說,會內耗的人並不是能量低,反而是能量很高,才能夠內耗到爆炸卻還是好好活著。當我們能把用在內耗的能量轉投放在使美好發生的地方,我們的人生能有多驚人的改變呢?
內耗大師們,要相信我們的潛力無限。內耗不是我們的有限,反而反映了我們巨大的可能性。我很期待見證你透過這兩集內容創造不一樣的人生。記得無論如何都要優先保護好自己的心,長長遠遠地走下去。
~本週微步調任務~
寫出你自己版本的咒語,作為你想克服心理阻力時的提醒。請你在文章底下留言分享你的咒語,成為其他Writer的鼓勵,知道有很多人同樣面對著內在掙扎、並且很努力去克服!我們都不孤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