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談斷捨離(上)—放手,不是浪費,而是圓滿

目錄

想聽這篇的聲音版嗎?快來這裡聽Podcast!

Ep. 93

最近剛過農曆新年~在這裡祝你新年快樂~你有沒有好好放假、好好休息呢?

 

不知道你新年有沒有大掃除的習慣呢?我知道有很多人都會做大掃除,過程中會非常累,但常常做完之後看著變得清爽乾淨的家、又會覺得很有滿足感很舒服。

 

很多時候,真的要到大整理家裡的時候,才會發現家裡東西怎麼這麼多呀?而且還撈出了一堆平常根本用不到、甚至你早就忘掉它存在的物品。其實這類東西,就代表是你本來就不需要的、或你曾經需要卻又不再適合這個人生階段的你。

 

但你想想,這個時候這些多出來的東西,是不是會讓你覺得要額外花心力時間去打理真的很麻煩?相反來說,如果你需要打理的東西很精簡、而且都是對你有意義的,你就會覺得省事又樂意。

 

今天的主題,就會跟這剛才講的這些很有關係。今天我會分享一個改變我人生最多的觀念之一,那就是「斷捨離」。你可能會想,這不就是一種家居整理的概念而已嗎?怎麼可能有到改變生命的程度呢?

 

不不不,我以我親身的經歷跟你分享我有趣的發現。

 

「斷捨離」在人生各方面也有意義

當初我會接觸這個觀念,的確也只是想要改善我生活環境的品質而已。但神奇的事慢慢發生了,我發現在我經歷一次斷捨離的大工程後,原來我在過程中已經檢視了一次自己的需求、喜好、個性、生活的價值排序,也就是說我更了解了自己是個怎樣的人。

 

不止如此,斷捨離的概念也從我跟物品的關係也潛移默化到了人生其他層面,包括人際關係、價值觀的實現、時間管理等等。也就是說,我整個人生形態竟然也在不刻意之下隨之改變。

 

剛才我講到的這些影響,從多年前一直持續到今天。也就證明了,這些改變雖自然卻也非常長遠。

 

也因為它不只是關於物品,所以這集內容不只是適合購物狂、過度消費及囤物狂聽的。如果你發現自己的生活總是安排得很忙亂、常常被外在因素或他人牽著鼻子走、或對自己非常缺乏了解等等,你也都很適合讀這篇文章及了解斷捨離的概念。在你了解斷捨離的概念過程中,記住這也都可以應用在生活非常多方面上。這就要靠你自己去聯想和應用了。

 

當然,任何觀念對不同人的影響力都不一樣。對我來說如此神奇,但對你來說未必如此。所以今天我是以分享的角度跟你聊聊我理解了甚麼,看見了甚麼,還是要請你親自去接觸斷捨離來說對你個人的意義。

 

我先說,我不是斷捨離的專家,我的生活環境跟方式也沒有極簡到像你在雜誌上介紹的樣子。並且,我真的只是看過一本斷捨離相關的書而已。沒錯,只是一本就夠我的生變產生巨大改變。那是哪一本呢?

 

如果你已經關注我的內容很久了,你一定也知道了,那本書就是近藤麻理惠的《怦然心動的人生整理魔法》。

這本書非常好讀。而且如果你跟我當時一樣,跟著這本書去實踐,下定決心做一次空間大整理,讀到哪一章就跟著整理到哪裡的話,你等同於讓你的內心跟生活扎扎實實地經歷一趟改變的旅程。也許你也會跟我一樣,讓改變從此自然發酵。如果你想讀這本書,可以到這裡去了解

 

接下來我分享的內容,並不是圍繞著這本書去聊的。我沒有要說書,而是會分享我讀過這本書,還有聽過末羊子在女力學院的其中一堂課,再加上個人生活實踐融會貫通後的個人見解。

 

首先我想先聊聊「斷捨離」這三個字分別的意義。

 

「斷。捨。離」三個字分別的定義

很多人想斷捨離會想到的就只是捨棄物品、清出空間,但其實這個只是屬於「捨」的部份。如果只是一直丟一直丟,但同時又一直買一直囤,那其實依然無法做到最完整的生活管理。所以就要有「斷」的部份。

 

現在先來說「斷」是甚麼意思。

 

「斷」—戒斷不需要的事物進來

「斷」是指不需要的東西,從一開始就不要讓它進來。要做好這個步驟,就需要修煉出兩件事情。

 

一)對自己精準的了解

我們很多時候想要擁有一些東西,是因為我們覺得它們真的是好東西,所以我們不想錯過。但是我們可能會忽略了,東西不管有多好,只要是不適合自己的,那麼在我們身上就不能發揮出它的價值。

 

例如,對大部份女生來說,高跟鞋真的是非常漂亮跟浪漫,但如果你是個手長腳長的超級大高人,再穿上去就會看起來像竹竿和給人重重的壓迫感,穿上它並不會為人加分。如果是這樣,不如接受高跟鞋就是不適合你的事實。

 

另外,不知道你有沒有買了一大堆課程或書籍呢?它們都很好,都能讓你成為更好的人。不過,你也可以誠實問問自己,你真的有時間去看嗎?或你真的會去看嗎?假如你就真的不會看,不如就認清自己,就算是限時優惠有多吸引也不要浪費錢買心安,也不要購買自己好像很上進的虛榮感。你的上進要靠行動而不是消費來證明。

 

所以記得,單是物品本身很好很有價值,並不足以讓我們購買它。最核心的判斷準則,是它適不適合自己。

 

二)對自己購物動機的覺察

我們會買東西除了會因為我們認為那是好東西之外,還有消費這個動作背後的內在動力。也就是說,你買的不是那個東西本身,而是它帶來的內在效應。

 

我會列出幾種可能的動機。你可以邊讀邊覺察自己有沒有這些傾向,而如果有的話,你也可以更深一層去挖掘來源。

 

1)出於焦慮、為了填充安全感而購買

這樣的人可能有過很匱乏的經歷。可能曾經家裡負債,連普通溫飽都成問題。於是到有消費能力之後,就會覺得要隨時備好需要的甚至是過多的資源,不想再經歷缺乏的感覺了。

 

抱持這種購物動機的人,在考慮購買的時候,心裡出現的聲音會是「萬一有需要用到的話…」只要有一點點萬一,他們就會買下來了、寧濫勿缺。更嚴重一點的,你會發現他似乎備了多少都還是覺得不夠,他以為自己需要的其實遠比他真正需要的多很多。

 

2)是感覺人生太失控了,於是要靠消費來感覺自己有控制感

也許是曾經或是正在經歷一種工作、關係、人生際遇都很失控及難以預料的處境,而失控是一種非常可怕的感受。那麼消費就成了其中一種最直接可以獲得控制感的來源了。只要花錢,我就能買到我想買的東西。在消費當下,失控感能得到暫時的安撫,因此有些人就因此迷上了購物的癮。

 

可惜的事,長遠來說,這種癮不但無法解決失控,還可能將人生引向更大的失控。

 

3)對自我價值的不信任

你會發現有些人買東西,不是因為真的喜歡物品的本身,而是因為別人也有、別人用得比較好,或是當我擁有甚麼的時候才代表我是尊貴的。

 

這類人看似生活得充滿餘裕跟品味,自信的外表下藏的是一顆一直把自己跟別人比較而輸不得的內心。他們很害怕自己錯過了甚麼,就是低人一等、甚至是被拆穿他們其實沒那麼穩定的自我價值。

 

不過,世界上永遠有人擁有比他們更多更好的東西,所以他們也就陷入了一個消費的無底洞。

內在動機還可以有很多種,剛才只是提出我想到比較常見的三種。

 

如果你發現自己有難以克制的購物欲或囤物欲,就可以多問問自己的心是不是有個黑洞沒有好好去正視,反而依賴了物品去重覆短暫地填充呢?

 

關於內在黑洞,如果你心有戚戚焉,我會非常推薦你也去讀這篇文章《脫離匱乏循環—守護你的心,就是守護你的命運》。那一篇的主題就是講到,這些內在黑洞都是一個等待被治癒的傷,而把洞真正補好,能帶你真正脫離不幸、創造新的美好命運。

脫離匱乏循環—守護你的心,就是守護你的命運

你相信命運嗎?有人人生順遂,有人生活得費力且絕望。關鍵真的是在於運氣嗎? 被匱乏感綁架的人生,其實是來自於破了洞的內心、一份未癒的傷。 在把內心的黑洞補好之前,停止瘋狂往外在抓取人事物去填這份空虛。你早就知道是行不通的,不如承認吧! 要脫離匱乏循環,從守護你的心開始,你將從此改變命運。

閱讀更多 »

那關於「斷」的部份說到這裡,我先很快做個小結。

 

在考慮購入或接收新物品的當下,就需要先問自己那件物品是不是真的適合自己,以及覺察自己想購買的動機。觀察購買動機,其實也是你通往自己內心的一個入口。

 

現在來聊「捨」的部份。

 

「捨」—捨棄不再需要、多餘的東西

這個部份是大家最容易理解的,捨棄不再需要、多餘的東西。通常我們會覺得很難捨棄物品,是因為我們對它們有某種執念,而這些執念的本質是甚麼呢?

 

這個部份,我覺得末羊子在課堂上分享的時間線論就是非常實用的理解方式。

 

用時間軸看執念

現在你先想像一條水平的時間軸,上面標記著過去、現在與未來。很難捨棄物品的原因,分別可能是執著於過去、擔憂未來以及逃避現實這三種內在狀態。

 

對過去的執著

近藤麻理惠物品分成了很多類別,再照順序去整理跟取捨。其中紀念品類的,她放在最後最後才整理的類別,是因為她知道這類物品跟我們的回憶以及情感有關,可以說是大魔王等級最難去整理的。

 

當我們看到小時候阿嫲送自己的娃娃、好朋友寫給自己的卡片、你第一次自己去旅行的機票票尾…可能會覺得很捨不得把它們捨棄。

 

這裡我們可以練習調整一個思維,那就是記得記憶本身不會隨著物品的離開而被奪去。那些價值早就內化到我們心裡了,所以不必緊緊依賴物品幫我們承載這些意義。

 

並不是叫你極端到從今天起把所有紀念類物品丟光,畢竟有時候我們還是要靠這些物品作為勾起記憶的入口,有一些真的很想保存的當然還是可以留在身邊。但有了這個概念,你就知道價值是在於你內心的回憶本身,而不是在物品上。那麼你會發現你要留的真的沒有那麼多。

 

而在整理的過程,當你一樣一樣去感受它們與你的連結,你會發現原來有些曾經寫卡片給你的舊同學你早就忘了、不再有悸動了,那就可以跟那件物品跟關係好好地道謝、道別。感謝那位同學曾經用心地對待過你,然後說再見。

 

也有一些對過去的執著,可能是有些東西曾經是我們超級喜歡的,但今天隨著我們的改變、它們不再適合我們了。舉我自己的例子。

 

我曾經是個CD控,我會收集我喜歡的歌手的專輯。明明還是學生的我,當時真的花了好多錢在專輯上,存著存著也擁有了一百多張專輯。當我要實行斷捨離的時候,我一張一張摸在手上,覺得它們都是我們的寶,在我買它們的當下我都是真心喜歡的。但當我誠實地問自己,我知道有一些專輯是我曾經喜歡但現在已經不喜歡的歌手,留在我身邊我也不會再播放。

 

這個時候,我學會了一件非常非常重要的事。正因為我愛惜它們,所以我更希望它們可以去它們能夠發光、開開心心地發揮它們價值的地方。讓它們留在身邊卻被冷落在某個角落,才是對它們的不尊重。

 

於是,我當時做了一件事。我把那些我不會再聽的專輯整理起來,在臉書上把清單發上動態,上面寫著「以下都是我非常非常愛惜的寶貝,只是因為它們已不再適合今天的我了,我希望為它們找到能愛惜它們的新主人。如果你看到喜歡的,請告訴我,我會把它們交到你手上,希望你好好珍惜他們。」

 

我還記得當我把CD交出去時,我的心情就像是把女兒嫁出去一樣,祝福它們在新的關係裡能快樂美滿。

華人溫良恭儉讓的美德觀念,可能讓我們覺得丟棄物品是種浪費和無情。但其實換個浪漫點的角度,我們與物品的關係是不是在此刻已經結束了?或這個物品是不是已圓滿完成了它的任務,可以功成身退了呢?讓它們離開,並不代表我不愛惜它們,相反,這是我愛惜他們的方式。

 

講到這裡,我們就聊完了「捨」的部份裡,關於「過去」的思考。不過呢,在這個非常尷尬的位置,我就發現這篇內容太長了。所以我們分成上下篇,下篇待續。下篇我們會到時間軸的未來的部份再繼續聊下去。

 

下篇會是隔一週再上,所以到時候我會做個前情提要,盡量幫你回想上篇講到哪裡。如果你還是忘了,那就再回來很快地翻一次文章,再繼續讀下篇吧!我可以保證下篇會非常豐富,一定一定要回來把它讀完喔~

 

~本週微步調任務~

在這兩週內,練習在出現購物念頭時,覺察自己購物的動機是不是那件物品真的有需要跟適合自己?背後又有沒有滲雜一些內在黑洞的影響呢?

 

如果你有任何小小的發現,我都很期待你可以跟我分享。

分享文章

關於作者 Shaya
從小到大,我都常被身邊的人形容為「想太多、情感太豐富、太認真」。雖然這些情感上的起起落落有時候真的滿累人的,但我卻同時從自己的內在世界發現很多人心有趣又寶貴的東西。
後來經過了心理諮商輔導碩士的進修和服務有身心需要人士的日子,我更深體會到真正領人走向豐盛生命的幾乎都必須從內心出發。
於是,我開始了《Life Storying 微步調生活靈感》的內容分享,希望透過我的掙扎連結於你。
讓我們一起從內心一步一步的累積改變、並從生活中的小處開始實踐成長吧!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每個人存在於人世間,都在寫著屬於他的一個人生故事

每個人的書本厚度不一樣,取決於他的壽數有多少。

身為作者的我們,無法得知我們的故事寫到了幾分之幾。不管我們願意不願意,隨著分秒過去我們的筆都不斷揮舞著、書頁也不斷往後翻著。

關於過去,你或許有些遺憾寫下了某些的決定,寫成了今天的你。你或許相信,你的故事只能以同樣的風格貫徹始終地寫下去。的確,無人能改寫過去。但,你知道嗎?你永遠可以重新定義過去的故事,選擇用新的風格創造新的情節。

關於未來,你或許曾夢想一個美好的畫面可以發生。然而你知道,要寫出改變總是比重覆寫著那些老掉牙情節要用力得多,於是默默地用著慣用的字眼、寫下了一樣的每一天。但,你知道嗎?改變或許真的沒有那麼難。你永遠可以從此刻開始,只要專注地決定並寫好當下的那一個字,就能一字一句地漸漸累積成新的情節。

在這裡,我們將一起探索把故事寫得更美的方法。

在你Life Storying的過程裡,願我的分享能予你一些寫作靈感,以微步調活出新情節。

by Shaya
A Life Story Writer (just like you)
想做甚麼呢?
喜歡聲音
喜歡文字
分享網站
追蹤專頁 緊貼所有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