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孩子別怕!無關血緣,我愛你」—失家兒重遇愛

目錄

想聽這篇的聲音版嗎?快來這裡聽Podcast!

Ep. 27

[國語版]
[廣東話版]

《尋找親愛的家》公益影音計劃

用影音作品說失家兒的故事給你聽!

~此為節目訪談的內容整理,推薦你直接收聽國語版Podcast的完整版訪談~

 

前情提要

這是跟《新故事運動》團隊訪談的第二集。

 

在第一集時,團隊帶我們初步了解了有一群失家兒需要被大眾更多地認識和支援,也跟我們分享了他們想以影音將社會議題帶給大眾的理念。

 

在他們籌備《尋找親愛的家》的企劃時,為了更貼近了解失家兒在台灣的處境,進行了很多田野調查,也因此有很多的發現、感觸和故事可以跟我們分享。

 

想先了解第一集內容,請前往:《有一群失家孩子在尋找親愛的家~失家兒的故事》

 

《新故事運動》團隊想為社會做的事

《新故事運動》是由深受報導者啟發、希望長期為弱勢發聲的江幸蓉、黃裕庭、陳俊呈三人,成立的公益影音團隊。

 

團隊們看見,過去很多公益團體用傳統的方式拍了很多用心的公益影音作品,流量卻不高。

新故事運動發現了公益影音目前的痛點,大家可能還是比較喜歡具娛樂性質的作品。所以團隊決定透過他們擅長的影音,以比較平易近人的方式把社會議題帶進大眾的心中

 

而我非常欣賞新故事運動的切入方式。

 

過往我了解社會議題都是從紀錄片或時事去認識,也體會到單從頭腦上及資訊上去了解一些社會議題現況,有時候並不足以讓大眾有積極的回應和參與。

 

而新故事運動卻能以比較感性及平易近人的方式去傳達議題,相信會更容易打動人心,帶動大眾以心體會弱勢族群的需要並採取行動支持。

 

《尋找親愛的家》—為失家兒發聲的公益影音計劃

團隊將製作3支劇情短片和7首歌曲,為沒有家回的孩子發聲。

 

團隊提到,每個人習慣接收資訊的方式都不太一樣,所以他們想透過不同的管道讓失家兒被看見。

 

因此,7首音樂作品預計八月將於數位音樂平台(如Spotify, KKBOX)上架。而劇情短片則預計於九月下旬會在一些傳統電視台上播放,之後也會上傳到不同的網路影音平台

本集導言

在失家兒少重新找一個家的路上,可能會經歷的狀態可能是:收養、寄養和自立。在不同處境的孩子會面對的挑戰和需要的支援都很不一樣。

 

新故事運動會來跟大家分享,孩子分別在不同處境下,一些我們不知道的故事。

 

除了孩子的角度,還有一些收養家庭、寄養家庭和服務工作者他們又有甚麼的感受和想法呢?我們就一起來期待新故事運動的分享吧!

 

一些年紀太小、無法自行求助的孩子,是如何被發現的呢?

這些孩子通常循兩個途徑被發現。一種是脆弱家庭(父母有藥物濫用、身心障礙及犯罪等)的狀況被通報到社會局。另一種是年紀很小的懷孕女生,可能在沒有家庭及男方支持、自己也無法撫養孩子的情況下,仍然希望把小孩生下來,她們就會在懷孕期間找機構協助。她們希望透過讓孩子出養,幫孩子找到一個幸福的家。

 

當孩子的原生家庭出現變故,他們將被如何安置?

當社會局知道有孩子有安置需要時,會有三種處理方式。

 

一,是優先詢問原生家庭有沒有一些親屬可以協助照顧孩子。如果沒有的話才會進入到第二和三的選項。

二,是尋求寄養家庭暫時照顧,待原生家庭情況好轉後可以重回原生家庭。

三,是安排他們到一些社福機構的安置單位,跟其他孩子一起生活。

 

當我問到,當年輕小媽媽將來長大有能力時,是否能重新承擔母親的責任,幸蓉解釋:

一旦出養案子被判決成立,孩子就是屬於新家庭的成員。然而有一些收養人並不介意孩子跟原生父母有所連繫。

 

但如果小媽媽有機會在三四年內就建立出經濟能力照顧孩子的話,就可能是先請一些親戚幫忙暫時照顧孩子,將來再把孩子接回來自己照顧。

 

大部份小媽媽都年紀還是很小,短期內很難累積出照顧孩子的條件,所以大部份還是會選擇出養,讓孩子盡早在一個新的家庭裡成長。

 

通常會在寄養家庭短期被照護的孩子,會是父母正在監獄服刑還沒出獄的狀況。

 

孩子的收養與退養

當一些孩子的原生家庭確定不能再照顧孩子的時候,孩子就會被安排出養,找一個可以將來長期照顧他的收養家庭。

 

收養家庭在收養孩子後有三個月的觀察期,由社工評估這個家庭是否適合成為孩子的新父母。然而有些收養父母會視之為試用期的概念,當他們發現照顧孩子的生活跟他們原本想像的有落差,可能會決定退養。

 

對原本就被原生家庭拋棄的孩子來說,退養等於是再次經歷被拋棄的感覺,如同二次傷害。

當孩子從失去原生家庭後,等了很久終於找到新的希望,滿心期待找到新的家時卻又落空,對孩子來說會是很難消化和理解的事情,孩子也有可能歸咎於是自己不夠好。

 

《怪獸的聲音》影片概念

團隊也就這個主題拍攝一支影片名為《怪獸的聲音》,描述一個被二度拋棄過的孩子在面對第二個收養家庭時的情感交織。團隊以原生媽媽送他的章魚玩偶做為心魔的意象,展現孩子對原生媽媽的想念、家庭的渴望與再被拋棄的恐懼。希望更多人因此能連結得到這些孩子的心境。

 

那有甚麼服務能支援收養父母及孩子的適應,讓退養的狀況減少呢?

出養機構在正式收養前會為申請收養的家庭作非常詳細的評估程序,確保家庭有條件照顧孩子。同時,社工也會為收養人建立正確的概念,明白收養的目的是為孩子找一個合適的家,而不是由他們選擇孩子。過程中已經會過濾掉一些期待有落差的家庭。

 

此外,在收養後社工也會每個月做家庭訪問,觀察孩子及收養家庭的生活狀況。如果發現有狀況不合適,社工會幫助收養父母作出調整。假如是難以調整的情況,社工會以孩子的利益出發,考慮是否有其他安排的可能性。

 

收養的孩子有權利知道自己是收養童

團隊分享,其實當被收養的孩子長大才發現自己是收養童,會有被父母欺騙的感覺。所以,社工都會呼籲收養父母,在孩子長到幼稚園或小學比較懂事的階段時,就開始告訴孩子。父母會用比較親近的方式,例如用童話故事繪本說給孩子聽,而社工也會幫忙帶一些遊戲。

 

幸蓉在跟收養家庭做訪談時,很深刻的一句話是「我們對孩子的愛是從心裡長出來的。」收養父母想讓孩子相信「爸爸媽媽的愛與血緣無關,你就是我們所愛的孩子。」

 

收出養過程遭遇的困境

滿足收養家庭的條件似乎並不簡單,裕庭表示收養家庭數量其實嚴重不足。再加上收養家庭對孩子抱持一些比較美好的期待,成功的收養就變得更困難了。

 

有些收養會希望孩子來的時候是剛出生的嬰兒,那會比較容易對孩子視如己出地撫養。然而有不少孩子可能到幾歲時,才遇到家庭變故而進入收養程序裡。孩子愈大,願意收養的家庭就愈少。六歲幾乎就是收養的硬底線,沒甚麼被成功收養的機會。

 

另外有些收養人會對小孩的原生家庭存在偏見,不希望原生家庭的背景太複雜,也讓孩子被收養的過程更為艱難。

 

關於寄養家庭的深刻故事

寄養家庭跟收養家庭的條件其實相差很多。有些寄養家庭照顧孩子久了,可能很愛孩子而希望把孩子收養下來。然而,基於寄養家庭往往未必有足夠條件照顧孩子一輩子,其實這個考慮並不可行。同時,當孩子找到收養家庭後,寄養家庭其實跟孩子是不能再聯絡的。(為了保護寄養父母的人身安全,避免遭到勒索)

 

因此在寄養家庭經歷教育訓練時,其中一個很重要的課題就是學習—如何跟自己所愛的孩子說再見、希望孩子將來有更好的生活。

 

《玻璃彈珠》影片概念

團隊製作的一支名為《玻璃彈珠》的影片,就是以道別為場景,訴說一個孩子將回到原生家庭、與寄養家庭道別的片段。

 

訪後感想

失家兒要找到可以為他們遮風擋雨、提供養份讓他們安心成長的家,過程真的困難重重。本來願意做寄養和收養的家庭就不多了,如果再加上收養家庭的一些期望,孩子就更難找到願意接納他們的家。如果遇到收養家庭選擇棄養,那孩子更是傷上加傷。

 

而要給孩子一個家,過程中也由很多人的幫忙和付出才能實現。社工在不同的過程中支援孩子和寄養收養父母。當中寄養父母除了付出很多愛和心血之外,更是要學習道別的課題。而收養家庭則是要作出一輩子的承諾。

 

在這個議題上,除了孩子以外的這些人也都很需要我們的支持和諒解。或許,你不一定會以社工、寄養或收養父母的角色參與失家兒的議題,但有些事你現在就可以做。

 

首先,你願意付出時間聽到這裡,就代表你已經很用心地去關注了。既然新故事運動團隊那麼用心製作影片和音樂作品,你也可以追蹤他們的發表,來持續關心這一群人的需要和心境。

 

接下來,你可以透過贊助支持《尋找親愛的家》,成為讓失家兒被看見的推手。就算以金錢支持感到困難,你也可以簡單地把失家兒的議題和《尋找親愛的家》計劃分享給其他人。

 

以上,就是一些我們可以讓世上每一個人擁有真正快樂能力的好方法。

 

也請你期待我們第三集的訪談,我們將會聊到失家少年自立的狀況。你剛才可能已經了解到,不是每個孩子都能幸運地找到收養家庭,這群相對更被遺忘的孩子,我們下一集會更深地去了解他們。

《尋找親愛的家》的嘖嘖募資計劃

募資計劃已經上線啦!可以到這裡去了解詳情和贊助!>>

https://www.zeczec.com/projects/home-sweet-home

 

我可以在哪裡了解更多失家兒的故事和作品的最新資訊呢?

馬上追蹤《新故事運動》的粉絲專頁!

Facebook

Instagram

《尋找親愛的家》公益影音計劃

用影音作品說失家兒的故事給你聽!

It’s your turn!動起來~

分享文章

關於作者 Shaya
從小到大,我都常被身邊的人形容為「想太多、情感太豐富、太認真」。雖然這些情感上的起起落落有時候真的滿累人的,但我卻同時從自己的內在世界發現很多人心有趣又寶貴的東西。
後來經過了心理諮商輔導碩士的進修和服務有身心需要人士的日子,我更深體會到真正領人走向豐盛生命的幾乎都必須從內心出發。
於是,我開始了《Life Storying 微步調生活靈感》的內容分享,希望透過我的掙扎連結於你。
讓我們一起從內心一步一步的累積改變、並從生活中的小處開始實踐成長吧!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每個人存在於人世間,都在寫著屬於他的一個人生故事

每個人的書本厚度不一樣,取決於他的壽數有多少。

身為作者的我們,無法得知我們的故事寫到了幾分之幾。不管我們願意不願意,隨著分秒過去我們的筆都不斷揮舞著、書頁也不斷往後翻著。

關於過去,你或許有些遺憾寫下了某些的決定,寫成了今天的你。你或許相信,你的故事只能以同樣的風格貫徹始終地寫下去。的確,無人能改寫過去。但,你知道嗎?你永遠可以重新定義過去的故事,選擇用新的風格創造新的情節。

關於未來,你或許曾夢想一個美好的畫面可以發生。然而你知道,要寫出改變總是比重覆寫著那些老掉牙情節要用力得多,於是默默地用著慣用的字眼、寫下了一樣的每一天。但,你知道嗎?改變或許真的沒有那麼難。你永遠可以從此刻開始,只要專注地決定並寫好當下的那一個字,就能一字一句地漸漸累積成新的情節。

在這裡,我們將一起探索把故事寫得更美的方法。

在你Life Storying的過程裡,願我的分享能予你一些寫作靈感,以微步調活出新情節。

by Shaya
A Life Story Writer (just like you)
想做甚麼呢?
喜歡聲音
喜歡文字
分享網站
追蹤專頁 緊貼所有更新