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甚麼是「心理環保」?

目錄

想聽這篇的聲音版嗎?快來這裡聽Podcast!

Ep. 65

[國語版]
[廣東話版]

今天我想跟你談談「環保」。但我講的不是你現在腦袋裡想到的那些。不如我來猜猜看,你聯想到甚麼好了。

 

我猜…綠色?大自然?回收?污染?地球暖化?塑膠?地球資源?可持續性?不知道你還想到了甚麼?

 

如果你一直有在看我們內容,就會知道我有時候會從一個主題去聯想跟比喻其他的主題。

 

今天也一樣,畢竟我們的主題是心理健康嘛,所以我要講的不是傳統定義的環保,而是借環保的概念跟你們反思一下,我們如何做好平常生活各方面的「環境保護」才有利我們自己或他人的心理健康

 

我有三方面的環保聯想,接下來會一個一個說給你聽。每一方面都會分為三個部份,一是我的定義跟思考,二是我們可以做甚麼來貢獻這方面的環保,三是我們可以做甚麼來維護自己這方面有良好的生活環境。

 

心理健康的環保

一)感官刺激環保

我們知道金錢資源、地球資源、時間資源都是有限的,卻常常忘記精神資源這種無形的東西也是有限的。精神能量常常會在我們毫無覺察的地方流走,而你卻渾然不知自己到底為什麼明明沒做甚麼事就很累了。

 

如果你用你做了多少事來批判自己應不應該累,那你可能會在某些日子裡責怪自己很廢。

 

但今天我想跟你分享多一個觀察自己精神消耗的向度,就是—

你在生活中接收了多少刺激?

 

你有沒有試過在一個很多人、很多聲音的嘈雜環境中待了一陣子,事後發現自己的精力好像被抽乾?如果你通勤上班的車上擠滿了人,你也可能發現你一大早才剛到公司,能量值就只剩一半。

明明甚麼都沒有做,為甚麼那麼累?

 

因為環境裡的感官刺激,像是聲音、味道、與陌生人間不舒服的身體接觸、車子急速剎車的搖晃,全都會消耗你的能量。這個現象如果你是高敏感族,你一定知道我在說甚麼。

 

敏感度是一個光譜。你愈接近高敏感的那端,這些感官刺激對你來說的能量消耗就愈高。但就算你不是歸類到高敏感族群,你或多或少還是會被消耗,只是程度比較低而已。現在知道了,你就可以回想你一天經過的環境,多體諒自己能量消耗的因素,不必責怪自己很容易就累。

 

如果你注意到出門很容易累,也可以去做測驗了解看看自己會不會是高敏感的朋友。

 

另外,感官刺激其實也包含了情緒的刺激。假設,有個人在你身邊講電話,但講的內容可能非常負面、抱怨連連,你也是可能被消耗能量的喔!

 

這是因為,我們人也一樣會有不同程度的情緒吸收。同樣的,愈高敏感的人,甚至是共感的人,就愈受影響。所以當你身邊出現低氣壓的、煩躁的、甚至是吵架的人,可以提高警覺,當下為自己做一些調整來減低能量消耗。

 

畢竟我們無法控制環境和其他人,那要如何降低這些感官剌激跟情緒訊號的影響,保護自己的生活環境呢?

 

保護自己的方法

A)可行的話,遠離污染源

這裡說是污染源,並不是要貶低那些刺激來源的人喔!每一個人都一樣,單單是如常生活,也難免會發出聲音、跟人不小心踫撞、會產生一些情緒等等。環境愈複雜,就有愈高機率出現刺激。

 

所以你當然可以盡量遠離人多的地方和時段。如果你身邊出現了會強烈消耗你能量,你可以選擇離開現場。

 

那當然,有些狀況你是離不開的,像是你在通勤路上總不能因為這些事就中途下車吧?

那就可以做第二件事。

 

B)建立起自己的虛擬結界

例如你在人多的車上可以盡量選靠牆、角落的位置,這樣刺激源會比較少。你也可以準備一個抗噪耳機和喜歡的音樂或Podcast節目,戴起耳機,你就可以減少聲音刺激或他人情緒訊息的干擾。

 

C)將專注力帶回自己身上

當有一些刺激出現,抓到你的注意力了、或不斷干擾你,你可以快速做一個深呼吸,回到你自己身上。

 

不是說我們要當個漠不關心的人。如果有些人真的需要你幫忙,你絕對是可以去伸出援手的。但也有很多事情其實不是我們需要去回應的,那你就知道你絕對有自主權去決定你的專注力放在哪裡。

 

在這裡做個註解,以上的三個方法是可以幫助你減少消耗能量,但並不能完全避免掉。所以最有效的方式,還是去為自己生活行程做好安排,一天內不要排太多污染源多的行程、選擇比較安靜的環境、以及在消耗過後的時段安排一些充電的行動。

 

講完我們如何保護自己的生活環境,現在來講講我們如何在感官刺激的環保上貢獻吧!

 

貢獻環保—盡量不要成為污染源

例如跟朋友聊得很興起也注意音量不要太大聲、東西盡量輕放、小心避免踫撞。我覺得這些是跟不要亂扔垃圾一樣的公德心。

 

你能想像嗎?當大家在這些無謂的地方省下很多能量消耗,能量都用在一些有實際生產力的地方,社會將會有多大的進步?

 

我自己心目中會看到這個畫面,是因為我常常就是在出門期間能量就消耗光光,結果要做的事反而已經沒力氣做了。我常常深受其擾,還會偶爾忍不住攻擊自己生產力低下而沮喪。

 

所以我作為高敏感人在這裡用生命求你,一起好好維護我們的公共生活環境。拜託拜託。

 

二)社群資訊環保

你應該有在每天滑手機對不對?Facebook、IG、Tiktok、Twitter這些社群軟體,你應該每天都會無意識地自動點開。有被說中的舉手~好的,我看到了、我看到了。

 

你知道嗎,社群軟體最可怕的事情是,它讓你以為全部都是你在做選擇,但其實是它在後台根據你的特質習慣去決定你看到甚麼。也就是說,你以為你在吃自助餐,但其實你是一直不自覺地吞下他們送到你面前的每一道食物。

 

你可能說「不是呀!如果它們把不對的資訊塞到我面前,我沒感覺就會自動滑掉了,不會被它影響的。」

 

但其實,這是不是代表你每看到一個資訊就要做決定?做決定又需不需要消耗你的能量呢?假如每個資訊都會消耗你一咪咪的能量,你一天滑手機滑下來,能量的流失也是很可觀的。千萬不要小看這方面的能量支出。

 

還沒說你很多時候想都沒想就被一些內容吸進去了,接下來就是一直看一直看、無法自拔,於是就形成了一個時間黑洞、能量黑洞。

 

資訊污染

再來,你有沒有遇過這樣的情況?滑手機滑到一半出現了恐怖、血腥、噁心的畫面,非常挑動你情緒的消息,或是看到一些非常不負責任的攻擊性留言。就算這些資訊或留言就算不是針對你的,你也會很不舒服,對不對?

 

這就像你在吃著一道一道菜,突然有人抓了一把腐壞酸臭的食物往你嘴裡塞。你是無法拒絕的,因為在你看到這些資訊的當下,你就已經受到它們的影響了。

 

我會稱這類型的內容做「資訊污染」。

 

前面講起來,我們好像很被動對不對?那我們自己能做甚麼來保護自己的社群資訊環境呢?

 

保護自己的方法

A)管理自己的使用量

這個很好理解,如果你發現自己已經過於依賴、花太多時間、太受這些資訊影響,那你可能真的需要考慮去減少使用這些軟體了。

B)養成相對健康的社群環境

雖然說你收到的資訊都是後台推播的,但我們也可以透過整理和控制我們的追蹤清單來管理資訊品質。這個無法保證你不會滑到具污染性的資訊,但可以盡量保持較為理想的資訊環境。

 

你也可以注意不同帳號底下討論跟留言的氛圍。不同的網紅或帳號的追蹤者都有屬於他們的社群氣質。有一些可能會理性分享,有一些可能是很無禮和沒理據的攻擊。那些氣氛不健康的,就退追了吧,沒必要讓它們影響你。

 

還有當你看到不想看到的內容,你可以點選「我不想看到這個內容」。那後台也會學習到盡量不要推播那些資訊給你。

 

我剛剛會說是「養成相對健康的社群環境」,「養成」兩個字就代表這是需要花時間去累積跟培養的。從今天起開始帶著這個意識,使用社群軟體時一點一點反思跟整理,你的資訊環境就會愈來愈清新。

 

那我們作為社群使用者,可以如何貢獻資訊環保呢?

 

貢獻環保—不要張貼跟散播資訊污染

最簡單的概念也是不要亂丟垃圾,不要張貼跟散播資訊污染。那些引發不良觀感的內容當然不用說了。

 

但其實有的消息本意不是壞的,也可以多加判斷要不要再分享。像是俄烏戰爭的消息,你可能有印象尤其是一開戰的時候真的是相關新聞完全洗板。有很多人,包括我自己,在那時候真的心情非常沈重,在看到這些內容時也會心情非常憂鬱。

 

這些事情真的值得我們去關心,但同時我們可以去想想,這些資訊已經很多人在分享了,已經有達成大家關心事態的功能就夠了,再多就會變成心理負擔。這種狀況下,我們就沒有必要又再參一腳去分享更多這類資訊。

 

再來就是,留言當然也盡量注意語氣和內容。已經有很多研究發現了,很多人在網上會留一些在現實生活根本說不出口的傷人的話。

 

原因是在網上世界,我們常常忘了在另一頭也是一個有血有肉的人,他也是會受傷的。所以每次留言之前,請你先想像對方就坐在你眼前,你還會說出那些話嗎?你會改為說些甚麼、怎麼說?

 

也別忘了,看文字常常語氣會被誤解。跟你分享一個小小技巧,你單是加上一些友善的表情符號,對方讀到的語氣就會完全不一樣了。

 

三)情緒環保

我的看法一直都是,一個成熟的人是願意為自己的情緒負責的。

 

我說的是「願意負責」,而不是「完全負責」。原因是人總有力不逮、非常脆弱的時候。這些時候,我覺得沒做得那麼好也是沒關係的,讓別人分擔也是沒關係的。只要你有心要負責就已經很好了。

 

一個狀態不佳需要分擔的人,跟一個不願意自己負責的人,差別在哪裡呢?

 

需要分擔的人

前者是,他手上真的搬了很重的東西、很累了,甚至要搬一個人搬不起來的東西。這時候其他人幫幫忙,讓他沒那麼辛苦,也是合理的吧?

 

套用在情緒上就是,當一個人經歷一件大事、最近太辛苦、或患了情緒病,他可能也很努力地讓自己變好、盡量不影響其他人。但他的確就已經沒有餘力去管理好自己的情緒表現,需要他人多體諒一點、多照顧一點,這就是情有可原的。

 

不願意自己負責情緒的人

這類人,當他有需要搬的東西,是他自己能力所及的,他還是想都沒想就唉唉叫要其他人幫忙,也沒有考慮到其他人也有他們自己要負責的事情,就甩鍋到他人身上。

 

在情緒裡的一些例子就是,因為生氣就擺臭臉給全世界看的人、因為缺乏安全感就情緒勒索別人要滿足他需求的人、在工作上受了氣就回家轉嫁給家人的人、把安撫自己情緒的責任丟給另一半的人等等。

 

當你沒有好好為自己的情緒負責,他人接收到了就變成他需要額外花時間力氣去調適他的情緒,更別說是要去照顧你了。所以我也覺得這是種侵犯他人生活的表現。

 

我並不是說我們要把所有情緒往心裡吞,完全不能表露出來影響他人。但你心裡需要把覺察情緒、理解情緒、照顧情緒這些步驟當成自己的責任,明白其他人都只是輔助而已。而且你會尊重其他人有權利選擇要幫你多少,並且體諒對方也很努力在生活、有他需要應付好的事情。沒有人有空把你當成王子公主一樣圍著服侍你。

 

另一方面來說,不練習為自己情緒負責對你本人來說也是不利的。人呀演一個角色演久了就會變真的。當演無能演久了,你真的會相信自己無能,到最後真的失去能力。這讓自己又失去自信,又讓他人負擔沈重,也許到一天對方再也不想撐了就會轉身而去。你真的就會落入失去珍惜的關係、又瞬間完全無助的深淵。這個時候你已經不懂得如何幫助自己了。

 

所以呢,我們一起保護一個良好的情緒環境吧!練習為自己的情緒負責。

 

如果不懂得如何負責,那負責任的第一步就是去裝備所需的知識跟能力,你有責任開始去學習。這裡剛好可以插播一個廣告。

 

我製作了一門《情緒衝浪課》,你可以在這裡學到為自己情緒負責的系統化做法。在你這篇文章發佈的當下,排隊名單的同學已經可以搶先上課了。你有排隊的話,記得把握限時的優惠。還沒排也不用擔心,雖然排隊名單已關閉,但你可以先訂閱《靈感電子週報》,公開招生時你就會收到最新消息了。

 

貢獻情緒環保—檢視自己的情緒表現與需求

第一步先是觀察自己有沒有嘗試負責任。

 

人並不會說在任何處境跟關係裡都是一樣的表現。並不是說你到哪裡都會是個完全負責任的人,或你對誰都一樣任性。通常人是傾向在公司會有比較強的情緒管理程度,在親近的人面前比較想要擺爛跟依賴對方照顧。所以你可以不同處境跟不同關係為單位來評估自己的情緒態度。

 

發現了自己想要調整的區塊之後,就可以進行第二步,列出你具體的甩鍋行為習慣。

 

第三步,從這些行為中觀察出自己背後的需求。

 

第四步,設計出下次再出現這個需求時,你可以如何滿足自己的策略。當你知道了、也決定了下次可以怎樣做,你再複製甩鍋行為的機會就會降低了。

 

至於,如果你面對一個把情緒責任推到你身上的人,你可以怎麼做來保護自己的環境呢?

 

保護自己的方法

關於關係界線,我同樣在《情緒衝浪課》裡有很詳細的說明,你可以參考一下。在這裡簡短分享一些重點。

 

你不用去勸化他或說服他改變他的期望,不用跟他辯論他行為的合理性。人的需求很多都只跟心有關聯、而不是腦袋,所以不適合用思辯的策略。你只要簡單地用以下句子結構回應他:

 

第一部份是反映他的期望,句子是「我知道你期望我(做些甚麼事情)…」你描述得愈準確愈具體,這句句子就愈讓他感受到你聽得懂他。

 

第二部份是表明你清楚的界線—你可以做些甚麼以及不會做些甚麼。句子是「我因為(甚麼原因),不會(做甚麼事/做到甚麼程度),但我可以(做些甚麼)。」

 

當你這樣表達完後,記得你已經盡量溝通你的立場了。對方再怎樣情緒勒索或逼迫你,你都記得保持溫柔而堅定的態度,並在心裡去區分你那些內疚是合理的還是對方挑起的。

 

記得,一味去迎合對方可能是在助長他的依賴,對他也不是好事。所以堅持做對你跟對他來說都最好的決定吧!

 

以上就是三個我對心理健康的環保聯想,希望有啟發到你用更多角度去調整你的生活形態,也能在這些方面對人類的生活環境作出貢獻。沒錯!心理健康也要講公民責任跟公德心!

 

~本週微步調任務~

你還聯想到哪些心理環保?我真的非常好奇。留言跟我分享你的看法吧!

It’s your turn!動起來~

分享文章

關於作者 Shaya
從小到大,我都常被身邊的人形容為「想太多、情感太豐富、太認真」。雖然這些情感上的起起落落有時候真的滿累人的,但我卻同時從自己的內在世界發現很多人心有趣又寶貴的東西。
後來經過了心理諮商輔導碩士的進修和服務有身心需要人士的日子,我更深體會到真正領人走向豐盛生命的幾乎都必須從內心出發。
於是,我開始了《Life Storying 微步調生活靈感》的內容分享,希望透過我的掙扎連結於你。
讓我們一起從內心一步一步的累積改變、並從生活中的小處開始實踐成長吧!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每個人存在於人世間,都在寫著屬於他的一個人生故事

每個人的書本厚度不一樣,取決於他的壽數有多少。

身為作者的我們,無法得知我們的故事寫到了幾分之幾。不管我們願意不願意,隨著分秒過去我們的筆都不斷揮舞著、書頁也不斷往後翻著。

關於過去,你或許有些遺憾寫下了某些的決定,寫成了今天的你。你或許相信,你的故事只能以同樣的風格貫徹始終地寫下去。的確,無人能改寫過去。但,你知道嗎?你永遠可以重新定義過去的故事,選擇用新的風格創造新的情節。

關於未來,你或許曾夢想一個美好的畫面可以發生。然而你知道,要寫出改變總是比重覆寫著那些老掉牙情節要用力得多,於是默默地用著慣用的字眼、寫下了一樣的每一天。但,你知道嗎?改變或許真的沒有那麼難。你永遠可以從此刻開始,只要專注地決定並寫好當下的那一個字,就能一字一句地漸漸累積成新的情節。

在這裡,我們將一起探索把故事寫得更美的方法。

在你Life Storying的過程裡,願我的分享能予你一些寫作靈感,以微步調活出新情節。

by Shaya
A Life Story Writer (just like you)
想做甚麼呢?
喜歡聲音
喜歡文字
分享網站
追蹤專頁 緊貼所有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