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實驗|在安靜裡,你會聽見甚麼?

當世界很喧鬧,你心裡的聲音會被通通蓋過去。當世界很安靜,你會開始聽見你的心說話愈來愈大聲。
今天我們來做一個生活實驗,聽聽看你心裡的聲音。
在十分鐘徹底的安靜獨處中,你會聽見甚麼?

|聲音引導|夢見你的最終幻想,然後夢想成真

你知道你也能施展一種神秘魔法,讓你的夢想成真嗎?
有人說它叫吸引力法則或顯化(好啦其實我也不太懂)。但在心理學上、在運動員的訓練裡,都會稱它為意象訓練(Visualization)。
今天的聲音引導會帶你「夢」一次你的目標或夢想背後的最終美好畫面,從你的潛意識和身體啟動行動的力量。

別再耽誤你的光芒!用這5個「變」終結拖延

[附免費練習PDF] 你是個自我要求高,常常因為求好心切而拖延行動的人嗎?你是不是也跟我一樣很懊惱「要是我能提高行動力、少花時間心力在憂慮和拖延的話,或許就能有更大的成就了!」?
我們一起用今天分享的五個「變」,幫助自己跨越第一步的拖延瓶頸,創造出我們心目中的畫面吧!

「我可以成為我的家嗎?」—失家少年的自立希望

當一群失家孩子,沒有原生父母陪伴,也找不到新的家庭…在他們成長的過程,就要慢慢理解「我要成為自己的家,為自己的人生負起責任。」
失家少年,到15歲就會進入自立階段,離開機構的支援,踏入社會獨立生存。
這群15歲的少年正面臨怎麼樣的挑戰呢?我們一起來聽他們的故事。
*《尋找親愛的家》公益影音計劃-由《新故事運動》主辦,以輕鬆的方式向大眾說失家兒的故事

2個步驟解析你的自我定義(附免費微練習PDF)

仔細去數數,你會發現你在人生中可能同時擔任著幾十個身份。你可曾細細地盤點過,你的每一個身份,當中包含了多少個人選擇和他人的期望嗎?而你自己又有多喜歡身為那個身份的你呢?

當你在做自我介紹的當下,你感受到自己是在閃閃發亮的、還是黯淡無光、甚至有點遮遮掩掩的呢?

我為你準備了一個叫做《解析你的自我定義》的PDF微練習,帶你重新檢視一下你心中是如何看待自己的。

「孩子別怕!無關血緣,我愛你」—失家兒重遇愛

失家兒在尋求寄養及收養家庭的過程裡,其實就是在失去原生家庭後,等待新父母的一句:「即便我們之間沒有血緣關係,但你就是我們所愛的孩子。」然而要等到這樣的一句話卻不那麼容易。到底失家兒尋找新家庭時正面臨甚麼困難呢?
*《尋找親愛的家》公益影音計劃-由《新故事運動》主辦,以輕鬆的方式向大眾說失家兒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