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想聽這篇的聲音版嗎?快來這裡聽Podcast!
Ep. 56
今天我們來聊一個很基本,但都不一定都有仔細思考過的概念,就是「自我肯定跟自我膨脹有甚麼差別?」
在進入主題之前,現在先邀請你先花一點時間陪陪自己,聽聽自己的想法。
請你在腦海裡想一個你覺得他充滿自信的人,再想一個你覺得他是自我膨脹的人。你覺得他們一樣嗎?還是不一樣呢?你覺得他們有哪些特質給你這樣的感覺?
從我限動的答案看,有93%投票的讀者認為兩者是不一樣的。如果邀請你跟大家分享你詳細的看法和解讀,你又會怎麼說呢?
自我膨脹是過度自我肯定的結果嗎?
有的人會覺得自我肯定和自我膨脹是因果關係,自我肯定太多會走向自我膨脹。
但我覺得這兩者本身本質是不一樣的,甚至是相反的。
如果你出發點是對的,就不會有所謂自我肯定得太多而造成自我膨脹的結果。
有些人因為擔心自己會變得自大,或因為過於自信而不再有進步的動力,所以不允許自己欣賞自己,也不願意接住或相信別人的稱讚。
我其實並不認同過多自我肯定會造成自大這個看法,不誠實面對自己的本相才是自大的根本成因。
我認為想走在自信的正軌上,最關鍵的是自我接納—確保你對自己的所有好壞都是誠實的。
自我接納才會通往自信
要接受自己的全部面向,是需要很大勇氣的。
你有的你就看見它,你沒有的不要裝做有、或騙自己有。好的壞的都誠實以對,才是真正自信的表現。因為自信的人知道,看見可改善之處,無損我的價值,我不完美但我仍然是完整的。
說到自我肯定跟自我膨脹這個話題,我想跟你聊聊最近Netflix上有兩齣討論度很高的作品。
一齣叫《Tinder大詐騙》,另一齣叫《創造安娜》。兩齣都分別是在講一個出身普通的人如何用創造假身份的方式進行詐騙,過上奢華有權勢的生活、去獲得他們想要的東西。
不知道你們看過了沒?
今天我會提及他們當做例子,但不會有劇透爆雷,所以還沒看也可以安心聽下去。我先簡單介紹一下這兩個故事。
自我膨脹—吹噓假形象的詐騙犯
在Tinder上詐騙的那個人叫Simon Leviev,騙大家他是個富二代,先花很多錢去跟受騙對象相處建立關係。
相處過程中,他的花費總不手軟,所以受騙者都會深信他就是一個真正有財力的人。但其實他奢華的生活花費,還有請受騙對象去吃喝玩樂的錢,都是他從其他對象那裡騙來的。
從影片裡你會知道,他其實打造了不止一個假身份。當其中一個身份被揭穿了,不能再用的時候,他就會再打造另一個富二代身份來重施故技,換一個地方、換一批受騙對象來閃避後果、東山再起。
而《創造安娜》的主角本名叫Anna Sorokin,而她創造了一個叫做Anna Delvey的身份,用富二代名媛的姿態打入了上流人脈圈,把一些大家公認為最聰明、最有影響力、最有權威的人士,甚至是銀行貸款單位騙得團團轉,讓他們竟然會不顧後果、彷彿失去理智地為她背書和承擔信用風險。
她騙大家的名目,是她想要成立一個推動藝術發展的基金會。她宣稱,她為了成立這個基金會,她需要聚集一群有影響力的人士和一筆資金。所以,她去培養人脈還有申請貸款的行動全部都顯得非常合理。
Simon跟Anna的共通點是,兩個都把他們的假身份演得很逼真。不管是經營出來的IG形象,或是他們本人散發出來的氣質、談吐、行頭,甚至品味,都是演得毫無破綻。
畢竟我真的對於人的心理狀態非常好奇,所以我在看這兩齣的時候,都會去想像到底他們背的的動機跟世界觀是怎樣。
當我仔細去想的時候,我自己覺得表面上他們有很多共通點,但背後的心理狀態卻是不一樣的。當然我不認識他們本人,影視作品為了戲劇效果去著重不同面向的表達。但這個結論是就我從這兩個作品中看到的角度做出來的。
在我看來,Simon他是為了要享受那些奢華的生活、尊榮感和眼光,而把詐騙當作達成這些目的的手段。
而在劇中的Anna表面上跟Simon一樣是想要獲得這些屬於上流人士的生活享受。
但如果你仔細地去看她在戲裡的一些情緒反應和決擇,就會知道比起這些表面的物質的追求,其實內在有一股更強烈的心理動力。
所以我說,她跟Simon是不一樣的。
Anna為了騙自己而設計了一場騙局
一開始,我以為她說要創立一個基金會只是她用來歛財和騙取人脈的手段,但你會發現每當她被揭穿她付不出花費或她所說的大計其實是謊言的時候,她都會歇斯底里地情緒崩潰。
她並不像是為了辯解她的謊言而激動,更像是連她自己也無法承受和承認這些真相。
如果要方便她以後混得下去,她就不會為了成名而選擇接受記者的採訪和報導,也可以跟Simon一樣,每當被揭穿就換個身份就能很方便地避開責任和繼續行騙。
但她卻從頭到尾都只用Anna Delvey這個假身份。假身份是Simon的工具,可以用完即棄,但Anna Delvey 這個身份卻是Anna的命。
創立基金會的計劃,是她真心想成就的事,而不是她詐騙的手段而已。她是真的相信自己是做大事的人才,她是超凡的。
她不是只有在騙別人,連她自己也對她的謊言深信不疑。
Anna從頭到尾都活在了Anna Delvey的這個夢裡不想醒來,她看起來是在騙其他人,但其實她是在用盡方法確保她可以創造出一個繼續騙過自己的環境,而不用醒來。
這樣說起來,Simon至少還知道自己在騙人但沒有在騙自己。Simon的狀態是「我知道我在說謊。我用說謊來得到我想要的。」Anna則是想「我沒有在說謊。我值得這一切,我是特別的,只是他們看不見!」
Anna就是典型的自我膨脹。她看起來非常自信,但其實她心底覺得自己的出身背景和內在價值是很卑微的,才會需要把氣球吹大膨脹,去掩飾她那個非常渺小的內在、去逃離那個真正的卻被她討厭的本相。
所以,一旦氣球被刺破,你就會看到她那些崩潰的瞬間、那個弱小的內心。
但你想想一些真正自信、懂得自我肯定的人。
自我接納,對自己誠實
他們會欣賞自己付出過的努力,還有達到的成就,但同時他們會去反思自己下一次可以怎麼做得更好、也欣然接受他人的意見回饋。他們不會惱羞成怒,不會用力地去辯解,因為缺點和不足之處並不會削弱他們的價值。
他們的心態是:「我知道我不是完美的,但我很清楚我是完整的。」完整,是代表誠實地看見和接納全部好壞面向的自己。是這份自我接納,讓他們既自信又謙虛。
他們有個穩固如同石頭的內在,所以不會也不必吹氣球去自我膨脹。也因為他的存在就是他們的實貌,沒有包覆在外面的一層氣球,所以別人怎麼戳也不可能把它戳破。
自我肯定跟自我膨脹,差別除了在是否對自己誠實以外,也在於如何看待自己與他人的價值。
人的內心不該只剩下自己
自我肯定的人,知道人的價值不掛勾於金錢、成就、能力。每個人都一樣珍貴和獨特。自我膨脹的人,覺得人有尊卑之分。所以他們為了確保自己比其他人優越,就千方百計打造那些優越的條件(包括地位權勢),隱藏那些令他們感到羞恥的弱點。
當然,我覺得整個社會風氣是有責任的。愈多人選擇用那些外在形象來判定人的價值,就愈多人會依賴這些方法會獲取尊重。結果大家一起演一齣彼此欺騙也騙自己的戲。如果我們試著不以條件去看待自己和他人,也許可以單純地相信人的價值不需要任何證明、也沒有尊卑之分。
當我在限動收集大家對這個題目的看法的時候,有一位讀者分享說,他認為:每個人內心的空間都有限,自我膨脹會把自我塞滿整個空間而容不下他人和其他東西了。我覺得這個跟如何看待人的價值有關。
相信每個人都一樣重要,代表著你的心除了裝著自己也裝著他人。自我膨脹的人內心裝不下別人,無法同理和關心他人需要,所以更傾向於犧牲他人來成全自己。
其實仔細想,覺得很替Simon和Anna可惜。也許是從來沒有人成功走進他們的心,才讓他們的心只剩下自己。也可能是他們早就膨脹到沒有人可以進入他們的生命,只好創造自己被尊重和追捧的假象。但怎麼說也好,他們的生命始終是孤獨的,也不曾用真正的自我與他人相遇,自然不可能建立任何真實的連結。
感想總結
也許我們並沒有像Simon跟Anna那麼極端,但卻可能或多或少都有一點他們的影子在我們裡面。每個人難免會有一些羞於面對和展現的點,對自己和他人撒了一點謊。
所以,也許我們可以多問問自己,我如何看待人的價值?我如何看待他人和自己?我對自己誠實嗎?我願意看見自己的本相嗎?我相信我不完美,卻是完整的嗎?
但願我們都活在真實裡,而不需要一直用力地自欺欺人活在夢裡。因為自我肯定、看見真相,你就是在走近你自己。自我膨脹、自我欺騙,你就是在遠離真相,離自己愈來愈遠,也愈得不到你內心真正渴望的連結、愛與尊重。
關於自我肯定,我還有一點補充。所謂活在真實,除了包括不要把自己看得太大,也包括不要把自己看得太小。真正的自我肯定,是該給自己的欣賞也要給,是一種對自己的公道,會帶我們慢慢戒除自我貶低的傾向。
希望今天的討論可以激發你思考自我肯定跟自我膨脹的本質。歡迎你跟我分享你自己版本的想法。
~本週微步調任務~
發現一個屬於你的真相。
It’s your turn!動起來~
- 行動任務:發現一個屬於你的真相
- 留言:你勇敢承認的真相是甚麼?
- 延伸文章閱讀:點此閱讀《|情緒翻譯—內疚VS羞恥|不管犯了多少錯,永遠無損你的價值》
- 最後,你的鼓勵非常重要。在文章結尾點擊五下[拍手],或者從Likecoin以月費贊助,能讓我的創作變成實際回饋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