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深入解析心理阻力—上|你在破壞自己美好人生的可能性?

目錄

想聽這篇的聲音版嗎?快來這裡聽Podcast!

Ep. 125

「大多數人擁有兩種人生。一種是我們正在過的,另一種是潛藏於內心未被實現出來的樣子。阻隔在這兩者之間的,是一股阻抗的力量。」《The War of Art》Steven Pressfield

 

請你花一點時間思考一下,平常當你想行動起來、實現潛能與成長時,會出現哪些內在阻力?

假如有一天,這些阻力都消失了,你會成為甚麼樣子、過上怎樣的人生?

 

假如你相信每一個人生於世上都有獨特的才華能力,也有預設可以活出的最美好的樣子,那麼你可能會跟我一樣,覺得任何人只要是被阻止發揮潛能都是件非常可惜的事情。(而「任何人」包括你自己)

明明可以活成自由飛翔的大鷹,為何卻總是綁手綁腳地活成了鐵籠裡的小鳥?

你是天空中的大鷹還是籠中的小鳥呢?

 

很有可能,其實你早就知道阻止自己翱翔的,正是你自己的自卑與恐懼,偏偏就是突破不了。於是你愈來愈厭惡這樣自己。不過,討厭自己卻沒有使你更自由,也沒能成為你突破障礙的力量。反而,你的內耗愈來愈嚴重,消磨過後,你更不相信自己可以改變了。

 

人生中最可怕的不是改變過程中的掙扎,而是失去了對改變的盼望、而不再掙扎和嘗試了。

 

假如你已經很討厭克服不了阻力的自己,甚至已經漸漸喪失對人生、對自己的期望,希望這集能夠帶你理解這個一直潛藏在你心裡的破壞性力量,並且發展出克服它的方法,重新嘗試發揮潛能、實現美好。

 

這次的主題靈感是來自於我讀的兩本書,整合後我發現了對我有極大啟發的訊息,我也非常想要跟你分享。內容會分為上下兩集。

 

從兩本書談我們破壞自己幸福的現象

《你就是困住自己的那座山》

作者Brianna Wiest 布莉安娜.魏斯特

書中主要探討自我破壞的心理現象,我們為何竟然會親手破壞掉自己的幸福。

 

有人明明想要親密的關係,卻會在關係走向穩定時放棄。有人明明多年來懷抱夢想,卻始終無法採取行動將它實現。有人明明想要經濟豐裕,卻會在積攢財富的過程中厭惡自己。有人明明想離開傷害他的工作環境,卻依然年年月月留在原地、承受精神傷害。

 

這些矛盾和阻礙全都來自內在,外在世界可能從來都不欠我們幸福的機會,是我們自己選擇忽視、選擇錯過、選擇一手打碎。我們以為追逐幸福是人類本能,但別忘了,自我破壞也是本能的一部份。

 

惟有當我們停止阻礙自己,才能接得住世界給我們的無限機會。

 

《The War of Art》

作者Steven Pressfield

(無中譯版)

這本書原本是想寫給任何形態的創作者(例如作家、藝術家、編劇等等),揭示人類本身帶有創作欲望的同時、卻又會阻止自己進行創作的本性,並鼓勵創作者突破阻礙來創造價值。但其實,我認為每一個人(不管你的職業是否創作者)都適用這本書的智慧。

 

我們每一個人來到世上,都因著自己獨特的熱情、能力與個性,帶著專屬於你的創造任務而出生在這裡。活著本身就是個創造性的行為,當你跟朋友創造出一場愉快的對話、當你看著美景而產生敬畏、當你因心繫弱勢群體而分享資源、當你回應你對舞蹈的熱情而開始上舞蹈課,這一切都是創造,你就是創作者。

 

這次主題上下兩集圍繞的關鍵字,是「心理阻力」。

 

「心理阻力」

是當我們想要實現幸福或創造價值時,心裡會產生的相反力量、阻止我們的現象。而心理阻力,會決定我們的幸福上限。如果串連到我們的理念來說,擁有克服心理阻力的能力就是擁有真正快樂的能力之一。就像是發明飛機飛上天就一定要先搞清楚地心引力一樣,我們為了可以真正快樂,也需要搞清楚心理阻力的本質、以及它如何影響我們。這是我希望寫這兩篇文章能為你能夠做到的事。

 

《你就是困住自己的那座山》書中有這段(經過節錄)「多數人只會讓自己感受到一定程度的上限值…幸福上限本質上來說指的就是你能夠心平氣和的情況下,去擁有的『好事』的數量。它是你對於擁有各種正面情緒或經歷各種正面事件的承受度和門檻。一旦上限值被打破,你就會無意識地做出一些行為來妨害好事發生,以便自己回到舒適又熟悉的狀態…這看起來似乎完全違反直覺,但我們並非真的天生就會追求快樂;我們天生就會追求的是舒適,而任何超出舒適範圍的事物,除非我們已經熟悉了,否則都只會讓我們感受到威脅或恐懼。」

 

而透過整理這兩本書的相關內容,我認為心理阻力主要由兩個部份組成。

 

一)人類天性中的「Resistance」

第一個部份是人性中天生的阻抗力,當我們想要創造改變、追求價值時,本能就會產生的一道阻力,促使我們維持原狀。就像是你在桌面上嘗試推動一個靜止的物體時,桌面與物體間會產生磨擦力來阻止物體移動,直到我們給物體的施力克服了磨擦力,物體才能動起來。

 

本能性的阻抗力,在《The War of Art》這本書中,作者稱之為Resistance。接下來我也會用Resistance來稱呼這種本能式的阻力,它就像是物理世界客觀存在的現象一樣,存在於我們的內在世界。

 

二)後天產生的「心理障礙物」

而組成心理阻力的另一個部份,是心理障礙物,是由當事人親手把柵欄放在了自己的面前,在前往自我實現的路上擋住去路。它跟剛才說的Resistance本質不同。

 

Resistance為自然定律、不具針對性,跟你是誰、有怎樣的故事無關。只要你是人類你就會客觀地活在這樣的定律裡。Resistance就如同地心引力的存在,當我們把東西向上拋,地心引力就會把它吸回地面上。而當我們準備回應內心深處的呼喚、實現長遠價值的行動時,Resistance就會發生,把我們吸引停留在原本熟悉的狀態。

 

而心理障礙物則是個人化的、屬於一種自我破壞的模式。它往往起源於當事人生命中的重大經歷,像是受過傷而產生了防衛機制、或吸收到不利於本人的信念,往往跟我們的人生課題直接相關。

先小小總結一下我上面提出的概念。心理阻力出現於我們想要採取行動以實現價值的時候,而其形態有兩種。一是人類天生就抗拒改變的本能(稱之為Resistance),二是由後天經歷發展出來的自我破壞式的心理障礙。

 

當我們明知道自己想要成就一件事情時,內心卻在阻止自己,有可能只是單純受到天性的Resistance影響,也有可能混合了生命課題所設的障礙物。

 

分清楚兩者的區別,以及覺察特定事件中的阻力屬於甚麼類別,是很重要的。原因是,應對兩者的方法並不相同,需要對症下藥。這部份在下集會聊到。

 

想要詳細了解Resistance的話,你可以去讀《The War of Art》。而《你就是困住自己的那座山》這本書,則是有稍為解釋人類追求安逸的天性,但更多重點在於如何化解後天形成的自我破壞行為。

 

一定要克服阻力嗎?先對自己誠實才有答案

想到要「克服阻力」,你是不是想想就累了呢?人一定要克服阻力,追求成長嗎?停留在原地難道不行嗎?

我會說「可以,怎樣都可以」。重點是你要對自己誠實—

人生的最終目標是只是想安逸地過呢?還是你其實想要追求圓滿和發揮、豐富人生體驗?

 

另一個要對自己誠實的點是,你現在所處的安逸真的是你要的安逸嗎?

 

最怕的是有些人表面安逸,但其實卻沒察覺到自己正在違背內心潛藏的理想與渴望。這樣的不對盤是有很大代價的,一方面是在人生走完時可能才頓悟自己一直以來錯過了真正想要的,卻已後悔莫及。另一方面是,那種外在表現與核心需求不一致的狀態,其實每一刻都在產生內耗、在無意識之下折磨著自己,其實並沒有感受到真正的幸福安定。

 

當然,世界上一定也有些人真的非常安於安逸,且感到幸福。這些人的關鍵秘訣是他們真的已經誠實地面對自己的核心需求,認清了並接受了對他來說,安逸是其最終的人生目的。沒有內外落差,就沒有消耗和拉扯,那就是自我的圓滿。而這個境界,是必須穿越對自己誠實,才有可能達到的。

 

還未穿越對自己誠實之前,那些說服自己「我這樣就好」的說法,很大可能並不是你真正的渴求。這也是為什麼有那麼多人明明甚麼都沒做、只是站在原地,也覺得疲憊不堪。因為他們沒發現,自己的力氣全都被吸進內在戰場的黑洞了。

 

我現在想要來幫你重寫對心理阻力的感受。

 

心理阻力是超好用的心靈指南針

心理阻力看似是阻礙,但其實我們可以換個想法,把它連結到積極的價值上。我們可以借助它的屬性,把它當作是指南針,指向成為更完整的自己。

Resistance—指向滿足感

《The War of Art》的作者說,那些會引發Resistance的行動,是由更高層次的自我所召喚的,跟平常為了眼前生活的愉悅舒適的行為非常不一樣。這些行動常常需要付出一定的時間與努力,不一定有短期回報,且會最終使我們成為更完整的自己

 

而Resistance的強度與愛是成正比的,感受到的抗拒愈大代表那件事對你愈重要,而你真的去做時能得到的滿足感也愈深。阻抗力是以恐懼為其燃料。作者說:「當我們對一個召喚愈恐懼,我們就愈可以肯定那就是我們該做的事。」「當你被恐懼所癱瘓,那是個好徵兆。」

 

《你就是困住自己的那座山》裡,作者則是說「達到自己的(幸福)上限值,其實是一個非常好的跡象。這意味著你正在接近並超越生命的全新格局,這件事最為重要,因此你應該要先恭喜自己。解決上限值問題的辦法,就是讓自己慢慢適應新的『常態』。」

 

心理障礙物—指向被遺落的自我

心理障礙物是在擋一些覺得可怕的、會痛的記憶與情緒。但其實那些正正是受傷的你自己的所處之地,等著你去看見他、陪伴他、醫治他、把他從黑暗中重新帶出來。我們可以把防衛機制和逃避的傾向當作GPS,用來定位你遺落的那部份自己。

 

這也是我在做心理輔導時常常善用的特性,我會偵測來談者反覆無意識地繞過甚麼,或是通常講到哪些明明很重要的事卻沒有連結到感受,那些正正是我需要陪來談者積攢勇氣、小心地一步步靠近的自我碎片。而奇蹟也往往在那裡發生,當來談者與那片自我碎片相遇及融合,他也在那一刻成為更完整的自己,走向自由。

 

這一集,我們先解析了心理阻力的本質以及對我們人生的影響,並且看穿了它其實是指向核心意義,也就是掌握了What & Why。下一集,我們會進入到How,如何應對心理阻力,自由地實現核心需求、成為我們真心想成為的樣子。

 

應對心理阻力的方法是甚麼呢?是自律嗎?是設定目標嗎?想知道的話,記得要閱讀下集。

 

心理阻力常常幻化成不同的形態,並且在不同人身上有不同的呈現,因此我們必須要非常警覺它出現的瞬間、掌握它有哪些招數,才能夠有效及時應對,跳脫無意識被它控制的命運。所以,下集我會帶你系統化地分析出心理阻力在你身上獨一無二的呈現模式,讓你開始能夠在日常生活中捕捉和應對它。而我相信,這是你將會是更自由地做自己的開端。

 

~本週微步調任務~

在下集發佈之前,我想先邀請你開始覺察心理阻力在你生活中出現的場景跟時刻,作為閱讀下集前的事前預備。是準備要運動的時候嗎?是準備要跟重要的人溝通真實感受的時候嗎?是準備要去認識新的人的時候嗎?是準備要規劃新嘗試的時候嗎?是準備要面對自己情緒和想法的時候嗎?

 

 

當你已經捕捉到這些瞬間,到你閱讀下集的時候,就能夠帶著實際體驗,更立體地理解應對策略,並且可以馬上應用

深入解析心理阻力—下|三步How-to克服心理阻力

你也感覺到要行動時卻被扯後腿的那股阻力嗎?你不孤單!心理阻力是人類的本性。當我們釐清心理阻力的特性,我們就能更自如地化解束縛,開始自如地採取行動,活出你想要的人生!本文將教你逐步靠近你想實現的價值或克服長年困擾你的內在課題!

分享文章

關於作者 Shaya
從小到大,我都常被身邊的人形容為「想太多、情感太豐富、太認真」。雖然這些情感上的起起落落有時候真的滿累人的,但我卻同時從自己的內在世界發現很多人心有趣又寶貴的東西。
後來經過了心理諮商輔導碩士的進修和服務有身心需要人士的日子,我更深體會到真正領人走向豐盛生命的幾乎都必須從內心出發。
於是,我開始了《Life Storying 微步調生活靈感》的內容分享,希望透過我的掙扎連結於你。
讓我們一起從內心一步一步的累積改變、並從生活中的小處開始實踐成長吧!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每個人存在於人世間,都在寫著屬於他的一個人生故事

每個人的書本厚度不一樣,取決於他的壽數有多少。

身為作者的我們,無法得知我們的故事寫到了幾分之幾。不管我們願意不願意,隨著分秒過去我們的筆都不斷揮舞著、書頁也不斷往後翻著。

關於過去,你或許有些遺憾寫下了某些的決定,寫成了今天的你。你或許相信,你的故事只能以同樣的風格貫徹始終地寫下去。的確,無人能改寫過去。但,你知道嗎?你永遠可以重新定義過去的故事,選擇用新的風格創造新的情節。

關於未來,你或許曾夢想一個美好的畫面可以發生。然而你知道,要寫出改變總是比重覆寫著那些老掉牙情節要用力得多,於是默默地用著慣用的字眼、寫下了一樣的每一天。但,你知道嗎?改變或許真的沒有那麼難。你永遠可以從此刻開始,只要專注地決定並寫好當下的那一個字,就能一字一句地漸漸累積成新的情節。

在這裡,我們將一起探索把故事寫得更美的方法。

在你Life Storying的過程裡,願我的分享能予你一些寫作靈感,以微步調活出新情節。

by Shaya
A Life Story Writer (just like you)
想做甚麼呢?
喜歡聲音
喜歡文字
分享網站
追蹤專頁 緊貼所有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